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创举,是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性措施.六盘山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建立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是进一步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宁夏的文化资源,体现宁夏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要求.对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行多层面整体保护,是宁夏“非遗”保护的新途径和重要内容,对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新疆大事记     
1日我区首个普氏野马保护基金在新疆鸿福大饭店举行启动仪式。透明捐助箱的上方是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标志——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下方是一张普氏野马的图片。这个捐助箱是自治区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授权新疆鸿福大饭店设立的。首笔捐款是这家饭店捐助的3000元。  相似文献   

3.
背景资料 全球唯一的野生大熊猫寻踪科考胜地熊猫沟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境内。海拔2050—2800米,全长3.2公里,沟内崇山峻岭、别有洞天。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景观奇特秀美。它以保存完好的古老动植物生态系统。在国际动植物、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享有盛誊。加之属于全世界野生动植物科考、教育的最高端资源。成为一方不可多得的野生动植物科考、教育的最高端资源。成为一方不可多得的野生大熊猫寻踪和领略大自然的胜地。在这里可以很容易地寻踪野生、半野生放归的大熊猫:还能看到金丝猴、扭角羚、野猪等野生动物;更可以在掩体树屋、木屋里窥视、观察大熊猫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更深入更完整地了解熊猫家族。  相似文献   

4.
巴楚文化圈民族习惯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中部渝湘鄂黔毗邻地区的巴楚民族文化圈内,各族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累积形成了保护森林资源、水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的意识和与之相关的风俗习惯、乡规民约,在保护和改善各族群众的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了极大贡献.生态环境保护习惯生成的主要渊源则是该区域各民族先民的自然崇拜.  相似文献   

5.
要对儒家的生态思想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从自然观、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梳理是必要的.在自然观上,儒家对"天人合一"思想有独特而系统的论述.在道德理念上,儒家把其最核心的道德理念"仁"推及到对所有生命甚至宇宙万物的爱.在行为规范上,儒家既有在砍伐、捕鱼和狩猎等方面的一些限制措施,又有一些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6.
六盘山文化与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山是西北名山 ,具有文化与生态旅游价值。它地势高耸 ,松柏茂密 ,动植物资源丰富 ,夏季凉爽宜人 ,是生态旅游的天然蕴藏。它与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忽必烈、林则徐、毛泽东、王洛宾等历史巨人和文化名人 ,有着不解之缘 ,又是文化旅游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7.
天然起源生物资产一般是指未进行相关农业生产而天然生长的野生、水生动植物资源等.本文以天然林为例探讨了在现实中天然起源生物资产计价中存在着与其现存价值和未来收益不匹配以及不符合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等问题,通过进一步探究其计价核算的理论基础,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保护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现状、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立法保护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法理思考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进行法律保障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文信息》2008,(4):59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面积443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野生扬子鳄及其栖息地。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ITES公约附录Ⅰ物种,IUCN极危种(CR),“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15个(类)优先保护拯救物种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现存23种鳄类中最濒危的物种之一,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来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和建设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自然保护区作为以保护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地质构造以及水源地等自然综合体为核心的自然区域,是最值得获得区际生态补偿的区域.但如何通过生态补偿来有效地建设保护区在现实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难题.为此,一方面要实施差异化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加强对其管理;另一方面又要适度增强保护区的自我发展,提高生态补偿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独龙族曾经历过采集的生活阶段,采集野粮野菜是独龙族的重要生产活动之一。在采集的生产中,独龙族积累了丰富的有关野生植物方面的传统知识和加工利用方面的技术。以民族植物学和人类生态学的方法审视,云南独龙江流域独龙族野生植物食用的传统知识及其在采集食用野生植物资源行为中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传统知识,为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系统的平衡,森林、环境以及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关于商代中原地区野生动物诸问题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商时期中原地区为亚热带半湿润气候,水草丰茂,有不同于现今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种野生动物的繁殖地和栖息地。殷墟发掘出的野生动物骨骼,大多数是今天在中原灭绝而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尚生存的生物物种。甲骨田猎卜辞中经常有猎获大量野生动物的占卜纪录,其中以鹿类动物为最多,而犀、象、虎、彘也非常多见。大量证据表明,犀、象等野生动物是土著动物,不是如有些学者说的从外地迁运而来的。到了商代晚期开始出现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致使大量野生动物绝迹甚至它迁。  相似文献   

13.
重庆歌乐山地区位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的北缘,多溶洞和化石的发现。本文通过对歌乐山黄桷洞调查发现的复齿鼯鼠(TrogopterusHeude)标本进行鉴定与研究,并结合我国其他地点发现的复齿鼯鼠化石,探讨复齿鼯鼠在中国的起源与演化。认识到复齿鼯鼠在早、中更新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晚更新世时开始扩散到我国北方。该动物在中更新世时期时已存在有区域间的体型差异,并且在性别差异间也存在体型大小的明显区别。黄桷洞复齿鼯鼠化石还反映出,重庆及周缘地区在中更新世时期,存在有茂密的森林及丰富的野生果实等植被环境。  相似文献   

14.
作为羌族文化核心的释比文化,其蕴含了大量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从《羌族释比经典》中,我们可以找出羌民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种种保护行为。对这些环保行为进行挖掘和整理,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羌族文化,并为解决今天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经初步调查统计,发现五指山区有野生兰花资源43属,80种,其中热带属37属,附生兰62种,介绍五指山区野生兰花资源植物种类及其地理垂直分布概况,提出保护和开发野生兰花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对于转基因动物专利的态度基本可分为积极授权、有条件的授权和不授权三种。目前我国对转基因动物品种不给予专利保护。随着我国转基因动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转基因动物产业化发展的考虑,我国有必要对转基因动物授予专利。并且通过对转基因动物专利申请的实质性要件进行分析,发现转基因动物符合专利申请所需要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要求。在对转基因动物进行专利保护时需要注意是否对"动物"和"动物品种"进行区分,另外,还要把转基因动物专利保护和动物遗传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山地资源作为可再生复合性资源,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先天优势和便利条件。坚持生态效益第一的原则,合理地开发山地生态旅游资源,是实现山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山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应建构一种统筹关系,探究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经济发展与山地旅游之间的关联模式与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随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植保工作的任务将更加繁重;“绿色壁垒”的设置,要求植保工作必须达到更高的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植保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业与国际接轨,要求植保工作必须法制化、规范化。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9.
李小平 《云梦学刊》2012,33(2):136-139
"窠"本义为"鸟巢",引申指人及其他动物的栖身之所或植物和颗粒状物体。作为量词最初称量的是植物,隋唐以绛称量的对象非常宽泛,包括动物、草本木本植物、印章、文字图案等。"窠"称量的草本植物主要指一蔸由多株组成的丛生类植物,木本植物主要指低矮的没有明显主干的小灌木。后来称量鸟兽昆虫及人的"窠"被"窝"替换,称量植物的"窠"被"棵"替换,称量印章的"窠"被"颗"替换。"窠"的量词用法没有进入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20.
从吊罗山野生阿宽蕉居群采集根际土壤,选择性分离放线菌,并进行初步鉴定.采用葡萄糖天门冬酸培养基(GA)和腐植酸(HV)培养基分离,均添加了终浓度为50 mg/L放线菌酮、制霉菌素和重铬酸钾,以及0.5 mg/L复合维生素.共分离获得45株放线菌.对其中的19株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包括小单胞菌7株,野野村菌4株,链霉菌2株,疣孢菌4株,假诺卡氏菌1株,拟诺卡氏菌1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