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蒙古入主中原、攻城略地的过程中,中原学术文化受到巨大的破坏,儒生被屠戮、被奴役,文化典籍被损毁。当时的一些藏书家肩负起保护和传承中原学术文化的重任,呈现出有别于前朝的新特点,从中反映了元代统治者对学术文化既压制又利用的态度,亦可窥见元代士人的生存状况和心态变迁。  相似文献   

2.
顾颉刚《缓斋藏书题记》的丰富内容中蕴含的学术价值,一是,可见顾之藏书情况,祖传、购求、受赠是其藏书的主要来源,战祸、人祸、水祸则是散失的主要原因。二是,可见作者古籍整理研究之设想,如欲将贾服注与杜解、孔疏并读,作《左传析》;搜集纬书各家辑本,集录为一编;又欲把范家相《家语证伪》与孙志祖《家语疏证》合而刊之,以定王肃伪造之案等。其三,有些题记似目录解题,既评书又品人,或褒或贬简洁明了。其四,承载着顾先生的读书历程与情感生活。  相似文献   

3.
清人的学术兴趣主要集中于经史之学,通过张之洞主持编纂的<书目答问>和英国17世纪的<哲学汇刊>的目录比较,可以看出清朝的学术兴趣过于集中于此.<书目答问>中超过80%的学术著作均为经、史、子等人文方面的研究,其他方面的研究很少,特别是对新兴的自然科学的关注、投入远远不够.而17世纪英国学者的兴趣及研究重心已经从人文学科转向自然科学方面,并且各个学科的兴趣分布比较均衡.相比之下,清人的学术兴趣过于单一,因此造成了学术群体性的文化视野狭隘,而此时学者个人的博学和经学自身的学理都没有能突破这种群体性的狭隘视野.  相似文献   

4.
传记文学(尤其是文学家传记)的历史特性要求作家以学术意识投入写作。陈才生怀着强烈的学术意识投入《李敖评传》写作。他在细致地叙述了传主人生的同时,对传主的思想进行了准确地概括,对传主的精神做了定位,并且追溯了他的思想来源,展现了传主的人生矛盾,将传主的某些现象进行了理论阐述。与此同时,陈才生根据学术传记的要求以诗性语言和学术语言进行写作,以材料可靠与引文规范显示出传记文本的学术严谨。因而,《李敖评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酷爱藏书,他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福州、新加坡等地工作、生活过.无论身处何方,他都要购买大量的书籍,并加以研读、评点.1936年郁达夫应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之邀前往福建,在寓居福州的时期内,继续他的藏书行为,先后购买了《紫桃轩杂缀》、《词苑丛谈》、《知新录》、《闽中十子诗钞》、《赏雨茅屋诗集》、《闽产录异》等图书数十种,并做了相当精到的点评.在藏书、品书的过程中,郁达夫还结识了福州的藏书家沈祖牟、陈几士、林汾贻等人,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6.
陈希亮 《云梦学刊》2009,30(6):18-24
胡颂平编著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是公认的研究晚年胡适的必备参考书。该书现有台北联经、北京友谊和新星三个版本。各版本均有不同程度的舛误,新星版的“技术处理”问题尤多。联系是书中胡适关于学术训练和学术规范的种种论述.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相似文献   

7.
《分类改造研究》存在抄袭剽窃等违规现象。学术道德滑坡与一部分人无视科研道德规范和权力腐败向学术领域渗透有关。加紧制订和完善各专业研究人员的道德行为准则 ,以利学术的健康发展和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系二次文献转载、摘编杂志,主要推广、介绍我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具有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资料的创新性学术成果。《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崇高的声誉,是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学术文摘期刊。  相似文献   

9.
李保霞 《学术探索》2012,(9):163-165
郭沫若原来对武训的评价是持论公允的,兼顾了武训其人,把握了历史但又没有全部把握历史的两个侧面。经过文艺上的批判运动,郭沫若的学术品格、学术风格发生了两种转变:由原来的知识分子传统的代表者向主流文化的代表者转变;由人民本位的陈述立场向官本位的陈述立场转变。这是"左倾"政治对文化、学术的挟持和强制性要求的极不正常的产物。因此,我们探讨《武训传》批判对郭沫若学术品格、学术风格转变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我们研究郭沫若,而且有利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笔者在评论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长城教授《经济社会学》涉嫌抄袭问题时,曾经旗帜鲜明地提出“治理学术不端刻不容缓”这一命题。这是笔者有感于学界抄袭剽窃之风日甚一日而发出的无奈的呼吁。无独有偶,周长城教授的同事——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  相似文献   

11.
俞志慧 《浙江社会科学》2007,462(6):140-146
本文通过对《为吏之道》与相关先秦文献的疏证,否定了前人关于其思想主体的法家说、儒家说和道家说,认为它杂取先秦各种思想于一体,具有集锦特色。作者认为,这一特色使得《为吏之道》具有以下的思想史意义:它体现了那一时期思想文化的融合趋势,从草根文化层面体现得如此集中明显,在此前的传世文献中尚未发现;这一特色也告诉我们:先秦诸子有着共同的思想、文化资源、相似的知识背景、话语平台和相近的问题意识;在法术家思想大行其道的秦代,《为吏之道》的思想基调与儒道思想更为接近,证明了儒道思想的生命力。考虑到这份材料只是针对基层官吏,故不能将《为吏之道》视为秦代思想世界的简单化约,专制者所奉行的还是法家思想;《为吏之道》更多技术层面上的守则,缺乏儒道创始人对于大道的关怀,这又是其思想史意义的局限性所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迎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的努力迫切需要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为此 ,近年来 ,国内外的一些有识之士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给予了广泛关注 ,但是 ,总的来说 ,尚缺乏论证的全面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而李靖宇教授的新著《大开放与大发展——— 2 1世纪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对策研究》一书 ,可以说是全面系统地论证了邓小平关于大开放战略思想体系与 2 1世纪中国大发展战略对策的学术创新力作。作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分 6编共2 0章…  相似文献   

13.
尹保云 《学术界》2005,(2):149-155
庸俗特色论滥用“特色”概念 ,并以“凡搞自己特色的事物 ,必定成功 ;否则 ,必定失败”的简单认识作为评判标准 ,给现代化研究带来庸俗的、反科学的气氛 ;庸俗特色论既是对改革开放历史潮流不理解的产物 ,又是对“一般规律”论衰落后所留下的理性思维真空的一种非理性的填补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落后人文精神的延续。事物的个性特色是与共性特征分不开的 ,现代化的“特色”是追求一般现代性的结果 ,只能在实现现代化之后才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14.
胡作友 《学术界》2002,(3):145-151
《学术界》2 0 0 2年第一期发表了任东来教授的文章 ,文中指出《学术界》的办刊宗旨“弘扬人文精神 ,推动学术进步”一语的英译和很多的目录英译与文章英文摘要一样 ,不仅译得太直 ,而且不够准确。本文对《学术界》办刊宗旨一语的原译和任教授的译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指出了两种译文的得失 ,并提出了自己的译文。  相似文献   

15.
刘海燕 《云梦学刊》2015,(2):106-108
刘恪的《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史》,始于文学内部的研究,即从文学语言出发,采取直面命名、清晰分类和细致描述的言说方式。他的分析和总结是在描述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而不是观念先行;他使用的是他内心感受出的语言,而不是公共语言;他把创造性的热情带到学术研究里,使学术语言有了体温、创见和趣味。这对当代学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著名陶学大家、学者吴云先生《厚积薄发颇具创见的佳作——评魏正申的〈陶消炎片明集译注》论及《桃花源记》时赞称:魏氏“第一次提出了‘桃花源思想’,这是魏正申几十年来研究陶渊明的全文与全人,以及陶所处的时代的深刻体会。”资深的吴先生赞魏氏“第一次提出‘桃花源思想’”此语一出,陶界皆惊。陶学家赵治中、张驰,李金坤、李华(江西)、刘继才、宋绪连、陈忠及笔者都在文章中涉评“桃花源思想。吴先生在本文中称陶公”晚年形成‘桃源思想为主要标志的桃源思想;对桃源思想的三重表述”。以吴先生对百年陶学的洞察,娴熟,其赞称魏氏“第一次提出了‘桃花源思想”必为考证所得,绝非臆断。笔者浏览20世纪陶学家论述,  相似文献   

17.
谢枋得《文章轨范》选文精审,评点精当,对古文文本的诠释与阐说已经较为完备,涉及古文的章法布局、句法字法、为文技巧、艺术风格、思想内容等各个方面,已经兼具后人所说之“辞章”、“义理”两端,而且个性鲜明、自具面目.从《古文关键》到《文章轨范》,展现出宋代古文选本之古文评点由相对单一到比较完备、由相对粗浅到比较深入、由平实板正到特色鲜明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诗经》305篇经典诗作进行文本细读,会发现“诗三百”中存在一个贯穿全书的创作原则.这个创作原则不是浪漫主义,而是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与近现代国内外文学理论语境中的各种现实主义有明显区别.根据《诗经》作为儒家“元经典”的性质,应将其称为“元典现实主义”.《诗经》既钟情于“典型”,又坚持了“事信而不诞”与“义贞而不回”的相互牵手;既注重表达群体诗人的丰富“情态”,也实现了“情深而不诡”与“风清而不杂”的比翼双飞;既执著于干预“人间世”,又达到了“体约而不芜”与“文丽而不淫”的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9.
张福勋 《阴山学刊》2014,(2):34-41,77
《宋诗话全编》涵盖了诗论、诗话专著和主要的诗论家及主要的论诗名著,更蒐集到了至今还远未为研究者所知晓的散见于浩瀚载籍中的论诗片言只语,对治古代文学者具有莫大的参考意义和学术价值.一是补阙、正误的重要资料价值.二是为作家、作品研究提供事实支撑(含生平事迹补遗;宋代僧诗和诗僧的材料补充;弥补某些人物关系的重要史事).三是为文学史上的某些专门问题提供佐证材料.四是艺术风格的品评,文论观点的概括,则更具有直接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班孟坚既作《汉书》,千载之下,有狂生讥之日:“《汉书》之为体也,或集史迁之杂说,或窃乃父之遗作,袭刘向之《七略》,因令妹之《天文》。既掩旧德.复鲜新说。是剽掠补缀之作耳,子何敢自居其功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