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光农业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成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河北省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必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才有发展前景。为此,需实施大农业、大旅游、大文化产业人才培训计划,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构建有效的产业政策体系,以推动观光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培养建设生态化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树立生态文化理念,致力于生态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交融.以生态文化的理念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生态协调平衡,是高校校园文化获得可持续发展生命力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思路是转变观念,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生态文化观;构建和谐的、新型的行为体系;改革传统的组织管理体系;培育持续和谐、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论傣族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的区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世林  田蕾 《学术探索》2007,38(5):117-122
文化特征是通过民族性、区域性特点表现出来的,是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统一。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态即文化的生成环境中,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都具有地域性特质,使得民族的社会群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因源流和文化特点不同形成的支系差别,也有因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社会形态发展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傣族文化是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中产生的,其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区域性差别,促生了傣族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这种区域性也促生了傣族文化的多样性,在其生态文化中尤其如此。研究傣族生态文化的区域性不仅有助于这个学术命题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关注的生态文化建设也有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贵州布依族生态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仁生 《理论界》2012,(11):66-67
贵州的布依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尤为宝贵的是其中的生态文化。其饮食、服饰、住居、宗教和生活习俗中的各种禁忌都体现了布依族人保护生态的思想和行为。例如布依族的饮食上多以粗茶淡饭为主,崇尚节俭。其所居住的房屋也多以石块为主,尤其是著名的"石板房"更是合乎生态环保要求。布依族的生活与宗教习俗中的各种禁忌诸如动植物的崇拜、婚丧嫁娶等也处处体现了这个民族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5.
“以诗取士”是盛唐最重要的文化策略。盛唐的这种取士科制 ,以官方政策的名义接纳了齐梁文学的艺术形式和趣味 ,造成了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风习 ,为知识分子提供了高度自由而宽松的文化环境 ,使盛唐生活和盛唐人气质全面诗化 ,助长了士人山水情结的生成 ,形成了流连光景而寄意玄远的风景审美的时尚 ,盛唐几乎所有的山水诗名篇都是产生于与科考有关的行旅羁役的奔忙中。在这种特殊的文化生态中 ,山水诗群迅速形成 ,诗歌 (特别是山水诗 )高潮蓬勃出现。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与江河源地区生态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江河源地区文化生态系统 ,主张对江河源的保护应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文化生态观照下的全球文化互动图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态视角下,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文化间理想的互动模式是平等对话与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然而,当前全球文化间的交流是不对等的,出现了西方文化霸权和非西方国家文化的失语,本应是双向交流却变成了单向输出,使全球文化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全球文化交流互动中,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树立文化平等的思想,坚持平等、宽容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互动交流原则;在文化交流中不断提高文化自觉.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全球文化生态的平衡,使其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8.
各种不同的环境、社会、文化等综合因素对文化艺术的创造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生态学将文化创造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是一种综合、整体、动态的社会文化研究。对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即民间文化的价值观念、自然环境意识、生活方式、造物观念、信仰观念、技术因素、民间社会组织形式,以及文化的时空发展等内容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全面整体地认识民间艺术,协调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认识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状态,谋求对民间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生态视野下,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母文化应当从现代语境出发,参照当代存在的文化生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建构体系。广南地母文化作为对自然的感知呈现了生态审美价值,对其生态审美价值的把握应该基于一定的原则,可以使得其中蕴含的生态理念与原生态文化特性得到重视与研究,有助于加强原生态文化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国有林区肩负着繁荣国家生态文化的重要使命.从原始社会、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等四个阶段重新归纳审视生态文化价值认知的演变,提出通过正确评估森林生态文化价值、促进林业"生态+文化"的产业融合、构建发达的林业生态文化产业体系、提升林产品文化附加值等方面推动国有林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秦树景 《东岳论丛》2019,40(8):41-49
非遗文化生态保护是我国非遗保护运动的一项重要策略,旨在将非遗项目纳入所在地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以促进遗产所在地本土性现代化发展的实现。其中涉及到的文化权利及其兑现问题在实践中成为非遗文化生态保护持续展开的关键一环。因此非遗文化生态保护中文化权利的内涵是什么、当前非遗文化生态保护中文化权利的兑现程度怎样、如何更好地促进非遗文化生态保护中文化权利的落实便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审美文化生态研究提供了不同于文本化的审美文化研究的另一种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这种研究从地域差异、传承演变、群落认同和文化空间的联系中考察审美文化发展演变过程的现实活态特征与当代中国的特殊性问题,为审美文化研究打开新的视域和研究空间.比如,作为大众重构的想象性体验,乡土文化正在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生态的一部分,因此民俗美学不仅要关注作为乡土文化传统的审美体验,而且要研究乡土文化传统如何进入日渐都市化的当代文化空间并且在生成着新的审美文化特征.审美活动的群落化为美学和文艺学研究提示了一种非经典的社会学视野,在此视野下研究审美活动的目的不是要寻找普适性的规律或普遍的美学理想,而是要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审美活动差异,在不同群体的冲突与对话交流中导向对当代审美文化生态的全面认识.同样,空间转换成为当代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都市美学如果不是制作都市乌托邦的理论蓝图,而是关注当代空间的审美文化生态研究的话,就必须正视和研究都市文化空间的内在矛盾和非整合性.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及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丰富的农业生产环境资源,多样的农业生产方式,多种产品结构和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加上多民族的地方区域化为黑龙江省开展观光农业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形成了黑龙江省在国内旅游产品开发上在国土资源、良好农业生态、森林及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独特区域比较优势及地缘优势。在开发中,应结合实际,坚守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明确可开发的基本旅游产品,树立区域观光农业的独特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15.
吴圣刚 《中州学刊》2006,(1):155-157
中原是一个地域概念。中原概念历史上的固定性形成了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必然产生一种区域性的精神生态,即文化生态。中原文化生态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包含中原人民创造、积累的物质文化,更包含文字文化、口传文化、技术、工艺以及文化传统等非物质文化。中原文化生态具有根基深厚、整体统一、稳固茂盛、动态发展、人地相关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文化是生态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各民族为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创造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知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和云南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为中华文明和云南各民族文化的长期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将为中华民族和云南各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而客家民俗舞蹈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秦汉时代,由于战乱,客家人从北方迁徙到现在的江西、福建、广州等地,在这自北向南的长途跋涉过程中,客家文化不仅保留了民族古老的传承,还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璀璨的篇章。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客家民俗舞蹈生态文化体现了客家精神,它独特的表演方式、风格及内容,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精神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客家民俗舞蹈也在悄悄改变。客家民俗舞蹈生态文化的探索也在不断前行。文章主要阐述了客家民俗舞蹈的历史发展以及客家民俗舞蹈的内容、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方真 《学术研究》2007,(5):13-16
生态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与生态环境一体的认识、生态观内化成主体的思维习惯并在行为中得到体现,以及形成一定生态文化的社会氛围。注重人与自然内在统一、根源于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养生和避世等是中国农业社会生态文化的主要特点;而在当代中国,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生态文化形成和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它所围绕的核心没有真正脱离“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生态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体系中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其发展的基础还相当脆弱。  相似文献   

19.
依托黄山、白岳绝佳自然环境,由丰厚徽州物质文化遗存和丰富徽州活态文化遗产共同构成的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是出色承传中华文脉的徽州文化赖以安身立命之所。这一特色文化生态空间在时代风雨冲刷下呈何现状?该如何保护、开发利用?本刊新年之初特推出由市社联组织的课题组所调查撰写的《徽州文化生态报告》,以与识者商榷,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20.
张桂芝  张锦辉 《理论界》2013,(10):45-47
文化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东西方文化在中国以更快的速度汇集、交融,中国人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尤其是对英语文化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高城市居民文化品位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让本土文化和英语文化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让城市英语文化融入市民生活之中,以满足人们对英语文化知识的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文化建设的要求.在对城市英语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尽力研究一套相对完整的城市英语文化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