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阎丽红 《理论界》2009,(6):30-31
和谐社会仍然有利益矛盾与冲突,我国在社会转型期间出现利益矛盾具有必然性,辩证地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利益矛盾问题,是解决社会利益矛盾的前提条件.化解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和谐社会利益矛盾冲突化解重在机制建设,一个结构完善的利益矛盾与冲突解决机制能够协调、整合整个社会的利益差别,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农民参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大农民参与是保证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顺利实施的战略选择,有利于维护农民群体利益、促进农民与政府之间的价值互动以及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我国农村政策执行中的农民政治参与一直处于势状态,扩大农民参与应从构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利益协商机制、意愿表达机制、矛盾调解机制以及组织参与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3.
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提高农民的民主素质、培育农村社会资本、担当农民的利益代言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完善村民自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实现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为扩大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途径,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4.
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利益协调机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要协调利益关系,就必须构建利益关系的协调机制。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利益导向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和利益矛盾疏导机制。本文把利益矛盾疏导机制放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当中来叙述,把利益补偿和约束机制放在利益调节机制当中来叙述,重点阐释利益导向、表达、调节三个机制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农民问题,长期都是困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表明我国农村利益冲突严峻,其根源在于基层政治体制存在缺陷,保障农民利益的机制缺位。在传统利益格局已经打破的乡村,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基层政府失政于民、执行人本政治的主体缺失,非政府组织为农民提供政治参与的路径缺失,农民主体性参与政治的意识缺失。为此,基层政府必须加强基层工作机制建设、农民利益诉求机制建设以及提升农民政治参与能力的教育机制建设,促使农村以人为本政治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和谐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存在各种社会矛盾,社会矛盾不仅可以化解,而且可以预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也是预防社会矛盾、防止社会矛盾发生和激化的过程.我国已经建立了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还应当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矛盾预防机制.构建社会矛盾预防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责任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社会矛盾预警排查机制.  相似文献   

7.
赵聚军 《人文杂志》2005,(4):143-147
在中国历史上的乡村治理结构中,由于农民没能形成向国家进行利益表达的组织化团体,无法使国家明确感受到农民集体的利益诉求,从而使国家政权往往只按照自己的意志,想当然的对乡村社会进行治理,进而造成了乡村社会周期性的动荡;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村委会的过度行政化,而未成为预想中的村庄利益代言人;逐步减免农业税,为村委会的去行政化开辟了道路,但也同时可能造成乡镇政权唯上是从的官僚化倾向.因而,应扩大自治的空间范围,增加乡政中的民主因素,以制约乡镇政权的官僚化倾向.在此基础上,使村和乡镇组织真正成为农民向国家进行利益表达的组织化团体,建构国家与乡村社会的民主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和处理干群利益矛盾、理顺和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农村干群利益矛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标本兼治,点面结合,综合治理.为此,应畅通利益诉求渠道,整合党与群众利益;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夯实村民自治之基;完善农民保护立法,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乡村社会治理,实质上是以乡镇政府管理和农民制度化参与相结合,以村民自治为核心,以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一种乡政村治的良性发展模式。但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越级上访、群体申诉、直接对抗等大量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严重破坏现行的乡政村治村民自治乡村治理的绩效。破解这一挑战,需要通过培育新型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文化,完善农民制度化参与机制,创造农民制度化参与的社会氛围,和推动乡村社会形成农民制度化参与的条件,来为乡村治理的良性运转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有效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0.
“乡村不动”是乡村现代化面临的普遍难题。以曹县淘宝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分析电子商务激发农民主体性、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社会过程和机制。首先,乡村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源于民众的基本利益需求,但利益需求的实现要通过有效的行动。其次,电子商务的系统性嵌入提升了乡村的行动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主体方面,通过致富示范效应激发农民创业动机,凭借低门槛与低风险优势提升农民创业能力;二是乡村产业方面,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农民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与抱团式的合作方式,减少内耗、凝聚合力。最后,乡村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需要培育提升能力和调适能力,以不断提升现代化建设水准、应对不确定性因素或风险,进而维系乡村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