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音背隐音义>是针对此前所称"<音同>(丁种本)背注"这个文献题名而拟定的正式书题.<同音>丁种本是俄藏黑水城西夏文文献之一种(俄藏编号Ⅹ1),该文献仅存前33页,是一个残本.<同音>丁种本是<同音>乙种本系统(新版)中的一个版本.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除两页序言以外,该文献每页正文的背面多有墨书小字注释文字,原来称为"背注",我们现在改称"背隐音义".虽然<同音背隐音义>这种著述形式在西夏文文献中比较罕见,但是其在六朝以降的汉文文献中却屡见不鲜,如<说文音隐>、<毛诗背隐义>等.由于这种"音义"类注释正好写在某个文献的背面与该字相时应的位置,故名之日"音隐"、"音义隐"等.  相似文献   

2.
扬雄<方言>在当时没有标音手段的历史条件下,大胆使用汉字记录了各地纷繁复杂的方言词语和方音,在用字记词方面很有特色.<方言>被解释语用字中的记音字共519个.扬雄在记录方言词语时,既有用几个记音字记录同一个方言词的情况,也有用一个记音字记录几个不同的方言词的情况.这519个记音字所表记的512个方言词,实词507个、虚词5个,单纯词505个、合成词7个.文章从<方言>记音字与所记词语的关系以及<方言>记音字所表词的词汇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段玉裁诗“合韵”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玉裁“合韵”是对韵脚字异部现象的概括,后人把合韵当成异部“音近押韵”是误解.“音近”并非合韵的必然条件.合韵的本质是本来押韵的一组字在古音系统中异部,表现在合韵字的实际押韵音不是其在系统中的读音.合韵字的实际押韵音与其在古音系统中之本音不一致是韵文作者所为,相对于古音系统中之本音而言是一种“通变”.  相似文献   

4.
刘芹 《殷都学刊》2023,(4):110-114+153
通过对高诱“三书注”音注通假39例语音关系考察,发现上古声韵相同16例,上古声同韵不同7例,上古韵同声不同14例,声韵不同2例。上古声韵相同反映通假音同的语音基础。上古声同韵不同通假韵部存在对转或旁转关系,读音相近通假。上古韵同声不同通假表现了上古牙音与喉音匣母的密切关系,端章组来源同一,精庄组来源同一,明晓母存在语音关联。上古声韵不同通假声纽同发音部位,韵部存在对转或旁转关系,读音相近通假。  相似文献   

5.
<湖语十五音>是修订<湖声十五音>编撰而成的.本文对<潮语十五音>的音系系统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首先介绍了<湖语十五音>的体例;其次,通过考察分析<潮语十五音>与现代潮汕方言的不同,拟定其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并根据现代潮汕方言,运用"排除法",考证出<潮语十五音>所反映的音系是汕头方言音系.  相似文献   

6.
明代万历年间的<字汇>采用偏旁分部检字法,并<说文解字>的540部为214部,承继和发扬了此前字典辞书的优良传统,奠定了近代字书编辑之基础,成为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的语文工具书之一,影响深远.但是,编撰于清代初期的韵书<五音通韵>却不乏针对<字汇>相关正字、注音条目的不同意见,有时还批评得相当尖锐.由这些条目的具体分析,可以探察<五音通韵>编纂者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帮助我们比较切实地考察清初社会语言使用状况,亦有助于<五音通韵>、<字汇>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合韵的突出特征是一个字的不同读音分属不同的韵部,本质是一个字的本音与又读异部.段玉裁用合韵解释了韵脚字异部的现象,提示合韵字的实际押韵音与所协字同部.段玉裁还把《说文解字》正篆多音,读若字表示其又读,且与正篆之本音异部的现象当做合韵.正篆之本音与又读合韵有音近与音远两类.音近不是合韵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文海》《同音文海合编》所提供的反切拟音资料为基准,用《番汉合时掌中珠》作为辅助佐证材料,对番文辞书《同音》丁种本、写本韵书《文海宝韵》和《五音切韵》韵图中的799个重唇音字与汉语作了比较和分析,同时利用已有材料对佚失的番语重唇音平、上声字的音值进行构拟。  相似文献   

9.
关于<切韵>音系的性质,学术界至今仍争论不休.为此从我国特有的历史语言现象入手,根据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记载,并结合儿童语言习得理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即<切韵>音系是经过当时大儒整理的内部统一的读书音系统,即隋唐雅言.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次将<声无哀乐论>和<音心对映论>作为迄今为止<乐记>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相提并论,并以一种全新的角度系统地对<声无哀乐论>进行读评,肯定其与<乐记>一脉相承,同时提出嵇康以<声无哀乐论>反对<乐记>的"音有哀乐论"是文不对题,遂分类归纳其谬并予以评论.但又提出其谬许是作者"故意制造错觉,静观对方的智慧如何"的假设.文章认为<音心对映论>与<声无哀乐论>从命题看,完全相反,但后者的某些论点与前者又基本一致.<音心对映论>对于<乐记>"和律论"的挖掘,使当代音乐美学研究注重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音学五书》、《六书音均表》是清代古音学的代表作,成就有二:理论创新和古音音韵系统的初步建立。前者包括高举明陈第“古音时地说旗帜,还原古音音韵本来面貌”和“采用离析唐韵、以谐声系统归纳古韵分部、本证旁证推论的科学方法进行古韵分部”;后者包括“清代古韵分部的历史发展”、“按照古音的‘敛侈’重排韵部顺序”、“四声之论”和“入声韵和阳声韵的搭配”四点。  相似文献   

12.
古代诗文的韵字音义在古代诗文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应重视古代诗文中的韵字尤其是特殊韵字的研究。本文以宋代江浙诗韵中16个特殊韵字的音或义,其中,阴声韵韵字5个,阳声韵韵字7个,入声韵韵字4个。  相似文献   

13.
《元韵谱》微母来源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轻唇音微母主要来源于中古明母合口三等字,只有东韵三等及尤韵出现例外.在<元韵谱>中保留微母,但其来源却与中古不一致,不仅收录了中古的微母字,而且还收入了很多中古明母字.这种特殊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些混入微母的中古明母字应读为何母?这种现象是当时实际语音的反映吗?通过考察发现<元韵谱>微母下收录中古的明母字,并不能读为微母,也不是实际语音的反映,而是完全照搬<五音集韵>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所见到的福安方言韵书《安腔八音》实际上有新、老版本之别,老本《安腔八音》乃陆求藻仿福州方言韵书《戚林八音》参考明梅应祚的《字汇》于18世纪中、末叶编成,新版由陈登昆与其师陆尚淋在原本基础上根据时音于20世纪初重新修缮,目前所见版本是陈祖蔚1953年对新版《安腔八音》的手抄本。通过将残卷中残存的韵部与《安腔八音》手抄本作比较,结合现代福安方言,发现残卷所反映的福安方言韵部系统与新版《安腔八音》和现代福安方言有很大差别,推测残卷成书年代大概在18世纪中、末叶,最迟在19世纪初。  相似文献   

15.
韵镜音所代表的时间和区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韵镜应作于宋以前二韵镜应作于唐末以前三韵镜应(?)成於唐韵以后唐末以前四韵镜应在公元781-808年之间(?)成五韵镜音反映唐初及切韵时期的长安普六韵镜和吴音系统不合七韵镜和朝鲜译音系统基本上符合八韵镜和汉音系统全合九韵镜音和玄应音合十韵镜代表隋及唐时的长安音系统;兼载古今通塞南北是非的字历来考订切韵音的人都要根据一种韵图。韵镜是一部较早时期的韵图,这已给大家公认。但它究竟代表哪一时间哪一区域的声韵系统,直到现在,还没有满意的结论。本文打算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谭海生 《学术研究》2007,(5):121-125
《切韵》音系是一个动态综合音系。《切韵》的反切是一切多音。《切韵》的反切记录的是当时以洛阳话和金陵话为主的多个南北不同方言的实际字音,《切韵》的每一个反切都可以拼读多种当时主要的汉语方言的读音。  相似文献   

17.
<广韵>歌戈韵平去声、痕魂韵平去声舌齿音字在<集韵>中被分别转移至相应的合口、开口韵中,<广韵>歌韵在<集韵>中的混置反映了时音的变化,<广韵>魂韵在<集韵>中的混置是方音影响的结果.<广韵>歌戈韵、痕魂韵在<集韵>中的混置具有不一样的语音性质.  相似文献   

18.
英语的省音和增音现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连贯的言语里 ,为了发音上的方便 ,音节之间或词与词之间的某些音常可省略 ,这种现象称为省音。从形式上看 ,省音有词内省音和词间省音两种。有时为了发音的方便 ,词与词之间又可添加一些音 ,这种现象称为增音。省音和增音都是英语里特有的音变现象  相似文献   

19.
<类篇>按韵编次是凡例对它提出的要求;按韵编次分两个阶次,同一部首内的字头和同一字头下众多音义依照<集韵>音序据音系联.<类篇>的按韵编次把字典的编排置于理论条例的指导之下,落实"相副施行"的编纂目的,揭示辞书编纂从形义结合向音义结合过渡的趋势,彰显义随音别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了方孝岳先生的《跋唐写本〈经典释文〉残卷》一文(截在《学术研究》1963年第1期),其中谈到《残卷》所录的音切,多不如今本《释文》正确。从方先生所根据的事实来看,这个论断是很成问题的。为了解说方便,先录方先生的原话如下:这个释文残卷所录的音切,也显然有许多不正确的地方,例如:唐本释文残卷今传陈鄂本昴□□徐又音茅无此条,《切韵》亦无此音。音茅是因《史记》“昴星曰旄头星”而再致误读。败必迈反无此条,《切韵》亦无此音,败必类隔。妻七计反千计反。妻七类隔,千字为是。窜字林七外反无此条,亦无此音,声韵皆讹。滑于八反户八反,《切韵》同陈本。滑于类隔,作户为是。寅,徐音夷,又以真反。寅如字,徐音夷。以真反是正确的,所以陆云如字,本不应作又音,《切韵》亦无寅读夷之音。陈鄂的本子都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