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久以来社会学研究一直壁垒分明地划分成宏观分析与微观探究,两者在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等方面呈现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始终无法统整合用,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也陷入了这种纷争之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试图将结构与行动两者统整在连贯的理论系统中,主张过去有关结构与行动、个体与社会、主体与客体等概念之间的关系都应该重新组织,两者不再是二元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吉登斯虽然并未直接论述其理论在教育情境中的应用,但是他所提出的结构化理论却对教育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微观和宏观社会学理论存在明显的分歧,它们各执一词,难以在解释共同的社会现象上达成共识.社会学知识的无序状态日益严重,社会学理论也陷入危机与困境之中.这些阻碍了社会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不少学者致力于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探求一个完整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以解决当今社会学理论所面临的危机与困境.吉登斯与柯林斯就是其中两位.吉登斯提出了结构化理论,以结构的二重性取代二元论,并以此来弥合宏观--微观社会学理论之间的分歧;柯林斯则从微观的个体互动入手,通过所谓的"互动仪式链".着手构筑微观与宏观社会学理论之间的桥梁.二者的努力为缓解宏观--微观社会学理论的对立以及社会学理论的综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空巢青年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群体,空巢青年群体的研究对个体精进、社会发展、国家强盛都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基础,构建“个体行动——社会结构——结构二重性”的分析框架,通过个体行动的例行化、区域化与社会结构中资源(配置型资源与权威性资源)的缺失、规则(支配型规则与表意型规则)的缺失以及相互作用解释空巢青年孤独现象的形成逻辑,并在此基础上从磨砺内力增强个体行动能力、借助外力强化社会关联及社会工作介入的相互接力促进个体行动和社会结构的正向互动三个方面尝试性提出调适孤独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社会学诞生以来,主观与客观、个体与整体、行动与结构等二元问题一直是社会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历山大、哈贝马斯、吉登斯、布迪厄、科尔曼等社会学家为解决社会学的二元对立问题做出了种种努力。其中尤以吉登斯和布迪厄两人对社会学主客观二元论的反思最富特色。通过对吉登斯、布迪厄的结构社会学理论加以比较,可以加深对社会世界的认识,同时揭示社会学理论的内在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5.
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学说是在对经典社会理论中的基本问题 ,即个体与社会、人与结构、主体和客体之关系所持的二元论的正统共识进行批判性解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结构化理论旨在瓦解对上述关系作抽象对立的理论立场 ,确认人 (行动者 )的主体能动性和社会结构的客观制约性之间的内在关联 ,其创新之处在于确立了阐释社会现象的实践活动向度。因此 ,基于实践基础上的使动性和制约性便成为理解结构二重性学说的关键。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学说与马克思的社会实践本体论有着十分密切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6.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突破了社会理论长久以来二元对立的局面,将结构和行动各自的能动性巧妙地结合,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他还将该理论应用于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考察,特别是对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之中。在他看来,现代性的发展是结构二重性的生动演化。  相似文献   

7.
郭忠华 《东方论坛》2008,(2):100-105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早期,吉登斯对以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为代表的传统社会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廓清它们在主客体问题上存在的偏差。在此基础上,他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地重建,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结构化理论主张,主体与客体之间并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社会结构赋予行动所必须的规则与资源的同时,自身又必须通过行动才能得到再生产。从社会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结构化理论在解决主体与客体、宏观与微观、共时与历时等范畴之间的张力方面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吉登斯建构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是通过对解释社会学的批判性超越而实现的,这种批判性超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吉登斯澄清了行动的概念以及行动与目的、理由和动机的关系;将行动理论与对制度结构的性质分析联系在一起;解决任何试图阐明社会科学方法的逻辑都会遭遇的认识论难题。  相似文献   

9.
面对传统的二元对立研究方法,吉登斯在继承与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了结构化理论。他以行动者为逻辑起点,在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上,强调社会互动,超越了传统的"二元对立"。吉登斯看到了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重视结构对于行动的约束性,他提出的结构化理论为解决整体论和个体论之间的分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他在把结构看做行动媒介与行动结果的基础上,引入时空概念,为研究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提供了依据,为分析人类实践活动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吉登斯的结构化社会学理论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见解。其本体性安全、知识能力与行动能力、反思性自我认同等新颖的范畴与命题,不仅成为理解社会道德建设、个体道德发展的新范式,而且对学校道德教育目标、手段、课程资源及师生关系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plores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women's partnership histories since the late 1940s in Canada,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Russian Federation. Giddens' (1984) theory of structuration is used to understand how the social structure enables or constrains behaviour. Entire partnership histories are examined by applying a Markov and semi-Markov multistate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type, timing, duration, and complexity of partnerships. Results show earlier union formation for younger cohorts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compared to postponement trends in the other countries. Cohabitation appears to increasingly serve as an alternative to marriage, particularly in Canada. When facilitated by the social structure, divorce levels are high (Russian Federation, Canada). Widowhood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persists even among younger women. Re-partnering is the highest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with post-marital cohabitation gaining ground in Canada. Partnership histories are increasingly complex in the Netherlands and particularly Canada but remain stable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包括个体主义、整体主义及结构化理论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概括 ,并在此基础上对之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与此同时 ,文章还提出 ,结构化理论在克服主体与客体、行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等二元对立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它并不是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简单拼凑  相似文献   

13.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再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当今著名的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是独树一帜的。首先,他认为现代性是一种行为制度与模式,是一种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是工业文明的缩略语,他还从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和军事力量四个维度对现代性内涵进行制度性的阐释。其次,吉登斯描绘了现代性特征的大致轮廓,即外延性与意向性的交互关联性、断裂性、全球性和双重性。再次,吉登斯既反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全面否定,也反对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固守,走的是"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4.
"批判"既是一种研究视角也是一种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坚持主观和客观、行动者和结构的互动分析,这种分析视角使得传统媒介批判理论中的文化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分歧得到弥合.在新的理论视角之下,媒介批判理论应当使媒介具备批判并建构社会的力量,因而构建批判性媒介成为必然.吉登斯的建构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媒介批判理论概念的模型化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把因果回路、概念模型、层次分析相结合,本文进一步明确了地区性媒介和全球商业媒介在构建批判性媒介体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将反馈和互动融入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开放式的深度个案访谈分析方法为主,基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从城市农民工自身能动性角度,分析我国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民工群体保障行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农民工群体对固化的社会结构的应对方面;通过对个案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对建筑农民工的行动具有制约性,具体表现为禁止和强迫行动者行动两个方面。同时,城市农民工对资源、机会、规则的获得、运用和再创造等方面具有个体能动性的特征;因此,农民工的保障行动对自身和制度双方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第三条道路是吉登斯的重要理论,吉登斯在《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一书中所提出的价值理念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转型的结果。他的一些主张引起了人们对新世纪人类社会走向的思考,在政治多元、文明交融的现时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读全球化背景下第三条道路的基本价值观念,对于当代中国建设民主基础上的权威政府、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内社会工作项目过程评估不同程度上存在多元身份与价值中立冲突,项目委托方、社工机构、服务对象与社工的利益冲突等伦理困境,评估对象界限模糊,过程评估的行政性倾向与评估结果实际运用率不足等问题。加强社会工作过程评估伦理的教育与培训、厘清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部门界限和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项目过程评估体系,是解决上述存在问题的应对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