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她已经87岁,到了衰老的时候,但当她得知65岁的大儿子因盗窃入狱后,仍以最原始的方式,步行近百里地去看他。这个一生贫苦、没识过字的老妇人,背着馒头、西瓜和鸡蛋,一天内来回走了近两百里地,只为短短半个小时的探视——赵巧云许多时候已经开始犯迷糊。蒲扇刚刚还拿在手上,可出去收了趟晒在院里的被子,就记不起搁哪  相似文献   

2.
画眉 《女性大世界》2005,(11):18-18
去买眼药水,我进门时她已在那里了,因为不明就里挑了好一会儿,临走时她还在。是的,她在挑丰胸药物,每一个A cup女人的救命稻草。一个A cup女友听说后埋怨我:干嘛不过去帮忙,告诉她但凡有人能发明出一种哪怕副作用连连——只要吃不死人,而真正管用的丰胸药,世间首富还轮得到比尔·盖茨?我笑:咳,她要是不知这理儿,还犹豫个甚?不曾错爱过的完美人生,也很无趣吧?  相似文献   

3.
吴仪,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政坛少数几个女部长中的一位。面对世界舞台,她大气磅礴,举重若轻,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一位中国女部长骄人的风采,而且还代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当我们将视点移至她的其他方面时,我们又分明地感到:吴仪部长的D才无疑也是卓尔不凡、出类拔革的。一、坦诚直率,吐语简捷明快吴仪的同事曾这样评说她:“她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坦诚。她决不打官腔说套话,她只要答应见你必定坦诚相见,把她的想法赤裸裸地袒露在你的面前.使你只要与她接触一次,就再也难以忘怀。”在不少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  相似文献   

4.
正怀上第二个孩子后,我们把女儿送到她姥姥家住了半年,但儿子一满月我就接她回来了。家人也担心她被冷落,平时还特别照顾她。6岁的女儿,当着我们的面对弟弟可好了,但只要父母不在身边,她就欺负弟弟:把他掐得大哭、骂他是"害人精"。为何女儿心里如此不平衡?怎样才让她觉得自己被重视,从而真正爱弟弟并宽容他?  相似文献   

5.
一 叶小棠给自己改成这个名字,已经有好几年了. 因为在一部日本动漫里看过小棠这个名字,当时她去一家书店面试的时候,脑门一热就把名字写成了叶小棠. 其实,她原本的名字并不难听,甚至有几分诗意,但却是个十足的男生名字,而且还跟那个与她在幼稚园一起光屁股长大的男生的名字一样. 当店里所有人都信了她叫叶小棠的时候,他却突然出现毁了这一切.那天她正在跟书店的同事们一起开下午会议,站在书店的院子里,阳光透过枝桠洒落一地光斑,正在叶小棠发言的时候,院子外响起一记震天响的呼喊.  相似文献   

6.
司娟  倡文 《老年人》2012,(4):27
人们常说,"婆媳是前世的冤家,今生的对头"。我却不这样认为,只要以心换心,婆媳关系照样能像母女关系一样融洽。我的婆婆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在她走后的这些日子里,我无数次因为想念她而在梦中哭醒。婆婆一如母亲,她也是我最亲的人。  相似文献   

7.
倾诉:我是一个打工仔,家境贫寒,长得有点对不起观众。因为没有钱,一直不敢谈恋爱。半年前,看着自己银行存折上的数字已经超过五位数,便到婚介所去登了记,梦想着用8年辛辛苦苦赚到的钱娶回美貌新娘。婚介所向我推荐了一个美眉,说是搞财务工作的。交往一段时间,感觉还可以,她对我很热情,我们每天都互相发短信打电话,渐渐地,我就有了把她娶回家的念头,对她有求必应。而她也对我不客气,一次又一次找我借钱,一下说她的姐姐吃了官司,需要用钱打通关系,一下又以报考夜校为  相似文献   

8.
怀念岳母     
王涛 《老年人》2016,(4):27
岳母走得很突然,之前没有一丝迹象,没有一句遗言。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家打开房门,总会下意识地看一眼她住过的房间,仿佛还看见她戴着老花镜端坐在窗台边纳鞋底。我真的不相信她就这样走了。那年的9月10日晚,我从学校下班回到家,打开廊灯时,已经睡觉的岳母还转过头望了我一眼。可第二天早上,我见她没起床,就去叫她,却永远叫不醒了,她就这样在睡梦中永远离开了我们。岳母走时还很年轻,只有59岁。岳母是个大好人,直到今  相似文献   

9.
那时,刚满20岁的她,已经是京城最奢华的"福记"金店的领班了。顾客不是达官显贵,便是富家公子,她一律地迎来送往,不卑不亢,连笑容也职业得不偏不倚。就在这个时候他出现了,仿佛是凄清幽邃的夜空里陡然绽放了一束束绚烂无比的烟花,她的世界顿时光彩夺目。那天,他来"福记"挑选首饰,一眼相中了一款"如意百合"的臂  相似文献   

10.
何谓朋友     
1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面临友谊的考验。雅安有一天匆匆来找我,她的脸一看就是那种“出事了”的表情。她开门见山地跟我说,我要去打人,你跟不跟我去? 我知道她要打谁。是她爸爸的情人。那时是夏天,上午,天还不热,但我的脑袋却像刚在太阳底下烤了几个小时,嗡嗡直响,好像有一百只蝉在齐声高唱。我身上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估记脸色也好不到哪儿去,但我的语气是坚定的,我说,好,我跟你去。  相似文献   

11.
"校规第25条说耳洞不得超过5个,可我才打了2个!"有一句老话说,女大十八变。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估计女孩变的年龄也要提前。但我怎么也没想到,女儿会提前了4年!14岁的她,每天照镜子的时间比我还多。而且,她天天都要洗头发。我实在不明白,问:"你头发又不脏,三天洗一次不行?"她说:"我们同学都是天天洗头发,不洗不飘逸。"我说:"那你就洗吧,只要不误事就行。"上个周末,姐姐突然叫我们出去吃饭,女儿却非要洗头不可。我说:"天冷容易着凉,再说时间也紧,等回来后再洗吧。"她  相似文献   

12.
绝世的美丽     
小乔 《现代妇女》2007,(12):20-21
我曾经问娟子为何不选择再次离婚。她说:“我有抗拒世俗的勇气,可是在孩子的眼里,我已经失去了离婚的权力,我想做个好母亲。”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祭奠一份爱情,至少她的心还有所依托。  相似文献   

13.
苏凉 《现代交际》2008,(12):53-53
晨曦下,一个很小但却别有情趣的鲜花店。店主是一个女孩,她有着一张讨人喜欢的可爱脸蛋。女孩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她要让沁心的香甜带给每一个过路人。花店里的她有一个谁都不曾诉说的秘密,早晨只要不看见那位送花少年,一整天都无精打采。而只要瞥见单车上那个熟悉  相似文献   

14.
杨生文 《职业》2010,(12):6-10
当同学还在为作品在杂志上发表奔忙时,她已经成为了80后画家的代表人物,数百次在国内外举办了个人画展和联展;当北漂的画家们还在为房租发愁时,她已经在北京拥有了三个艺术工作室,开上了奔驰、路虎和捷豹;当艺术青年还在千方百计成为画家时,她已经开起了自己的画廊,当起了画家的经纪人.  相似文献   

15.
她的父亲对她不好。什么事都要挑剔:上学说她不 上进,做家务骂她不用心,参加了工作,又指责她赚不到钱。她坐得直,说她呆板;坐弯了,又说她没有教养。一句话,只要是她做的事,在父亲眼里,没有一件是对的。她与父亲每隔一天两天就要干上一仗,是动口不动手的那种。很长一段时间,她甚至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亲生的。 得知自己的身世,是因为无意中看了一本父亲的日记。 父亲本是上海某大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三十岁的时候认识了作为病人二十二岁的母亲。母亲是小镇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长得很漂亮,气质又好,还拉得一手美妙的小提琴。父亲被她迷住了,有事没事总往她  相似文献   

16.
正丈夫还在狱中服刑,女儿又遭遇灾祸却无钱治疗,这个独自支撑家庭10年的女人,真的走投无路了……灾难2013年8月3日下午4时50分,一个电话打进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梅州站)。电话是一位姓肖的老人打来的,她在电话里哭着说:"请你们帮帮我。"接到电话的工作人员曾永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她一边安慰肖奶奶,一边问起了缘由。"我的孙女小媛还在ICU病房……没有脱离生命危险,可我们已经交不起  相似文献   

17.
《伴侣(A版)》2011,(3):50-50
正在远方人群中有个女孩子突然向你的男友微笑着,并且挥手打招呼,可是无论如何他也记不起她是谁,他认为究竟发生什么事?A.她可能是个星探想发掘他B.可能她的男朋友站在他的背后C.可能他掉下了东西D.不知她是谁,但一定是个讨厌的女人  相似文献   

18.
灰姑娘     
正爱情,真是一场伤筋动骨的劫难。她在这份爱面前,已经被废掉了明媚美好的能力。1几乎是每一夜,她都是半睡半醒,只要凌晨时分,他一踏进家门,她就会清醒过来。在黑暗中,她感觉他躺在她的身侧,感觉他的呼吸,用目光一遍遍描摹他的眉眼。她20岁那年,在C城西郊的一间政法  相似文献   

19.
陈军 《现代妇女》2005,(8):38-39
"在远处人群中有个女孩突然向你微笑着打招呼,可是无论如何你也记不起她是谁,你认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A她可能是个星探想发掘我;B可能她是和自己的男朋友打招呼,而那人站在我的背后;C可能我掉了什么东西;D不知她是谁,但一定是个讨厌的女人,请选择……"妻一脸严肃,等待我的回答。"B",按照常理,我想我应该选"B"。"你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是自然定律,做家务是妻子的责任,就算做到很累你也不会帮她,严格来说你不是一个体贴的丈夫"。妻的测试结果一字一顿,掷地有声。天哪,这都哪儿跟哪儿呀,都是谁出的馊题,我真是比窦娥还冤。这是我每天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20.
正一位马来西亚女士来电话,说她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读研,偶然在中央书城买到一本《养生三记》,读完以后很想见到作者,请教一些问题。她给哈尔滨出版社发了伊妹儿,希望提供作者的联系方式,这样才联系到我。应她之约,我们在道里红专街49号店里见了一面。她的中文名字叫方绣莺,人很热情,据她讲,在马来西亚,人们很注重养生保健,《养生三记》这样的书,在那里一定能受欢迎。她对彭祖补品屋这样的经营形式十分感兴趣,还仔细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