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形态、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2.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丽瑰宝,是精髓。它包蕴厚重,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古诗中也不乏学生喜闻乐见的趣事,如《舟过安仁》,也有诗情画意的景色。如《山行》,也有感人肺腑的故事,如《游子吟》,这些都是学生习作中常见、常用、常感、常写的内容,走进其中,仿佛走进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走进古诗,细细推敲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写作内涵。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多数学生厌倦习作,其根本原因就是无话可说,没有习作素材可选。其实习作素材就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有足够的习作素材积累,就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在这方面我做了几点不成熟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在“六个解放”理论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使他们能想、能干、能说。而完成这一理论的最佳环境就是大自然、大社会。因为“造化钟神秀”,大自然中有着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大社会里有多姿多彩的人生和故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社会,去观察起伏的山谷,富饶的原野;去欣赏蔷薇色的春天、金黄色的秋天;去领会人间百态、风土人情,定会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兴趣,以达到触及灵感,不愤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现今的小学语文教材.提供给孩子习作训练的内容可谓丰富,自主表达的范围可谓宽泛,个性表达的机会可谓极多.这实质上是为孩子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天地。但是.机会并不等于能力,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辛勤汗水的春天,才会有硕果累累的秋天。爱因斯坦的成功秘诀是:成功=聪明 勤奋 正确的方法。毋庸置疑,不论做任何事,辛勤劳作十分重要。讲求正确的方法也非常关键,在习作辅导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例外。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美感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张婷婷在瞬息万变、包罗万象的现代生活中,新闻活动正显示着无所不在的神奇魅力。人们走进新闻作品所营造的信息氛围中去感受客观世界的广阔与丰富、驳杂与奇妙,去实现与世界的交谈与对话,又作为社会生活机体上一个个鲜活的细胞去感触那怦...  相似文献   

7.
创设情景让学生乐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习作本身就是一项最富创造性的劳动。以往的习作教学远离生活,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太过于规范化、程式化,让人感到莫名的压抑与束缚,忽视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对生命的关爱。因而。在习作创新教学研究中,再也不能扼杀学生那鲜明的个性,让八股式的了无生趣的作文教学指掌教坛了。在规范训练、注重积累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大背景,创设情景,引导得法,最能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本次习作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写作文,一时动笔确有难度。我们首先可以翻翻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再回忆一下,前段时间的课余生活是否丰富、有趣。让大家相互交流,在课余生活中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然后把自己想好的内容写下来。  相似文献   

9.
大手牵小手 这次习作,是要求同学们展开大胆的想象,围绕“未来的……”写一篇习作。在写作时,大家应该发挥自己无穷的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具体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设计好人物和事物,切记想象要合情理,不能做不切合实际的空想,并且要以现实为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见,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要想学生写出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体现个性的、富有时代气息、具有新意的习作,就要让学生积极地走进生活,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触摸周围的草和木,欣赏眼前的景和物。  相似文献   

11.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教学中,要求习作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人手,从学生的实际人手,引导学生说真话讲真情,表达真情实感。“以做人为习作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在育人的活动中实现作文教学的目标,使作文活动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过程。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把习作教学和学生做人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习作教学中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观察对于写作是相当重要的。鲁迅先生曾对文学青年说:“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小学生写作文,也应当以观察生活为基础。生活中真实的、鲜活的人和事就是作文的源泉。若学生学会观察,具有寻找水源的能力,学生的作文之水便会活活泼泼地流淌起来。小学生往往不会自主观察,更谈不上自能观察,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培养。小学生习作观察一般可以分为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本文试就动态观察做初步的研究,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同行与专家的点拨与指导。  相似文献   

13.
沈美莲 《新天地》2011,(10):63-63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在我看来,历史教学更是如此。历史是过去的生活,生活也是未来的历史。站在生活的角度仰望历史天空,用生活的眼光解读历史,让历史在生活中走进学生心里,也让历史教学在生活中走向课堂高效。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人们认识生活,进而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为什么农村孩子笔下的习作干枯如柴,没有一点生气呢?究其原因,我认为关键在于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花大力气去挖掘生活素材,进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学生内心始终感到我们农村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资源,只要我们用心走进农村,热爱农村,细心观察农村,全身心地体验农村生活,我们的作文一定会有血有肉,富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外显行为。然而,提起作文,学生就会束手无策,由此产生了一种畏惧感,不敢轻易作文,不能轻松作文。而中年级学生,又处在从低年级的写话过渡到习作的启蒙开篇阶段,因此,教师应寻求克服学生对习作畏惧的有效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习作,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习作。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习作素材从何而来?每位语文老师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我的答案是,努力让学生“演奏”好这样三部曲:从小留心身边的生活,关心国家的大事,洞察世界的风云,如此简单而已。因为这三部曲为学生的观察和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演奏”好这三部曲,学生才能更好地取材构思,起草加工,这是学生积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具体谈一谈怎样“演奏”好这三部曲。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每当节日的时候,以发短信形式表示问好。我紧紧抓住了这一“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短信,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习作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习作是学生对生活个性化的体验、思考与积累,是个体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因而,教师要在习作教学中大胆创新,引导学生的习作走向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伴随着他们成长的足迹,使每个学生在充分展示自由心灵的习作过程中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走进小学习作讲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习作讲评形式单一,忽视主体性的情况比较普遍。笔者认为,讲评是习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针对目前习作讲评中教师把持话语霸权的“一言堂”现象,应淡化教师个体的评改强势,尊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忘教师引领学生充分参与习作评改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朵花上看春天。对此,同学们可能要产生疑问,那么,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故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