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二战以后,英国宗教一方面出现"宗教信仰危机",教派林立、教徒虔诚度下降、参加宗教活动人数减少;另一方面,各教派世俗活动十分活跃,广泛参与现世的社会活动."宗教信仰危机"与"宗教世俗活动高涨"都是战后英国宗教世俗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钖克教得名于“饧克”(sikha)一词,它在印地语的意思是“门徒”,系指锡克教徒是师尊纳那克等的门徒。 钖克教是印度的地区性政教合一组织,主要流行于旁遮普邦、泰米尔纳德邦和加尔各达市。加尔各答的汽车司机多半是钖克教徒。印度有钖克教徒一千多万,约占印度总人口的百分之二。近年来还传播到东非、英国、加拿大、美国、泰国以及香港等地,形成在印度国内外一支值得注意的教派。  相似文献   

3.
早期道教的教徒首先是潜在的皈依者.其主要代表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通过独特的传道方式完成百姓从"潜在皈依者"到"教徒"的转变.虽然他们感化教徒的方式很相似.但是他们的目的根本不同,形成了两者不同的宗教命运.  相似文献   

4.
在今天美国土地上居住的人民大部分都是英国移民的后裔。美国的历史著作中有这样一个专门名词:WAS 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意指祖先是英国新教徒的美国人。他们构成了美国人民的主体。据1790年的统计,当时的美国人口除印第安人和黑人外,按其民族成分来说,其分配约  相似文献   

5.
宗教作为当前世界各国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于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罗马天主教在法属殖民地——新法兰西建立之初就传到了加拿大。1763年的英国征服之后,法国根据《巴黎和约》的规定将新法兰西割让给了英国,成为英属殖民地。这一历史事件给早期加拿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让罗马天主教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岁月,但它对法裔教徒的重要性却维持了下来。  相似文献   

6.
爱德华·泰勒 (EdwardTaylor,c .1 644—1 72 9)是一位英国出生的美国诗人 ,被公认为殖民时期备受清教徒推崇的美国文学初期两个重要的宗教诗人之一。诗人以诗的形式来探索基督教的教义和教徒所信奉的“原始罪恶”。他的绝大部分诗歌多以沉思录的方法诠释他的神学  相似文献   

7.
我可以吸烟时祈祷吗_有一位教徒问神父:“我可以在祈祷时抽烟吗?”他的请求遭到神父的严厉斥责。而另一位教徒又去问神父:“我可以吸烟时祈祷吗?”后一个教徒的请求却得到允许,悠闲地抽起了烟。这两个教徒发问的目的和内容完全相同,只是谈判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但得到的结果却相反。由此看来,表达技巧高明才能赢得期望的谈判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留学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留学生中各种宗教教徒也大量进入我国高校。如何面对各种不同的宗教组织和流派,如何根据教徒需求开辟活动场所,引导他们在我国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开展不同教派的活动,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一项特殊工作。我们在近几年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针对留学生中的宗教教徒及其活动的实际积累了一些经验,探索了一些方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界围绕如何界定印度教徒身份、印度教徒身份是古已有之还是殖民知识体系的现代建构等问题的争论不断。尝试在长时段历史视野下,探讨对Hindu身份的不同理解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这包括殖民前的印度波斯语史书、梵语和地方语言的历史书写以及殖民史学、民族主义史学,以及印度独立后兴起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达利特史学。印度在殖民前已经形成了将族群身份与历史挂钩的书写模式以及一种由上层知识精英界定的“印度教徒”身份。殖民史学和民族主义史学进一步确立了“印度教徒民族”身份和以印度教徒共同体为重要主体的民族史书写模式,但也因为推崇种姓制度而引发低种姓思想家的批判,形成了与印度教徒民族身份和民族史对立的达利特大众身份和达利特史学。  相似文献   

10.
金元之际是全真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教徒众多,宫观遍布北方.从整体上说,全真教的道观经济主要是教徒自己创造的.但全真教与世俗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道观经济来源,无论宫观、土地、财物和劳动力,都有相当部分来自社会的施舍和援助.这些来源于社会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支援,对全真教道观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英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帝国建制工作。早已衰落的自由主义再度成为帝国建设的主导思想,文化相对主义、社会主义也适时对帝国建设提出补充性看法。根据这些理论,英国建成了白人移民殖民地、印度、附属帝国三层帝国管理体制。然而,该体制也暴露出了滞后性和难以真正解决权力平衡的弱点,这与后来的帝国解体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亚裔英国移民在异质文化中生存的经历导致他们在追求家庭氛围的同时也排斥传统家庭观念对其身份构建的阻碍。文章通过对21世纪初期出版的英国移民小说和之前的同类作品的比较发现,亚裔英国移民在当代英国社会中的生存特点引发他们对家庭概念的重新探讨和商榷,并且引起英国移民小说中亚洲家庭意象的改变。亚裔英国家庭的新概念和新意象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当代多种族、跨文化、后现代和后殖民的英国社会中隐性的社会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卡里尔·菲利普斯是当代英国著名的黑人移民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落雪中》讲述了生活在英国的加勒比海裔黑人移民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以及对文化身份和家园的追寻。小说不仅再现了黑人移民面临的文化困境,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对流散族群如何才能保持自身文化身份的思考。从后殖民批评视角分析小说中黑人移民及其后代所面临的失落感和文化上的无归属感,揭示黑人移民只有通过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成功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绿卡政策、英国的新技术移民政策和法国的"优秀人才居留证"政策,被看作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的欧洲民族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实施国际人才战略、提高本国经济和技术创新活力的重要社会政策。欧洲国家的技术移民政策与以往的移民政策相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全球技术移民。但由于其固有的缺陷,若与作为传统移民国家美国的技术移民政策相比,其对全球技术移民的吸引力远逊于美国。作为亚洲传统的民族国家——中国,当借鉴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技术移民政策的成功经验,制定、完善和实施中国的技术移民政策和国际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 ,以英国为首的国家联盟击败了法国 ,建立起了大西洋贸易体系。英帝国的广大海外从属领地开始大量吸收本土过剩的人口 (失业者和穷人 ) ,也为流放的犯人提供遥远的监狱 ,以确保帝国战略利益的安全。 18世纪英国的海外移民 ,一方面为英国人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帝国内殖民地的经济发展 ,建立起了帝国范围内的经济和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16.
移民问题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社会问题之一。英国官方针对移民提出的“英国归属”认同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萨尔曼·拉什迪与莫尼卡·阿里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发表的作品《撒旦诗篇》、《砖巷》中,对穆斯林移民寻求文化归属的经历进行了书写。两位作家从移民族群的角度出发,对官方三种“英国归属”认同模式中存在的“排斥”逻辑和“强制同化”逻辑展开批评,以他们为代表的英国族裔文学开拓了建构以文化多样性为特征的英国民族认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从光荣革命到北美独立战争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时期,第一帝国的特点是重商主义。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虽失去了北美殖民地,但通过工业革命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也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实力最强的国家,英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上霸权,完全能够控制全世界的贸易,自由竞争更能使英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英国适时地改变了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更多地接受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开始了帝国秩序的重建,帝国的重心由美洲转向东方。虽然旧帝国和新帝国追求的都是对外贸易和经济利益,但采取的帝国政策迥然不同,第二帝国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8.
作者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留学,其间接触了许多来自祖国大陆的移民,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在接受由加拿大各级教育部门提供的ESL课程培训上碰到了许多困难.这些困难归根结底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上的不同所导致的.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中国移民学生家长与当地的ESL老师在对待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不同认知所引起的.本文探讨了这些冲突,并试图分析引起这些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英国管治香港期间,非法侵占了中国对香港的主权,确立了“主权在英”的殖民统治香港的最高原则:通过英皇颁布的三个敕令,把“主权在英”的最高原则“合法化”;通过三个宪制性文件,把“主权在英”的最高原则宪制化;通过直辖管治,把“主权在英”的最高原则治权化。由此,英国确保了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直到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主权在英”殖民统治香港的最高原则终于寿终正寝,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英国出于其殖民扩张战略和防范俄国入侵印度的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帕米尔进行了几次查勘,查勘的结论对英国制定英属印度的北部边疆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验证了英国亚洲事务中,掌握地理学知识是其开展外交活动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