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社会转型时期,这不仅造成了现实层面社会结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而且导致人的精神层面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势及其矛盾冲突.甚至出现“价值真空”的混乱局面。因此,在新的共生理念下协调解决多元价值观的矛盾冲突,拯救人的精神世界,建构新的价值观体系,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无疑是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进行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一、新时期价值观的冲突 价值观的冲突,是指社会上不同的人对“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有不同见解,因而由观念上对立导致情感上的分裂,行为上的乖离等等。 价值观的冲突,反映了不同人群的利益冲突。社会主义社会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价值观的冲突是社会各种矛盾的表象化形式。  相似文献   

3.
发展家用轿车无疑是我国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发展战略。但是 ,在“后家用轿车时代”的国际环境中发展家用轿车 ,必然要面临多种价值观的冲突 ,其中 ,尤以经济价值观、生态价值观和人文价值观的碰撞最为激烈。整合价值观的冲突是中国进入家用轿车时代的前提和保障。通过对后家用轿车时代三种价值观冲突的分析、价值系统数学模型的建构 ,体现了在现阶段以经济价值观为主、兼顾生态价值观和人文价值观的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猛烈冲击人们的生活、思想。公开的或隐蔽的思想矛盾、冲突和斗争产生了。所谓姓“社”姓“资”之争,就是这种矛盾、冲突的一种表现。从表面看,问姓“社”还是姓“资”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但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这种思维方式深刻的历史根源,是解放后头三十年我国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在这段历史时期,我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政治运动不断。在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或定势:对任何社会现象,在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反应之前,首先追问它是姓“无”还是姓“资”。“文革”期间,乘车船、进北京也要问阶级成分。姓“无”者接受之,姓“资”者排斥之。在那年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转型期,其主要特点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整体价值体系第一次遇到全面的挑战。在旧的价值体系被打破、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整合”时期,社会中的个体由原来的“政策管理下的人”,转变为市场经济关系中的独立的“经济人”。“物化人格”的泛滥,使崇高伦理价值观和英雄主义缺乏社会存在基础,使社会文化形成“媚俗”流行趋势,这是导致社会公德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论证分析了市场经济与民族传统优秀伦理观念的冲突,以及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崇高伦理价值观的意义。指出对一个时代社会价值观的走向,一代知识分子不应做壁上观:丧失英雄主义的民族.是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的。本文提出了伦理崇高与现代文化价值观重建的可操作构想。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发展的变革时期,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往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道”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哲学范畴,是各家各派的经验、价值、思想与意志的集中体现,是诸子百家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理性自觉。“道”是先秦社会思想的本质与灵魂,是考察先秦的社会思想的起始点与落脚点。“士志于道”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信念和终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际冲突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之一,也是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代际冲突的重要原因就是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或者说“代沟”。然而,对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或代沟,存在着“不可避免论”和“主观虚构论”两种倾向。对究竟是否存在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应该作辩证的分析。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或代沟,其本质是价值观的代际断裂,这已被一系列的实证调查所印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思想理论来源,它深深地影响了当代的社会冲突理论,要理解当代的社会冲突论首先就要了解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当代的社会冲突理论发端于马克思,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提供了理解当代的冲突理论富有启发的概念和见解.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结构的利益交往格局所塑造的是一种“市民社会”的私人生活空间,这种私人生活空间虽然是自主的,但在文化伦理与价值观上却是不自足的,它无法提供社会“公共价值”的产生空间,也不能培育出现代“公民社会”所需要的合作精神与“公共责任”感;与市场经济着意打破集体行动的制度安排的逻辑相反,公民社会的运作逻辑的精髓恰在于集体行动的达成,它拥有一种实质上是发端于市场活动内在要求的自律、自治、参与、合作、信任、奉献、责任精神等文化价值观念,并构成市场社会的“引致”性文化;社会资本理论强调的是与公民的信任、互惠和合作有关的一系列态度和价值观,它提供了有效地化解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内在冲突的富有启发性的思路:充分尊重公民社会民众个人的基本权利。创造社会资本生成并有效运作的必要条件——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在汶川地震减灾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时期,“万科捐款门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网络论争,一些观点从“合法性”及其操作性层面来解释捐款门事件的是是非非,有的从民族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文章认为,在“万科捐款门事件”中,网络参与的是一场非直接物质性冲突,是合理化行为采取了吊诡的形式,促使其合理性目标的实现。这种冲突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急速转型的中国当下社会,关注和适时调节非直接物质性社会冲突,对于缓和冲突,尤其是防范直接物质性的社会冲突具有先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滥觞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返本”,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就要在传统文化中对其追根溯源并用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同时,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发展又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新”,既要做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又要做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因此,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只有在坚持传统文化“返本”与“开新”的辩证统一中才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鞠新国 《理论界》2007,(5):135-136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正处在一个发展时期。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讨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历程,认为社会体制转变对社会利益结构、经济和社会价值观的冲突,以及市场经济的固有特点都将会影响着高校体育课程教材、教学模式的变化,指出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社会转变的融合是渐进式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价值观冲突及其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观可区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国家层面,即主导意识形态;另一个是个人层面,即人生价值观;还有一个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社会层面,即社会价值观.中间这个层面是最重要的,但是通常被忽视.建立在个人相互交往基础上的社会价值共识的形成和成熟,是一个国家能够形成方向明确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前提.当前中国处于价值观激烈冲突与交锋的时期,这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及其价值观碰撞的历史延续,又是当前中国社会矛盾和思想观念的反映.总的来说,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由西方传入的主要以欧美为代表的近现代价值观,改革开放前与毛泽东时代的体制相适应的传统社会主义价值观,改革开放实践中新生的价值观,这四种因素同时并存、相互交织,展开着激烈的争辩和交锋.当前中国各种社会思潮空前活跃,探寻中国价值观重建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就是对这些社会思潮做出分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频发的"非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反映了当下公众价值取向上认同与质疑、动机与效果、参与与规避的矛盾与冲突,是形成中的中国公民社会的表征.治理诸如"非直接利益冲突"之公共危机,应从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出发,以信心与参与、信任与合作、共生与责任为着力点,培育公共精神.这一研究表明,在社会价值观建设上,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注重培养独立人格,凸显多元共识,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黄昆 《天府新论》2021,(5):143-152
1900—193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权更迭和思想激荡的特殊时代。这一时期,由日本传入的“迷信”一词,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历经三次社会建构,而个体、群体和政党依次充任三个时期的建构主体。从“迷信”话语建构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清末新政时期是“迷信面相”的呈现阶段;五四时期是“迷信”话语的阐释阶段;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是“反迷信”的实践阶段。从“迷信”话语折射出的思想冲突来看,“中体西用”和“崇尚西化”构成知识分子认知冲突的内在逻辑,而国家权力不仅可以限定“迷信”的指涉对象,而且在舆论宣传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迷信”话语建构的历史趋势来看,其内在逻辑不以权力干预而转移方向,而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与调适的社会语境下,沿着既往思想路径循序渐进和逐步升华,最终内化为人们思维意识和语言表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产阶层的“冷漠”已成为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其存在是我们民族(社会)凝聚力的一种缺 损,是国民精神支柱的一种剥离。“冷漠”现象的形成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价值观的变迁、社会心理变化、人的 精神追求等许多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消除中产阶层的!冷漠"应从如何理顺社会关系的失调入手&具体 措施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道德法律化促进道德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主导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春晖 《理论界》2003,(1):83-84
价值观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的、核心的任务。当前,人们的价值观由原来的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认为原有的核心价值观受到动摇,社会价值观现在处于无主导价值观时期,更无从谈起主导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非常有害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主导价值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倡导的价值观。从而也就内在地决定了新时期我国主导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当前转型时期,我国各种社会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关系紧张,为从根本上缓解社会矛盾冲突对于社会秩序的破坏、消除潜在的矛盾激化因素,有必要对我国社会矛盾化解的思路的转向进行研究探索.我国社会矛盾化解思路从整体上可以归结为从“管理”思路转向“治理”思路.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管理思路与新的治理思路的差异,确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改革的目标定位,以提高整个社会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能力,由此实现利益关系趋于均衡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社会管理中官民的“自域”与“共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日根 《文史哲》2006,(4):87-94
明清时期,基层社会管理相对呈现出有序状态,一方面官方和民间各自积极致力于自我领域(“自域”)内的社会管理,另一方面,二者又都积极谋求在共同参与管理的社会领域(“共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尽管官民之间因为种种原因会出现矛盾和冲突,但因为“自域”和“共域”内都存在克服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机制,如民助官治,或民纠官弊,或官易民俗,导民向善,故在一定时期以及一些地区能够形成官民协调共治的景象。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评析李路曲1991年1月15日,新加坡国会通过了政府提出的“共同价值观”,其内容是: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社会关怀,尊重个人;4,协商共识,避免冲突;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是以当代新儒家的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