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8年上半年开始的以实施“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近年来粮食流通形势的变化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进行,也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对于吉林这个粮食生产大省和粮食经营亏损大省来说,深深感到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新粮改政策运行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已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在粮食供大于求,市场粮价持续下跌的形势下,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按保护价收购的粮食难以顺价销售,导致库存积…  相似文献   

2.
1998年 4月开始实施的以“三项政策 ,一项改革”为重点内容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两年来的共同努力 ,改革在促进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实现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遏制企业亏损大量增加、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粮食流通形势的变化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粮改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粮产区普遍感到粮改进一步深化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 ,改革的压力也越来越重。尤为突出的问题是 :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已难以真正落…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及定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阐述并探讨了我国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的变化及定价机制。我国从 1990年开始实施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 90年代初 ,我国的粮食保护价水平高于市场价 ,以后逐步向定购价回归。本文的特点是运用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目前粮食保护价的定价原则和机制。我国制定的粮食收购保护价 ,按照能够补偿粮食生产成本并使农民可以得到适当收益的原则确定。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定购价由市场供求关系确定 ,保护价以生产成本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当市场粮价高于收购保护价时 ,定购价参照市场粮价确定 ;当市场粮价低于保护价时 ,定购价按不低于保护价确定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业实施的区域发展政策以及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迫切要求农业政策性金融实行分类指导的区域信贷政策,支持农业区域产业发展。即主产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要继续支持粮食企业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业务延伸的重点是以支持国家储备为基础,支持粮食企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主销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要支持企业面向市场搞活调销业务;产销平衡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要在按保护价保证订购粮收购资金供应的同时,重点做好支持退耕还林草工作以及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5.
粮食顺价销售政策是当前粮食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许多地方粮食市场购价与销价存在倒挂现象 ,国有粮食企业按保护价收购的粮食难以顺价销售 ,大量积压 ,不断发生新的亏损等问题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顺价销售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不容忽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开始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上一届政府组建后出台的第一项重大改革方案。当时,国有粮食企业严重亏损,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银行不堪重负,粮食流通体制的确到了“非改不可、不改不行、刻不容缓”的地步。回顾当年的粮改,初衷是好的——欲达到国有粮食企业减亏、中央和地方财政减负、理清中央和地方的粮食责权关系、保护粮农利益的目的,但由于粮改政策本身的缺陷及政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的粮食收购政策中 ,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粮食价格机制不完善 ;二是粮食流通渠道不畅。因此 ,必须尽快完善粮食收购政策 :一是取消粮食定购制度 ;二是继续实行保护价 ;三是初级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促进粮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粮食保护政策指政府对粮食所采 取的一系列支持与保护的一种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在处理粮食和其它产业关系时,对粮食的扶持和保护。它是一种维持粮食生产和粮农利益的政府行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政府利用法津的手段,对粮食生产的资源或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第二,政府利用行政的手段,对粮食生产基本规模和产量以及进出口贸易进行控制与保护;第三,政府采取经济的手段,对粮食生产效率以及粮农收益进行保护。遍观世界各国或地区,都对粮食有不尽相同的保护政策,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粮食保护政策是在粮食长期短缺的经济背…  相似文献   

9.
选择理性的粮食政策目标导向尤为重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历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正因为如此,政府一直将粮食问题放在首位。复杂的粮食问题使得粮食政策头绪繁多,而多方面的政策效应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如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粮食省长负责制”、“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等一系列旨在保护粮农利益、稳定粮食供给、搞活粮食流通等政策措施却也伴随着‘卖粮难”、“地区封锁”、“打白条”、“压级压价”、“拒收粮食”等现象的此起彼伏,部分年份的决策失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的调整,粮食市放开的进程逐步加快,去年江南红小麦已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今年部分沿海省份和地区的水稻也将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由于粮食购销主体的进一步扩大,作为承担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的农发银行来说,传统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收购业务逐步减少,包含有商业性贷款性质的粮油调销贷款业务将逐步扩大,以丹阳市为例,截止2000年末,发农行各项贷款总量为21128万元,其中,粮油收购贷款仅占总贷款的26%左右,因此,如何在大力拓展调销业务的同时,切实加强调销贷款的风险防范,确保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是当前农发行,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粮食市场放开步伐较愉地区的农发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粮油调销贷款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粗浅地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粮食市场稳定系统涉及到众多稳定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协同配合这些稳定因子包括:最低保护价、最高限价、缓冲储备、稳定基金、期货市场、汇率、粮食进出口等。 最低保护价制定水平 最低保护价制定水平,牵涉到国家财政、农民、消费者、经营者之间利益转移。我们认为最低  相似文献   

12.
发挥经济激励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至关重要。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我国基本建立起多维立体的涉粮激励政策体系,形成了稳定粮农收入、优化营商环境、调动产区积极性和保障消费者可得性的政策框架,但仍存在种粮农民利润空间压缩、粮油加工业后劲潜力不足、粮食主产区高产穷县等问题。针对粮食安全利益保障水平较低背后成因,探索构建以实现“产得出、运得到、买得起”为目标、协调粮食产业链利益相关主体关系、充分释放经济效益在保障粮食安全中作用的机制,并提出健全粮食安全利益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一是优化补贴政策,强化政策保本功能;二是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经营增效;三是协调产业链主体关系;四是逐步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五是健全应急储备及市场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3.
棉花收储政策对棉花市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棉价大幅下挫的背景下,为保护众多棉农的利益,2011年国家开启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时至今日,这一政策已执行了近三年,它在保障棉花生产和供应、维护棉农利益以及防止棉价过度波动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给棉农和棉纺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以及其实施效果,客观地分析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棉花市场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一些建议措施,具体包括建立目标价格政策、建立棉花收储长效机制、调控手段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14.
艾国俊 《老友》2013,(6):24-24
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农民生产的粮食,留足口粮、种子和饲料粮.多余部分由国家收购:城镇人口和缺粮地区的口粮,统一由国家定量供应:省市之间实行粮食统一调拨.以调剂省市之间粮食的余缺平衡。新中国成立以后,江西的粮食生产持续保持稳定,是外调粮食大省。  相似文献   

15.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驱动力。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演变历程展开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探索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优化方向。研究发现:改革开放40年我国共实施了“双轨制”“保护价收购”“最低收购价格”“临时收储”“目标价格”以及“生产者补贴”等六个主要的粮食政策;在40年的实施过程中,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实现了从政府意识到国家意志的转变,从单一治标向体系治本的转变,从统筹管理到重点支持的转变,从政府主体到多元参与的转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经过40年的探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也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与挑战。对此,本文提出:加快建立粮食市场定价机制、加快建立粮食生产补贴机制、加快构建粮食市场风险分担机制、增强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的系统性,建立众措并举的配套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粮食流通新政策:经济影响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上半年,国务院出台了新的粮食购销政策,并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全面推行。新的粮食流通政策的内容可简单地表述为: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实现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如果仅从表象上看,这种改革实施起来应该比较顺利,但由于此次改革涉及面很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动作大,影响深,在许多地方,这种新的流通政策在运行过程中显得矛盾重重,困难与阻力很大。因此,对粮食流通新政策的目标及其经济影响作出基本的分析与评价,对于正确认识粮食流通政策的改革以及逐步完善新的粮食流通体制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一、粮食流通新…  相似文献   

17.
实现粮食顺价销售的难点与对策□鲁晓东实行粮食顺价销售是国务院根据1997年以来我国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粮食库存大量积压、占压巨额收购资金、企业亏损大幅增加、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的实际情况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目的是促使过低的粮食销售价格回升到合理的区间,抑制国...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民形成了明显的粮价看涨预期;国家托市政策又降低了农民可能承受的价格风险,导致当前普遍的农民"惜售"现象,农民分期售粮已经对粮食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分析当前农民分期售粮的原因及其对农民、政府和不同粮食收购者的影响,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家涉农政策,将农户储粮纳入统计范围,加大政府对农户储粮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粮食直补:中央、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粮农与地方政府对粮食补贴政策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漠视现象,应用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政府与粮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等不同利益主体在博弈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得出基层政府的发放成本以及粮农的种植风险补偿是影响粮补政策实施效率的两大制约因素。研究结论对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以及在保证政策实施效率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农业发展阶段转变背景下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支持政策是粮食政策的重要工具,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为主要措施的价格支持政策对于我国粮食持续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价补合一”的价格支持政策也带来粮食供需结构失衡、财政负担沉重、下游加工企业陷入困境等诸多问题.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和粮价与农民收入关系的传统认识是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陷入困局的症结所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业面临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向结构失衡转变,规模经营主体成为重要供给主体.在此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政策应由以总量安全为核心向结构安全为核心转变,收入保障政策要由单纯关注种粮收益水平向重点关注种粮专业户收入转变,粮食市场调控方式则应由直接入市收购向更加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转变.为此,应从降低价格支持水平、完善储备体系、探索目标价格保险、提高粮食产业组织化水平等角度深化我国粮食价格政策改革,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种粮农户收入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