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诗人,同时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一生著述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及未刊信札文稿二百余篇。本文拟以黄遵宪主要著作为线索,探寻其历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维新思想家、外交家和诗人。他的一生,与日本的联系密切,是中国近代第一任驻日本使馆参赞;《马关条约》签订后,负责对日本进行苏州开埠谈判;戊戌维新期间,积极倡导以"日本为师"进行维新变法;罢官回乡后,在家乡积极倡导新学教育和留学日本活动;编纂了近代中国最全面、系统研究日本的著作——《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成为近代中国了解日本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在1895年正式出版的《日本国志》及其它著作中,第一个向国人全面系统介绍日本因明治维新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而致迅速富强。他率先提出“以法治国”方略,倡导民权宪政,引进近代司法原则,废除治外法权,倡男女同权论。他在百多年前就为世人打开了窥视域外世界近代法治文明的明窗,将近代法治首先引进中国。黄遵宪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4.
黄遵宪法律思想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从法律思想史的角度研究黄遵宪,认为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丰富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政治人物,他在引进西方民主、法律思想及在法律实践方面的活动,对促进中国封建法制向近代资产阶级法制的过渡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一位杰出的诗人、著名外交家、维新运动启蒙思想家与重要领导者之一,他对近代中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然而,相较于海外、港台而言,大陆研究黄遵宪的专著并不多见,因而,最近由三联书店出版的青年学者郑海麟博士所著《黄遵宪与近代中国》(以下简称“郑著”)一书,自然引起学术界同行重视.是为一部颇具价值的学术著作.郑著一共十一章四十三节,三十二万字.从分析黄遵宪家世、家庭、青少年所受教育特别是黄氏早期诗作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始,至黄遵宪的晚年思想及其影响止,纵论黄遵宪一生几个阶段:青年诗人;外交家生涯;回国后的社会政治活动;参与戊戌维新运动;晚年思想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华 《东岳论丛》2012,(11):150-153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第一人.1877-1882年,黄遵宪出使日本,先后撰写了《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了日本的情况,特别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的著作,对明治维新的起因、经过、后果、影响叙述得尤为翔实.黄遵宪的日本研究,最早总结了明治维新经验,重点介绍日本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戊戌变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将中国人的世界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是晚清维新派的重要人物,与中国近代法制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年的外交生涯使黄遵宪逐步形成法律思想并最终确立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他在输入近代西方法文化、主张“以法治国”、批判“治外法权”、创设近代警察制度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黄遵宪的明治维新观及其思想表现章扬定近代中国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实现国家的近代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作了艰苦不懈的追求,到19世纪后期,他们几乎都将学习西方的目光转向了日本,希冀从东邻岛国的维新事业中得到启迪。在这一过程中,黄遵宪无疑...  相似文献   

9.
刘冰冰 《东岳论丛》2001,22(2):137-141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杰出诗人。他忧国忧民 ,抱负远大。但是历史怠慢了他的政治热情 ,拒绝了他的经天纬地之才 ,而不无凄怆地成就了他的诗名。黄遵宪生活于近代中国 ,是故国家园屡遭磨难的见证者。他以诗歌的形式悲愤地记录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事件 ,其诗作有“诗史”之誉。他主张诗歌创作应“复古人比兴之体” ,在对古典诗歌形式的改造中 ,进行了“以单行之神 ,运排偶之体”的可贵探索。黄遵宪喜爱民歌重视民歌 ,他所创制的“新体诗”还接受了来自民歌方面的艺术影响。黄遵宪的诗歌不仅体现了晚清时期诗界革命的实绩 ,而且显示了中国古典诗歌向现代诗歌转化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10.
节日系统和历法系统密不可分,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观象授时制度,在成文历法产生之前,农时周期和庆典周期是合而为一的,节气亦即节日。随着成文历法的创立,由于中国传统历法制度即夏历采取的是阴阳合历,以阳历纪农时,以阴历纪年月,庆典的日期被按照阴历纪时周期固定下来,而节气则按照阳历安排,从而导致了庆典周期和农耕周期、节日和节气的分离,因此形成了与节气系统并行不悖的传统节日体系。  相似文献   

11.
黄毓英之谜     
黄毓英是云南辛亥"重九"起义的重要功臣,却在1912年5月于贵州遇刺身亡。他的死亡是一个非常意外的事件,传统的说法是"遇匪袭击"死亡,然而有人怀疑是有人故意制造事端致死。他在辛亥云南"重九"起义中的作用,体现在争取蔡锷、促成起义日期的确定及打响起义第一枪等方面,都值得进一步研究。他的早年身世,也值得深入考察。对黄毓英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云南辛亥革命史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黄遵宪是晚清“新派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领域,其中虽然使用了一些新名词,但这些新名词的使用并没有给他的诗歌格律造成任何影响。分析黄遵宪诗歌中新名词的运用,可以发现,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仍然恪守着中国诗歌传统的美学原则与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3.
刘海平 《云梦学刊》2009,30(4):132-134
“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等术语均基于农历而得,所以“2002年的第一场雪”中的纪年应以农历为准。我们应注意公历农历的换算问题。以及由公历农历共存所引起的节日、生日的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柏克的保守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对英国宪法、政治改革尤其对法国革命的态度上。他极为捍卫宪法,表现出了保守主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政治变革的极度敏感,对法国革命的完全否定却反映了这种保守主义的局限和政治反动。  相似文献   

15.
傅山生于万历三十五年,即丁未年(1607年),这可由5个内证、2个旁证来证明。关于其生月与生日,以往学者均以为是阴历六月十九。但万历三十五年有两个六月,即一个六月,一个闰六月,前人忽视了这个问题。经考证,傅山当生于万历三十五年闰六月十九日,即阳历1607年8月11日。  相似文献   

16.
蔡子谔 《河北学刊》2004,24(3):188-191
黄绮书学美学思想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睿智的哲思、敏锐的艺术感悟和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在《黄绮论书款跋》中,他对书法性质、形象美、真和美、风格的阐释,对笔法、墨法、结构的解悟与表述,对书法创造活动如何创新、提高修养等的会心与倡言,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书学美学思想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这成为黄绮书学美学思想的主要和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7.
黄文山是较早倡导文化学和从事文化学研究的学者 ,他早年信仰无政府主义 ,后改奉国民党正统意识形态 ,成为倡导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的代表人物之一。黄文山取文化学的立场 ,以文化学理论作为研究的方法论 ,来探讨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他的文化观的转变 ,充分显示了文化学的理论对其文化思想的影响 ,作为一个典型的个案 ,反映了近代思想与学术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文莉 《学术探索》2012,(3):124-126
强调中西艺术的融会贯通,这是闻一多的一贯主张。闻一多认为,只有时时刻刻想着我是个中国人,才能做出真正的中国的新诗,因此,在他短暂的诗歌创作生涯中,他始终把新诗的民族性建构作为旨归并长期躬耕于此,他的诗歌表现了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关注,对祖国的热爱与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对人民命运的同情与对黑暗势力的控诉,在内在精神方面呈现出显著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全集》中有四次提到《支那人气质》。可见,在鲁迅终其一生的关于中国国民性的思考、批判、重建和实践、选择之中,斯密司的《中国人气质》一书自始至终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阿Q所代表的中国国民性的核心就是“精神胜利法”,但这种“国民性”却并没有直接受到道家文化传统的影响,它是民间道教思维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衍化。鲁迅的怀疑与否定精神明显可见道家传统的影响,怀疑与否定精神本身并非只有消极、破坏的功能。从反面来看,正是怀疑与否定,才推动了积极、正面、建设的形成与发展。鲁迅经由与老庄道家非常接近的思路构建了“鲁迅式的沉默”世界,表现出他情感的丰厚博大。  相似文献   

20.
钱穆先生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极负盛名的大师之一,其所著《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数十种,俱为享誉中外的学术名著。钱先生治学方法具有扩散性、内聚性和时代性三个显著特点。扩散性是指治学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对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内聚性是指对各类原始文献资料的深入钻研,而时代性则指读书与著书立说时所富有的经世精神。其学术思想归宿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学术生命与中国文化生命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