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岳晨 《公关世界》2022,(3):102-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共青团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对国有企业共青团的组织设置、主要职责、团员队伍建设、团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和保障等工作提出了要求.国资委党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党建带团建的意见》,对于党建带团建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团干部队伍建设、团青作用发挥及长效机制等提出具体要求.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和实际,提出了通过党建带团建,全面提升共青团组织在国有企业的组织力、凝聚力,激活青年创新创造能力的实践路径,为国有企业开展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青年志愿者社会动员方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信息化浪潮,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也改变着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目前,青年志愿者行动主要使用组织动员的方式逐层发动.动员成本高、效果不理想。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在新的形势下在保持传统组织动员方式优势的同时,如何借助网络等新兴传媒平台进行青年志愿者的社会动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建立和网络社会崛起导致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导致了两方面后果:一是青年与共青团之间利益相关度严重下降;二是青年组织化可以在网络空间里获得快速和广泛实现.前者使共青团基层组织出现较严重的边缘化现象.后者使共青团整合青年的传统方式不断失效.从政治上说,这就意味着执政党青年基础无法获得组织化支持,从而不利于执政党的领导和执政.共青团通过推进组织创新,来适应这一变化的挑战,使自身整合青年能力不断获得提升.青年中心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织形态创新成果.它可以根据现代社会运行的内在规律,重新构建共青团与青年之间的关系空间,达到在以组织化方式服务青年过程中整合青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青年团员是高校班级团支部活力化建设的基础力量,高校班级团支部的活力化建设直接影响着高校内部共青团的凝聚力、吸引力以及战斗力,对于高校共青团的改革,与高等院校综合改革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新形势下高校班级团支部活力化建设中存在的组织影响弱、工作有效覆盖面低等问题着手,指出要优化组织结构、完善成员构成等发展方向,之后给出详细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在我国志愿组织本土化发展道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资本的成功积累是志愿组织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结构、关系与认知是创立组织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青年志愿组织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网络维度、信任维度、规范维度的社会资本不断积累,组织的自我治理能力不断增强,而推动社会资本积累、组织不断发展的动力机制包括精英动员机制、自组织机制、互惠交换机制。  相似文献   

6.
按照共青团十一大通过的新团章的规定。团员的年龄可以扩大到二十八周岁。这个新规定使我们团组织工作和教育的范围扩大了,团干部的责任加重了,同时,也给我们开展团的工作(主要是青年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二十八周岁是青年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年龄阶段。处于这个年龄跨度的男女青年相继会遇到恋爱、婚姻、家庭、计划生育、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然而这类问题以前共青团组织  相似文献   

7.
执政党青年组织工作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方式是共青团组织实现其根本职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本文从领导决策方式、教育引导方式、组织动员方式、资源获取方式和代表维权方式等方面,对共青团工作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改进与创新执政党青年组织工作方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全团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是共青团学习实践党的重要思想的继续和深化,对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当前党中央关于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的新形势入手,分析了沈阳体育学院青年团员政治意识、模范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的具体现状和成因,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校团员意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担负着团结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使命。因此,作者从团建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思路等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适合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韩飞 《职业时空》2010,(1):178-179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以倡导青少年志愿无偿地参与扶贫帮困和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社会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把服务社会与教育青年有机结合,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合乎社会进步潮流,符合青年成长的特点,已经成为共青团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员青年的有效手段,成为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社区建设吸引青年返乡回流,青年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两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从实践来看,青年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表现为思想带动型、就业促进型、项目带头型和社会管理型4种介入方式。共青团组织依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契机,通过组织格局创新、终端阵地建设和活动品牌融入,实现对农村青年的再组织化,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CCP) youth organisation,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CYL, League), has an extensive grassroots network and approximately twelve million members in public and partially state-owned sectors of the economy, as well as a political mandate to promote ‘youth’ interests at work.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League’s operation in the Chinese workplace by analyzing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ed during fieldwork in twelve different sites in Beijing and Zhejiang province. It was hypothesised that as League organisations are under pressure to represent youth-specific demands, their response would be similar to the Trade Unions, which try to simultaneously remain loyal to pro-management Party committees and act as grassroots channels for advocacy. The article finds that League cadres occupy junior positions in political, generational and workplace hierarchies resulting to their multifaceted subordination to more senior power holders present, namely the management, Party Committee and Union leadership. The institutionalised ‘juniority’ of cadres creates strong disincentives for pro-youth employee initiatives and leads to the disarticulation of a distinctive ‘youth’ agenda. This institutional ‘gap’ in workplace representation has direct implications both for the welfare of young employees and for 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胡耀邦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后这个特殊的年代,对青年工作面临的基本问题,包括对“文化大革命”后青年的估价,青年工作拨乱反正的任务和基本方针,处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各种严重的青年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对当时的共青团组织怎样工作和团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与作风等,都有相关的系统论述。这是我党青年工作的一个典范。青年是社会变革中一支最敏感、最活跃也是很重要的力量,今天我们重温胡耀邦同志当时的指导思想,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碎片化”时代下的社会结构性特征包括知识爆炸式增长、社会思潮多元化、快餐文化风行、传播手段多样性等,其发展态势影响了青年主体与文化的群像特征,包括加剧了青年的圈层主体性、导致了青年文化碎片化、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组织及活动载体。研究提出了高校青年文化建设在“碎片化”时代下转型与重构的五条路径:围绕“立德树人”,发挥共青团在青年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导向作用;加强“文化自信”,整合碎片化的信息与资源;深入基层,针对性渗透到青年文化的每个角落;创新整合及碎片重构,搭建大数据下的“智慧团建”;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培育示范性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15.
李燕冰  罗铭杰 《职业时空》2013,(10):134-136
共青团在促进青少年就业创业中有政治、组织、活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根据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共青团要不断从自身独特优势出发,构建与创新青少年就业创业教育的体系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青年梦与"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的。"中国梦"要靠广大青年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从近代中国的悲惨命运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与前进,到如今我们终于有了拥有梦想的勇气,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现在,时代又赋予青年去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从"中国梦"的内涵可以看出,青年人不仅是"中国梦"的建设者,而且也会成为"中国梦"建设成果的最大受益者。我们可以说,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及创新精神就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同时,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能够锻炼成才,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主视角下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效应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的核心要素。青年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中国民主建设状况与政治发展方向。青年政治参与先后出现过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动员型参与、市场经济时代的利益趋动型参与、网络时代的自我表达型参与三种类型。青年是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主体,由于网络自身的适时性、便捷性、交互性,再加之现实政治参与渠道的狭窄,在网络空间的青年政治参与表现出迥异于物质世界青年政治参与的活跃性。网络政治参与是青年政治参与新的增长点,不过其自身也存在着非理性、失范性、网络民粹主义、网络谣言等负面效应。为此,构建引导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政策与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五四青年是伴随中国近代化进程而产生的,在五四运动中正式形成。青年概念的产生及流行、青年力量的发展壮大,为青年的形成提供了时代条件。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近代教育的启蒙、社会运动的不断发展,则为五四青年的成长提供了社会环境。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中国青年的首次大联合促成了五四运动。此后,五四青年在促进民族觉醒、更新意识形态、激发复兴力量等方面继续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社会。  相似文献   

19.
“青年文化”具有“亚文化”属性,不仅仅指“青春叛逆”这一特质,在新媒体时代更涉及到“网络媒介”对“青年文化”的形塑。通过当代大学生阅读调查、网络使用习惯调查以及实际社交状况的深描,探讨青年群体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中不同的身份表达,可以发现当下“赛博空间”中的青年自我表征与现实身份认同的关系具有“自反性”,一方面“次元壁”的区隔显示出青年身份认同的焦虑,另一方面从“网络—现实”空间的二元对立中又生产出身份认同的路径,即通过“自我对抗”最终生产出青年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青年运动是青年人的事业,是青年全面、深入参与、干预、介入民族国家和社会事务,乃至国际事务、全球化事务的基本形式和途径,是青年的社会历史舞台。近现代以来青年的发展史即是一部生动而复杂的青年运动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青年展示出其无限的可能性。青年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青年运动,既是青年群体的社会行动方式,也是研究青年的一种视角、理论和方法。国内近些年来的青年研究有将青年运动历史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无论对于研究本身还是对青年的社会实践,以至社会对于青年的认识和理解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