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当前,干扰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障碍之一,就是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简称“三角债”。一个企业的货款既被人欠,而这个企业又欠人货款,1989年的“三角债”有人估计为1100亿,也有人估计为2000亿,总之,这是一个惊人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从理论上认识“三角债”的形成,从而在实践中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是我们经济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使企业领导伤透脑筋,以至惊动了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企业“三角债”还未彻底清理完毕,如今,一种新的“三角债”——家庭三角债又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市场经济下的“家庭三角债”,集人情、道德、法律于一体,又与卑鄙、狡诈、罪恶相结合。斩不断、理还乱,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于是,围绕着它而展开的一个个故事,便显得格外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3.
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了清理“三角债”的活动,共清理“三角债”1300亿元,超额完成了当年的清欠任务。虽然成绩是明显的,但从整体上来看,“三角债”仍然困扰着众多的企业,一些地方前清后欠的现象仍然很严重。从理论上来说,这种现象通过治理,是可以克服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求在短时期内得以纠正,还是不太现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比较复杂,只有认真分析“三角债”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找到彻底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才能彻底清除“三角债”。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整顿的法律对策,福建省法学会、福建省企业法律顾问工作者协会、福建经济报社、福建省经济理论应用研究会和福州棉纺厂于1990年9月下旬在福州联合召开学术座谈会。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治理“三角债”问题。与会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清理“三角债”只有依靠法律手段,这就要求在立法和执法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强化法律约束机制,如加强法院的审判职  相似文献   

5.
三角债作为我国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已经引起我国理论界和经济界的重视,一些论著对三角债的成因、机理作了有益的分析。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深入一步,不仅触及三角债的微观原因,而且用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立的宏观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一、企业三角债的成因我国目前存在的三角债大致有三种形式:即以财政为主体的三角债j以银行为主体的三角债以及以企业为主体的三角债,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三角债是矛盾的症结和焦点。因此,本文将主要讨论企业三角债问题。企业三角债是指: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发生的货款拖欠形式,…  相似文献   

6.
我们注意到,由银行发放信贷资金清理企业间的拖欠债务,仍是当前解决企业“三角债”,搞活大中型企业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措施在债务经济学上称之企业债务的货币政策,是国家针对企业债务的运行实行的扩张和控制货币的政策。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所谓“三角债”即指企业间相互拖欠债务,导致以货币支付的债务链条的断裂。它已成为近年来影响我国经济良性循环的一大问题。为什么银行等有关部门曾组织对“三角债”进行大面积清理,却是前清后欠,债务链越缠越紧呢?其一,产业结构失衡。产业结构的失衡,使资源不能顺畅地流向有效益的经济部门,得不到优化的配置;更使价值补偿和物质替代不能顺利进行,社会再生产难以为继,企业的资金流通随之受阻。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实质是一种货币信用经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表现为联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的纵横交错的债务链,如果企业资金…  相似文献   

8.
在“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课题是如何盘活资金存量,搞好贷款增量,提高资金使用质量,提高企业和银行经济效益。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粗浅意见。 一、盘活资金存量,压缩非正常资金占用 今年开展的“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为盘活资金存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地方政府对压缩“三项”资金非常重视,企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狠抓清理“三角债”,促销产品;银行要狠抓贷款的  相似文献   

9.
商业信用票据化 ,既是规范商业信用的关键环节 ,也是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企业  “三角债”困扰的重要手段。本文着重分析了在我国供求关系变化和买方市场的条件下 ,推广使用商业汇票的重要作用 ,并阐述了当前我国商业汇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及提出了促进我国商业汇票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亦称“三角债”。目前,全国的“三角债”已达一千多亿元之巨,且尚有蔓延之势,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企业相互拖欠货款,扰乱了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危害极大,其表现是: 一、加剧资金供求矛盾。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反映企业资金支付能力不足,资金紧缺。使生产和流通资金运行梗阻,工业企业急需的原材料购不进、产成品销不出去,正常生产难以维持,一些工厂已处于停产状态。连锁反应,恶性循环,造成银行贷款被大量占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力图对三角债生成的动因给予比较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寻解决三角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政策思路。一、三角债成因的经济分析债务问题通常是由支付能力不足即资金供给小于资金需求形成的缺口诱发而生的。三角债形成的首要而又直接的原因大致也是如此。企业的资金缺口表现在两个方面:(1)简单再生产的资金缺口;(2)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缺口。简单再生产的资金缺口导源于存量资产流失、积淀。扩张冲动、投资饥渴则为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缺口提供了说明。宽泛地说,企业支配使用的资产都可视为存量资产。它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两个部  相似文献   

12.
新疆工商企业一年多来普遍囿于资金匮乏的困扰之中,目前,滞销商品达8亿多元,工业产品积压10多亿元。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商企业的外延扩大再生产普遍化;二是银行收缩头寸,原材料价格失控,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增大;三是企业之间“三角债”盛行,加以市坊疲软,经济效益滑坡,成本猛增。解决新疆工商企业资金匮乏问题,首先应当照顾新疆的区情,宏观紧缩要适度;其次,要  相似文献   

13.
经济不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地区经济,普遍存在着资金问题,笔者时常听到一些言论:“政府想发展经济,造福一方,想上项目,拓宽就业门路,苦于资金不足,银行支持不力。”“银行本身是部难念的经,总的资金只有那些,投入企业资金已不少,可效益不佳,政府、企业不能理解,有苦难述”。尤其是在目前控制规模,企业“三角债”拖欠严重的情况下,这种怨言增多,鉴于此现象,笔者走访了一些地方进行了解,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抛砖引玉,就教大家。 国家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政府、银行、企业的根本目标应当说是一致的,政府只有在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从1993年下半年起,面对日益恶化的通胀压力,中国政府采取了宏观调控政策:收紧银根,压缩信贷与基建投资规模,提高利率,以压制过度需求和金融投机。宏观紧缩政策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货币供应量被限制,引起市场上资金短缺,企业间三角债扩大,一大片企业,特别是很多国有企业感到难以生存。珠江三角洲的企业,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许多人希望靠政府放松银根和信贷来帮助“度过难关”。①本文将就宏观调控形势对该地区的企业融资与财务问题作分析。 必须指出,宏观调控下的企业资金困难是一个全国性问题,并非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不过,由于珠江三角洲开放程度与外向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内地,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度市场化程度与非国有企业占主导优势,宏观调控下表现出来的企业融资问题和内地有相当不同,解决的手段又有不同。一般地说,只要解决得法,宏观调控不但对本地区企业不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有利于企业改革、结构调整以及直接与非直接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范晓峰 《理论界》2003,(3):59-60
应收帐款是企业间因赊销货物或提供劳务而产生的尚未收现的款项.它的存在,占用了企业大量现金,影响着企业的现金周转与日常开支,甚至形成大量难以化解的"三角债".应收帐款的融通则是解决该问题的良策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资金存量的现状与特征 资金存量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是经济界人士的共识。资金存量的现状如何? 从企业方面来看,资金存量反映出企业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其主要表现为“三多两少”,“三多”即:(1)“三项资金”占用多,在全部流动资金中所占的比例过高。据赣州、抚州,吉安地区工商银行统计,494户国营工业企业“三项资金”占用达95872万元,占全部流动资产的三分之一,大大超出历史正常年份的比例,企业资金周转困难。(2)产成品资金占用多,占定额流动资产的比例过高。三地区产成品资金达66746万元,占定额流动资产的40.2%,超出历史正常年份一倍,产品大量积压。(3)发出商品和应收款占其它流动资产多。两项合计达29126万元,占其他流动资产的44%,“三角债”大量增加。“两少”即:(1)储备资金占定额流动资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月刊》第一期刊登“哲学的根本问题应当是两个”一文中,作者王红玫和秋白兰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不只是一个,应当是两个。”“除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根本问题外,还有一个哲学根本问题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我觉得要弄清哲学根本问题是一个还是两个,或是两个以上,是否应从两方面来理解:一、从哲学根本问题本身入手,把握这一问题的产生、发展、和现实作用的基本情况。二、弄清哲学根本问题与其他问题的关系,特别是与方法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应收帐款是企业间因赊销货物或提供劳务而产生的尚未收现的款项.它的存在,占用了企业大量现金,影响着企业的现金周转与日常开支,甚至形成大量难以化解的"三角债".应收帐款的融通则是解决该问题的良策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社会贫富悬殊与城乡严重对立的问题,是农民税费负担沉重与干群矛盾对立的问题,是基层政权财政困难与社会治理失控的问题,是农村人才“空洞化”与村民自治无效化的问题,因此“三农”问题是当下以及今后中国的一个长久的严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与伦理结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结合?”或者说“经济与伦理结合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在理论界颇有争议的问题。从现有的理论成果看,较为典型的观点有“伦理决定说”、“理性选择说”、“道德立法说”、“经济内生说”和“利益中介说”。这些观点都是用“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去探索经济与伦理结合的本质,把经济与伦理结合所构成的整体的本质不是还原为“经济”就是还原为“伦理”,不仅没有实现经济与伦理的结合,反而造成了它们实质性的分裂,从而使理论探讨陷入了困境之中。本文认为,经济与伦理的结合不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只有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去探讨经济与伦理结合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