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区蒙古史学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付研究员珠荣嘎先生校注本《阿拉坦汗传》一书,已由日本九州大学蒙古学著名教授森川哲雄先生译成日文,最近已首次在日本福罔市正式出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特藏《阿拉坦汗传》是世界孤本,早已引起国内外蒙古学界的极大关注。在《阿拉坦汗传》公开出版前,国内外学者只是通过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学者,付研究员留金锁先生《十三世纪——十七世纪蒙古历史编篡学》一书中的梗概介绍,得知本书的重大学术价值。1984年8月,民族出版社以蒙古文献丛书之一的形式出版了《阿拉坦汗传》(附原件影印),受到国际蒙古学界普遍欢迎。日本蒙古学家永森川哲雄除已完成《阿拉坦汗传》蒙文拉丁标音、日译原著和珠荣嘎校勘注释之外,还提出了一篇研究《阿拉坦汗传》的  相似文献   

2.
举世公认的蒙古文孤本《萨迦瓦尔第·阿拉坦汗传》,世间通称《阿拉坦汗传》,收藏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其著者和成书年代尚未定论.它最早由中国蒙古史学者留金锁研究员向国内外披露,由此受到国际蒙古学界极大注目.该书是由原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墨尔根巴图尔先生于五十年代从锡盟西乌珠穆沁  相似文献   

3.
《查干·图和》在有关翻译资料中称《十善法门白史》或《十福经白史》,简称《白史》.《查干·图和》是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汗崇尚佛教后所制定的政教并行制度的一部典章性著作,系用蒙文撰写的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被国内外学者视为研究蒙古族历史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关于《查干·图和》的作者,古今中外的学者尚有不同的说法和猜测.十六世纪的胡图克图·彻辰·洪台吉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蒙古族学者,是阿拉坦汗手下的名人.他在为《查干·图和》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境内大青山麓的美岱召,它的历史与明朝未年土默特部的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多认为此即阿拉坦汗所兴建,明廷赐名的“福化域”,同时又是喇嘛教的黄教派传入蒙古地区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在大雄宝殿西壁,有一组描绘蒙古族上层男女的供养人壁画,据构图、形象及服饰等分析,很可能为阿拉坦汗家族的重要人物。这些人物的身分还有待详考,今仅就壁画上出现的蒙古族发型服饰,浅叙一下元明清以来蒙古族服饰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阿拉坦汗(1507—1581)是呼和浩特的奠基者,是呼和浩特·土默特(俗称西土默特)和喀喇沁·土默特(俗称东土默特)的一位最杰出的首领,也是继达延汗之后蒙古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军事家。阿拉坦汗在十六世纪蒙古历史舞台上的重要活动,早已被世界蒙古学界所注目,今天成为他们研究的重大课题。随着人们对阿拉坦汗业绩的深入研究,亦对标志他的历史功绩的尊号,尤其对他的汗号作了种种解释,甚而对他的取  相似文献   

6.
《玛尔巴译师传》和《米拉日巴传》(以下简称“两传”),是西藏举噶派僧人、著名的传记作家桑结坚赞的两部名著。作者广泛收集民间传说,结合噶举派教史和佛教经典,记述了玛尔巴和米拉日巴的一生。虽难免夹杂某些神话成份和迷信色彩,但通过这两部传记所涉及的史实,仍可窥见当时西藏社会的一些梗概。因此,对于西藏早期封建农奴制社会的研究,这两部传记都提供了许多值得重视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玛尔巴译师传》是一部藏文传记名著,内容主要记述了西藏佛教噶居一大派之创 始人、塔波噶居派开山祖师玛尔巴·却吉洛追一生学习弘扬佛法的稀奇事迹。玛尔 巴·却吉洛追对西藏佛教和文化贡献卓著,在西藏社会上和西藏佛教史上的影响重大、 占居的地位重要。因此,《玛尔巴译师传》具有宗教、历史文化等多方位的研究价值。基 于这种认识,我们把藏族传记作家查同结布用藏文撰写的《玛尔巴译师传》全文翻译成汉 文,以供广大读者阅读和部分专家研究参考之用。 笔者亲自参加了《玛尔巴译师传》的翻译工作,有一些体验。本文想就围绕如何坚 持翻译标准,保证和提高译文质量这个主旨,谈谈《玛尔巴译师传》翻译中的一些做法 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城、寺、宅院三位一体的明代建筑美岱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乡,东距包头旧城约50公里,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为明代隆庆年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即俺答,成吉思汗第十七代孙)兴建并居住过的一座古城堡。城堡周围有石块包砌的城墙,高约四米,城墙四角各有重檐角楼一座;正面为城门及一座歇山式城楼,内有大雄宝殿、三佛殿、达赖庙、太后庙等建筑,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明隆庆五年(1571年)阿拉坦汗与  相似文献   

9.
张亚军 《中州学刊》2012,(5):184-186
正史《文苑传》这一体例创始于范晔《后汉书》,《梁书》、《陈书》中均设有《文学传》,其中《梁书.文学传》纳入传主二十四位,《陈书.文学传》纳入传主十四位。较之前史而言,梁陈二史对梁、陈文人的记载更广泛、更集中,例如《文学传》中史传人物数量明显增多,史传人物的选择标准发生了变化,史传人物文集的辑录情况等等。史臣着重记述传主的文学活动,注重时人品誉,并最终确立了前序后论的史学体例。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梁陈二史不仅存留了丰富的文学史料,而且,其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中有《经师论》,该论涉及了佛教音乐的功能、佛教音乐的代表人物及重大事件和中国佛教音乐起源等问题。《经师论》中有的内容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艺术造型相证。本文还对中国佛教音乐起源问题,做全新解读,对沿袭之说提出辨析。通过解读与考析,表明西域佛教音乐是中国佛教音乐的最主要源头。  相似文献   

11.
《新唐书·宁远传》疏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中外文献有关记述和中外学者研究成果,考辨了《新唐书·宁远传》所记历史、道里的真伪.本文辨别了钹汗(古渠搜国)与破洛那(汉代大宛)的差异,呼闷城、西鞋城、渴塞城的对音;考证了拔汗那与唐朝关系之演变,指出汉籍所记西域诸城之间道里和拔汗那至长安道里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美岱召大雄宝殿后佛殿壁画的西壁下部有一组蒙古贵族供养人像壁画,据考为阿拉坦汗家族供养人像,画面中的主要9尊人物按照其身份的等级阶次,大小不同,位置有别,反映出了有关明清时期土默特蒙古族服饰、习俗、音乐。壁画重绘时间应晚于林丹汗时期,重绘的最大可能是旧壁画所绘的尊像是其它教派宗教领袖,作为黄教寺院供奉着他派或敌对派别宗教领袖,这点黄教是不会接受的。  相似文献   

13.
萨满教是蒙古族固有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和一切原始宗教一样 ,同属于多神教。其基本特征是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祭仪形态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萨满的职能是充当人神之间的使者 ,为本氏族消除灾祸 ,为患者跳神治病 ,祈求生产丰收 ,通过占卜 ,梦境的启示等来判断吉凶祸福。萨满教产生于久远的氏族社会 ,到成吉思汗时为鼎盛时期。从《蒙古秘史》等文献记载看 ,至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 ,萨满教已上升为国教。元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而有所衰败。但元朝失去中原的统治后到阿拉坦汗大兴黄教 ,禁止萨满教为止 ,又有所恢复。虽然自阿…  相似文献   

14.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史记》,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力作。它不仅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专著,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开创了我国以人物为主体的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占全书五分之四以上篇幅的“本纪”、“世家”和“列传”部分,都主要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事件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记》中列出姓名的历史人物有千余人之多,其中,除一部分无所作为的帝王和诸侯仅在世系赓续中录其姓名外,其余的三五百人,都有专传、合传或附传,记叙他们的事迹、作为、性格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至少有几十个人,成了流传千古几乎达到妇孺皆知的典型人物。如:秦始皇、赵高、刘邦、张良、韩信、萧何、苏秦、张仪、信陵君、蔺相如、扁鹊……。  相似文献   

15.
席力图召是内蒙古著名的佛寺之一,它创建于约四百年前的明代万历年间(蒙古土默特阿拉坦汗时代)。四百年来,席力图召共转世了十一代活佛,这些活佛都是由当时的喇嘛教  相似文献   

16.
第二章《纳伊济·托音传》记述了十六—十七世纪佛教在蒙古传播的历史不弄清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前,支配整个蒙古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佛教的实际影响,就不可能全面的说明蒙古社会发展的历史。所以,考察佛教在蒙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和地位,确定它对蒙古社会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汉译佛典是口语进入书面语的中介。但在实际过程中,汉译佛典的词语对中土文献词语的影响是逐步的,渐变的。率先受到影响的,是一些与佛教有直接关系的中土文献。《法显传》作为一部中土佛教撰述文献,它对于我们了解佛典中的词汇是怎样进入全民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以其中若干佛典词语作为对象,来考察《法显传》一类的中土佛教撰述文献在佛典词汇中土化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龟兹是佛教文化隆盛发展、传播东渐并逐步中国化的重要地域。本文通过对《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南海寄归内法传》《往五天竺国传》《悟空入竺记》等史籍的梳理、辨析,结合历史、考古、宗教、社会、艺术史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依据对龟兹佛教的基本属性、信仰理念、戒律特色以及龟兹佛教史事等方面的新认识,进一步指出,龟兹佛教文化在安西都护府建立初期和以后相当一段历史内,出现了以小乘为主体的龟兹佛教与以大乘为主体的中原佛教互相并存、各自发展的独特局面;龟兹地区相当规模的汉风石窟及其内地佛教艺术形式,可以说是唐朝中原文化在西域的一个缩影;不同派别佛教艺术间的影响、交流与融合,造就了龟兹佛教文化艺术的历史奇观。  相似文献   

19.
《拾遗记》中部分源自佛经的传说故事以及一系列佛教术语的出现,说明《拾遗记》的作者道士王嘉受到了佛学的影响。而东晋十六国时期佛教思想的盛行、王嘉与佛教高僧道安非同寻常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道教徒普遍的道教方术与佛教幻化之术并不相互抵忤的思想则是王嘉受到佛学影响的重要原因。《拾遗记》记述的这些与佛经有关的传说故事,也反映了佛教在中土逐步发展兴盛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向中土世人宣传佛学内容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米拉日巴传》记述了西藏佛教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的人生经历,宣传了他的宗教理论、宗教实践,颂扬了他为西藏佛教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因此,它具有宗教史学的品格。它以米拉日巴一生的重要事迹为素材,大量吸收民间故事、传说、神话,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再加工,从而建构起完整的故事结构,描述出生动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了米拉日巴的形象,因此,它又理所当然地走出了宗教史学的园囿,进入了文学的艺苑,成为文学大家族中当之无愧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