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夜,在三里屯一个优雅的酒吧,含笑不顾新歌《笑傲江湖》MTV一天拍摄的劳累,如约匆匆赶到。 看到他残妆犹存,略带疲惫的脸,我于心不忍地说:“含笑,你今天累了一天,都十一点多了还赶来,我们是不是有点……”“没事儿,没事儿,习惯了。”不等我说完,含笑就抢过了话头,“我唱歌十几年了,比今天累的日子多的是,那时候……” 一说起“那时候”,含笑的话就收不住了。在他缓缓的讲述中,我们慢慢知道了他怎样唱歌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给草原的云     
1 阳光下,你微微含笑月色中,你脉脉含情我不知这是一种寄托还是一种期待 2 为什么你总是慷慨微笑却没有任何表诉你说,微笑就是抒情的诗你说,微笑就是咏调的歌 3 你的微笑可曾掠过阴影可曾印着疤痕莫不是你也有自己难忘的故事 4 望着你的微笑有人说是一种虚幻有人说是一种遥远有人说是一种神秘我说难道就不是一种永恒 5 面对你的微笑我的生命化作彩虹我的热血化作燃烧于是,我在心中  相似文献   

3.
从译学价值谈《蒙古秘史》杨才铭(一)我们能不能断然地说,没有翻译,就没有《蒙古秘史》的现在?或者说,没有奶译,就没有风靡当今世界的“秘史学”热潮?我觉得完全可以这样说,因为这是事实。《蒙古秘史》(以下称《秘史》),是一部“世界文学史上足以值得矜夸的神...  相似文献   

4.
关于《昨日的猎手》 宝贵敏(以下简称宝):最初是在《收获》上读到您的《昨日的猎手》。那篇作品的文字震撼了我,我反复读了几遍,心里很受触动。有一种感觉,觉得作者就在那些猎人身边生活,亲眼看到了作品的主人公结束生命的瞬间及全过程。您是鄂温克族人,熟悉猎人的生活,您以前写小说比较多,那些小说很有活力,和这几篇作品不太一样。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触动了您写出这些作品?什么时候写的?  相似文献   

5.
引言 我在50几年前写过一篇拙作《民族学与社会学》,刊登在1934年4月出版的《社会学刊》四卷三期。我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起因于1929年2月8日中国社会学社举行成立大会时蔡元培先生作过的一次学术讲演,题目叫作《社会学与民族学》。这篇讲演曾由杨炳勋国音速记,刊登在《社会学刊》一卷四期(1930年9月出版)。蔡先生这篇讲演是我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八月间,半农从江阴到北京,拿一本俗歌给我看,说是在路上从舟夫口里写下来的。这二十篇歌谣中,虽然没有很明了的地方特色与水上生活的表现,但我的意思却以为颇足为中国民歌的一部分的代表,有搜录与研究的价值。民歌(Volkslied.Folksong)的界说,按英国Frank Kidson说,是生于民间,并且通行民间,用以表现情绪或抒写事实的歌谣(《英国民歌论》第一章)。中国叙事的民歌,只有《孔雀东南飞》与《木兰》等几篇。现在流行的多半变形,受了戏剧的影响,成为唱本(如《孟姜女》之类)。抒  相似文献   

7.
周文 《民族论坛》2007,(9):22-23
<正>我国历史悠久,国名不像美利坚合众国那么简单,也就有人闲来无事拿来琢磨。香港《镜报》2004年2月号登载了南文瑛一篇题为《解读"China"》的文章,说"20世纪以前,‘横亘了数千年’的中国委实是个没有国名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类篇》是宋朝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不少疏失,尤其在引用古书方面。《类篇》在引用《说文》时,有如下疏漏:脱文;衍文;讹文等。依照《类篇》顺序,择其要以考索。  相似文献   

9.
当今藏文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外藏学界引起广泛地讨论,由来已久。笔者就这一问题学习了从1981年创刊的《西藏研究》和工988年创刊的《中国藏学》的藏汉文版,这两刊物截止于1988年底,涉及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共计13篇。其中“藏文源于印度说”的8篇;“藏文源于象雄说”的5篇。现分别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从所谓西夏文“奇钱”谈起 去年,有朋友问我,是否看过《收藏》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一枚奇特的西夏文钱币》的文章,我说没有看过,不知道。经几周折找到此文,才知该文是发表在2003年第10期,已过5、6年了。深感自己不能与时俱进,有些落伍。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该读的书籍和和资料,  相似文献   

11.
智慧的美丽     
虹莲 《民族论坛》2004,(12):1-1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大凡不再爱琼瑶阿姨和金庸大侠的人才会喜欢,因为有一种真实和聪明在里面,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 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别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你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儿,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好的一个男人啊。" 主持人也很感动,她…  相似文献   

12.
<正>前几天,一位思维很活跃而且很有个性思想的"80后"朋友了解了我们农村支教主要是倡导农村留守学生学习并在生活中践行《弟子规》以后,狠狠地批评了我。他说《弟子规》其实就是勒杀人天性的东西,我们如果去教《弟子规》就是去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他还讲学习《弟子规》不如学习《道德经》,《道德经》还不像《弟子规》那样赤裸裸的愚民教育。  相似文献   

13.
读者论坛     
第一次接触 我是初次接触贵刊这样的视觉人文杂志,感觉耳目一新。每一幅照片都是耐看的艺术品,使我对摄影有了全新的认识。每一篇文字都简练凝重,特别是标题《朝鲜 遥远的目光》、《棋手之江湖》、《川剧的黄昏》。 贵刊忠实记录的,正是濒临灭绝的、珍贵的东西。像最后的独龙纹面女,虽然是陋习,但曾经是一种存在,曾经很受推崇是一种历史。贵刊自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4月19日,是父亲李铎先生90岁大寿,首都媒体约我写一篇"我眼中的父亲",我爽快地答应了。作为曾经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过8年的我,写文章虽非难事,但却迟迟没有动笔,回首往事,可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连续多日都在思考着从哪里入手。我是李铎先生最小的儿子,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书法艺术人生,区区几千字恐怕难以把我眼中的父亲讲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一篇拙作《文成公主入藏路线初探》,已于一九八○年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三年来我收到了一些来信,有的同志认为,我论证文成公主入藏是由长安经东道康区而去的提法,比较新颖,材料有据,内容翔实,有可取之处;另一些同志则认为,我的文章仅以康区入藏说来否定青海入藏说,而对青海说的史实,剖析、否定不够有力,美中不足。有鉴于此,我拟就此一问题,再作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16.
<正>《礼记·乐记》作为我国古代最早一部较为完整的音乐著作,该书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成为以后历朝历代音乐美学原理和音乐创作的标准,对我国的音乐发展变迁有着深刻影响。《乐记》原有23篇(或24篇),现存11篇,保存在《礼记》和《史记》部分篇章中。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学术界争论颇多,一说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一说是刘向、刘歆父子所作。  相似文献   

17.
来函照登     
《中国藏学》编辑部: 贵刊一九八八年第一期发表了拙作“试论西藏封建农奴制度”一文,对写这篇论文所使用的资料来源,有必要作补充说明,主要问题是在论文中没有把资料来源交代清楚。我写这篇论文所使用的资料,主要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提供的西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两份调查报告:一份是西藏山南地区贡噶宗的囊色林谿卡的调查报告,这项  相似文献   

18.
探索隐约于汉文古籍中有关蒙古高原历代各民族的文学资料,对于映照与把捉蒙古文学及其历史发展的脉络,如果不说有直接的,至少不无间接的裨益。 今年从一种期刊上,发现了一篇议论匈奴之歌的文章,这可以说是解放以后的首创。但是,见仁见智,议论不必就是定论。由于我也企望在向古代北方民族民间文学的窥探中作一点尝试,所以这篇议论也就自然地触发了我的笔兴。妄人妄语,以下算是我对《匈奴歌》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春节前批准我回家探亲,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我正在准备东西,台长王建林来了。他一进门就笑咪咪地对我说:“可不要忘记带《毛泽东选集》噢!”我点着头回答:“不会,这保险忘不了,还有什么交代,你就说吧!”我们俩不在一个台工作,可是我俩的肠子却象接在一起的直筒筒,从来都是直来直去的。他这个人很喜欢找别人谈心,许多同志也喜欢找他谈心。特别是谈到学习毛主席著作,他就越谈越起劲。所以,我一提起  相似文献   

20.
江萍 《民族论坛》2013,(10):64-65
读书年代,读过柳宗元的不少文章,诸如《江雪》《捕蛇者说》,道尽了人民疾苦与苛政弊端;寓言《黔之驴》,表现出了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但我最喜欢的是他那8篇短小精悍的游记——《永州八记》,将其目睹的自然美景与所感染的喜乐忧伤娓娓道来,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