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阿敏 《民族论坛》2007,(11):40-40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之际,中共湘西州委宣传部、湘西州文联面向全州中、小学共同发起了一场主旨为"美丽的湘西、可爱的家乡"的征文竞赛活动。孩子们踊跃参与,此次征文共收到学生参赛作品13万余篇,经大赛组委会聘请的专家组认真评选,共评出特等奖获奖作品3篇,一等奖获奖作品30篇,二等奖获奖作品60篇,三等奖获奖作品120篇,优胜奖获奖作品240篇,优秀指导教师153名。孩子们的作品中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也饱含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本刊限于篇幅,仅在孩子们这些饱含着对家乡、对生活的真诚热爱的文章中选编数篇,让我们共同体会土家、苗、汉各族孩子们对家乡的深情,共同培育湘西自治州明天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去年12月24日,一名11岁瑞典女孩被父母活活打死,因为这对愚蠢的父母相信女儿“被邪灵附身”。打死孩子后,孩子的母亲主动打电话给警察局,说:“我这里有一个没有生命的女子,她不能动了。”警察立即出动,将他们拘留。同时,警方还发现这个女孩12岁的兄长被困在斯德哥尔摩郊区一间屋子里,他身体被严重打伤,并且已不省人事。据报道,这些孩子是“因宗教原因遭殴打的”,而这个家庭相信这些孩子被邪灵附身。一个邻居说,他们在这一天半来,听到“恐怖的重击声和喊叫声”以及暴力冲突声“掺杂着哭叫声、歌声和掌声”。但令人吃惊…  相似文献   

3.
周洁  白木 《民族论坛》2001,(4):22-23
这是一起发生在广西钦州市的真实故事:一个身为人民教师的年轻少妇产下一个男婴,因为在产程中婴儿曾严重窒息,少妇抛弃了自己的骨肉;医院的清洁女工王孝娣在医院的粪桶里捡到这个孩子,并历尽艰辛把孩子养活。两年后,孩子的亲生母亲因为无法生养便回过头来索取孩子,于是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争子大战。孩子应该归谁?法律怎么说?道义怎么说?……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族有一种专门为婴儿设计制造的“摇篮”,称作摇床(维吾尔语称“布休克”)。这种摇床很久以前就已经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民族中普及。维吾尔族的摇床因其结构牢固、工艺精致、普及范围广等特点而更为突出。维吾尔族的每一个家庭,都少不了一张小摇床。维吾尔族有句谚语:摇床里的孩子是别克(有地位的人)的孩子。可见摇床在维吾尔族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要找一个没有摇过摇床的维吾尔族母亲几乎是不可能的,维吾尔族人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婴儿时期大都是在摇床里度过的。摇床是维吾尔族母亲的第二个怀抱。  相似文献   

5.
寒烟 《民族论坛》2006,(11):60-61
几年前,我生一场大病,在医院里住了三个多月。病房里有四张病床,我和一个小男孩占据了靠窗的那两张,另外两张床,有一张属于那个姑娘。"姑娘脸色苍白,很少说话,长时间地闭着眼睛——只是闭着眼睛,不可能是睡着。她身体越来越差,刚来的时候还能扶着墙壁走几步,后来只能躺在床上。"我只知道:那姑娘是外省人,父母离异了,她随母亲来到这个城市,想不到一场突然变故令母亲永远离开了她;她在这个城市里不再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朋友;她正用母亲留下来的不多的积蓄,延续年轻却垂暮的生命。是的,她只是无奈地延续生命。一次,我去医护办公室,听到护士…  相似文献   

6.
·孩子们·我算是在全国跑过一些地方了,有时到一些比较富庶的地方,就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乡西海 固来。这滋味肯定是很复杂很不想说的,我还想,一个毫无罪过毫无自主力的孩子,骤然落 生到西海固,究竟是一件孬事还是幸事?要由别人来回答这个问题,必然会说出种种不幸来,但作为一个在那里生活了近半辈子的人 来说,这个问题牵心动肺,顾此失彼,实在是不那么好回答的。西海固的绝大多数孩子不是生在医院里,而是生在了自家的热炕上。还有些孩子陪伴着母亲 去 劳动,那肚子鼓得像一口热锅一样的女人来不及跑回家,就把庄稼垒起来遮…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在福建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舞剧观摩演出中,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歌舞剧团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额吉》荣膺二等奖。该剧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蓝本,运用民族舞剧的表现手法,将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于舞台之上。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了一位平凡母亲的伟大与崇高,质朴与感人的情节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观众,勾起了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和对草原母亲的无限敬意。蒙古族母亲的胸怀就像蒙古草原一样宽广而辽阔,她以博大的胸襟拥抱着她的孩子们,为他们挡风遮雨,尽显伟大的母爱情怀……  相似文献   

8.
第一代:把一切献给西藏根德旺姆有一个称号——“十九军的藏族小战士”,这样的称号她也是从母亲拥金拉木的回忆中得知的。她的母亲拥金拉木和她的4个女战友曾被称为“十八军中的格桑花”。时光回到50多年前。1950年十八军的南路先遣支队到达了四川巴塘之后,决定吸收一批有为在藏族青年,随队进藏。根德旺姆的父亲群觉早已经是中共巴塘地下党第四支部的书记,拥金拉木夫妻俩早已经商量好,部队到巴塘之后一定要参军。作为男同志,群觉参军似乎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拥金拉木参军就有了来自家庭的阻力。不顾年迈的婆婆和母亲的阻拦…  相似文献   

9.
西安古城南郊有一所大学,一条较繁华的马路从学校中间穿过,那时,这所学校还没有过街天桥,所有的专家、学生、市民提着一颗心行走于奔驰的车流中。曾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卷于轮下。有一天,一群附属小学的小学生一直被阻隔在马路边,每一辆车,风驰电掣般地冲过,全然没有看到路边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们。这时,一个声音似乎从天而降:  相似文献   

10.
在送走一批毕业生又迎来一批新学生后,目前已是蒿吉坪民族学校校长的杨贤生心里舒坦了很多。看着这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瑶山,杨贤生说:“桃李满天下,就是给一个教师最高的荣耀。”杨贤生,怀化市中方县蒿吉坪瑶族乡洞门口村一名土生土长的瑶家汉子。30年前,他没有随“打工大军”南下沿海地区发展,而是拿起教鞭,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生他养他的瑶乡大地。杨贤生说自己从小家庭贫困,深知孩子们读书的不容易,后来参加教学工作后,更是深刻体会到农村对教育的强烈需求,并有了一个清晰的信念:那就是为了瑶山飞出更多的“金凤凰”,促进瑶山焕发蓬勃生命力。原中方县委书记易轶曾握着杨贤生的手说:“你30年来默默扎根瑶乡,为瑶乡孩子服务.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确实难能可贵,你是全县教师的楷模.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1.
中曾根在国会上发言,他说:“日本没有受歧视的少数民族。”可是,首相发言后的第二天(22日),住在北海道的阿伊努母亲知道了,就给首相发出了一封信。信中说明自己的3个孩子忍受了各种各样的民族歧视,并且揭露这种歧视至今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施娟 《中国民族》2008,(9):75-76
“我叫沈利萍,是宁夏书画院的职业画家。像所有幸福的母亲一样,我也曾经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从他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大起,我就对他寄予了无限的期望。然而,一场意外的灾难改变了我和全家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初次见到强巴遵珠,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这是西藏最早也是唯一一所专门收养孤儿和残疾孩子的民营福利学校。长方形的大院里,两侧是镶着藏式花边的浅色二层小楼。走进院子,迎面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几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在水池边洗着衣服,远处两个孩子手拉手走来——这里,悠然恬静。  相似文献   

14.
初拿《美美与共》书稿时,我很惊讶!作为校长,我为我的孩子们感到自豪。一份情怀,一份责任,一份力量,汇集到一起,汇集成附中人的光荣使命……我们将继续勇敢地走下去,并在今后的日子里共勉——忠诚孝道(祖国、民族、家乡、母校、母亲),和平和谐(向往和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察人之长、包容不足),上进健康(身心健康、追求不止,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贡献社会)。由是,附中的孩子方能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振兴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民大附中校长田琳  相似文献   

15.
素有“小三峡”之誉的娄江,美丽而神奇。娄江的左岸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土家古镇——江垭。镇虽不大,但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志士。1923年农历3月28日,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镇上一户陈姓人家的吊脚楼中降生,父母校辈份给孩子取了个寓意深刻的名字,叫“能宽”。陈家是当地的书香世家。祖父陈吉甫是清末慈利5个举人之一。父亲陈秉一是位颇有见解的教育工作者。母亲吴寿年是本地土家淑女。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中,能宽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生不逢时的陈能宽,童年时代是在娄江渡过的。当时,国难当头,兵荒马乱,他依然…  相似文献   

16.
生命树     
2010年11月摄于新疆博物馆《人与生命》展厅古代西域曾盛行生命树崇拜这种文化现象,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人与自然,犹如孩子与母亲、民族与祖国,永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张璇 《中国民族》2013,(8):36-38
留守儿童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全国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其中大部分处于0~14周岁。可以说,全国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农村留守儿童。许多父母外出打工后,  相似文献   

18.
纳人是一个隐居于中国南部 (应为西南部———译者 )云南省永宁山区的部落民族。法国培养的中国人类学家蔡华以他们为主题 ,写出了一部颇具挑战性的新著。在纳人中 ,无论是在事实上还是在词语中 ,都没有婚姻。在这里 ,有母亲 ,也有孩子 ,但是没有父亲。彼此相悦之人即可发生性关系 ,他们的关系是很随意的 ,并不结成更深的、长期的关系。男子通常是在出现冲动或有机会的时候 ,趁天黑秘密到女方家走访。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有着极大的规律性。男女都可以先后或者同时拥有多个伴侣。一个人同时拥有的伴侣一般都有两三个 ,而一生中则可先后拥有一…  相似文献   

19.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不论农村孩子还是城里孩子,要让孩子们站在成长的同一起跑线上!”说这些话的时候,撤门小学校长马彦文已在山沟沟的讲台上站了30年。视教育事业为毕生理想的马彦文,用30年的努力硬生生改写了贫困的宁南山区一个小山村轻视教育、重男轻女的历史,在撒门村创造了一系列奇迹: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98年之前的65.8%上升到现在的100%,女童入学率由原来的52.5%一跃上升到了100%,学生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20.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啊!父亲的草原啊!母亲的河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啊!父亲的草原啊!母亲的河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