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时期的鲁迅研究,随着社会的重大转型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继续革命"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取代,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成为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鲁迅研究回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起到了解放思想的重大历史作用。鲁迅研究相当长一个时期里被高度政治化,甚至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因此新时期鲁迅研究的一个突破口是"回归鲁迅"。回归鲁迅,是回归启蒙先驱的鲁迅,回归鲁迅作品的思想和审美价值,去除外加于鲁迅的过多的政治内容。但新时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鲁迅研究处于鲁迅研究史上最好的时期。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鲁迅研究冲破了“左”的束缚,开始打破“禁区”,拓宽领域,逐步取得可喜的进展。特别是1981年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活动前后,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观念更新及新研究方法的运用,一批中青年鲁迅研究者脱颖而出,他们努力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或择取新的角度继续探讨传统课题,或提出新的课题进行多侧面的探求,给鲁迅研究注入一股清新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鲁迅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标志和高峰,鲁迅研究的水平和成果一直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水平和成果。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潮流和思想的影响,由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空气的影响,鲁迅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一大批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将鲁迅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这个高潮中,李耿先生所著的《鲁迅的艺术世界》(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是其中的浪花一朵。它在浪潮叠起中一帜独树,颇具特色,在鲁迅研究领域中较有影响和作用,大致体现为以下特点:首先是角度新颖,独辟蹊径。鲁迅研究一直是现代文学研究的热门和焦点,从鲁迅的生  相似文献   

4.
走近先驱者     
近年的鲁迅研究颇有些沉寂,这与80年代几近“显学”的位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些曾经在这一研究领域跋涉过的人士也时有这样的论调:鲁迅研究没有多少嚼头了,新的材料已难出现,新的发现更难。就鲁迅研究而言,目前的冷沉是有益的,不然,将鲁迅比附来比附去,于鲁迅研究何干!于学术何干!而且,另一面的事实是,在冷沉的背后,鲁迅研究在坚实地前进,平实而有见地的鲁迅研究论著时有面世,颇有影响,其中,关于鲁迅与五四文化之关系的重新反思、关于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走向的研究、关于鲁迅心态和鲁迅精神结构的研究等方面都有所…  相似文献   

5.
“新左派”与鲁迅的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鲁迅研究的进程,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时代脉搏跳动的。由于鲁迅研究在建国后前三十年形成的显学、官学地位,使得长期以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只能遵从官方规定的结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对旧有束缚的每一次破除,都是研究者争取自由思想的学术勇气的体现,同时又成为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推动力。这里刊登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回顾新时期鲁迅研究,肯定成绩,揭示问题,表达着学术研究者冲破外在的和自身的禁锢,自由思想、自主创造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本篇系李何林同志1981年6月在南开大学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摘要。这篇演讲着重阐述了怎样普及鲁迅著作和提高鲁迅研究水平两个问题。李何林同志介绍了国内少数中文系大学生对鲁迅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以及国外歪曲诬蔑鲁迅的言论,给予廓清和批驳,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他认为,要普及鲁迅著作,必须帮助广大读者看懂鲁迅作品,重视和加强对鲁迅作品的“题解”注释工作;要提高鲁迅研究水平,关键在于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近代史、现代革命史,用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鲁迅,从政治的革命的高度来看待鲁迅,把鲁迅的著作放在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上来考察。演讲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富于现实感和战斗性,旗帜鲜明,剀切中肯,语警意丰,对于当前清除鲁迅研究中的思想障碍,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长之的《鲁迅批判》是竹内好写作《鲁迅》时的重要参考文献。“竹内鲁迅”的一些批评意见虽然受到李长之的影响,却又有别于中国鲁迅研究的正统观念,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回心”、“挣扎”、“抵抗”的鲁迅形象。它们影响了20世纪日本的鲁迅研究,也为中国的鲁迅研究提供了来自异域的文化批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8,(2):142-145
70后"鲁迅研究学人群体有着良好的学术训练和学术素养,是目前学院派研究的主体,但同前几代鲁迅研究学人相比,学院派研究缺少一些研究的"温度",为此,"70后"鲁迅研究学人有必要借鉴日本东京大学鲁迅研究学派和中国1980年代以钱理群为代表的鲁迅研究学人的经验,即以鲁迅作为方法,将自身的处境以及社会现实问题作为鲁迅研究的驱动来展开学术研究,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不仅如此,"70后"鲁迅研究学人还要有意识地超越前人研究,其方法就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思考"现代"及其问题,从长历史的角度质疑和打破"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线性思维模式,在一种全新的思维范式下去重新审视鲁迅及其问题。  相似文献   

9.
巴人是一位产生影响较早的鲁迅研究者,早在1926年就发表过正确评价鲁迅的论文《鲁迅的〈徬徨〉》。此后发表了不少对于鲁迅研究有影响的论著。他对鲁迅学建立所作出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参加由许广平与他共同主持编辑第一部《鲁迅全集》,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他对鲁迅研究既有较大的成绩,也有某些失误。总结他的得失,有利于鲁迅研究的开展。 (一) 巴人没有写过关于鲁迅思想研究的专论,但他为了研究鲁迅杂文和鲁迅治学精神,也研究过鲁迅的思想,并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见解。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鲁迅思想发展问题的论述进一步具体化,侧重于从政治立场、政治思想来划分鲁  相似文献   

10.
中国鲁迅研究五十年经历了三个时段:建国初期的17年,即从1949年10月至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0年;新时期的23年,即从1976年10月至今。新时期鲁迅研究的基本特点是:宏观把握,视角多元,方法更新,注重突破。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鲁迅研究的新成果和一批鲁迅研究的学者,产生了对鲁迅研究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三件事。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前,中国的鲁迅研究者需要继续发扬两种精神:一种是科学的追求精神,一种是科学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1.
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之际,鲁迅研究界提出了创立“鲁迅学”的倡议,并进行了一番讨论。到如今十年过去了,鲁迅研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取得了一批坚实的成果,然而也遇到了困难和阻力,甚至出现了危机。在有些人看来,不仅“鲁迅学”没有创立的必要,而且鲁迅研究也没有必要继续开展了,以至于连鲁迅研究的专门机构都应该“砍掉”,鲁迅研究事业就此罢休了事。结果鲁迅研究论文很难发表,专著很难出版,  相似文献   

12.
构成鲁迅研究的发展期,不仅有马列主义鲁迅研究的发展和马列主义鲁迅学派的初步形成,而且有马列主义之前的形形色色鲁迅研究的活跃。仅就后者而言,它又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种观点的鲁迅研究论文显著增多; 第二、一些并非研究鲁迅的学术论著中,出现了不少关于鲁迅的专章、专节; 第三、出现了我国第一本全面研究鲁迅的专著——李长之先生的《鲁迅批判》。尽管上述论著的观点纷然杂陈,水平上下不一,但不能不说,这些论著也同样反映了鲁迅研究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鲁迅研究撰稿座谈会(北方片)于一九八一年六月九日至十四日在大连召开。来自全国十四个省、市的四十多位鲁迅研究专家、教授、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汇报了论文三十三篇,就论文的得失、修改与提高等问题进行了诚挚地讨论。对如何提高鲁迅研究的学术水平,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这次座谈会为九月即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纪念鲁迅诞辰百周年大型学术讨论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鲁迅研究的进程,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时代脉搏跳动的。由于鲁迅研究在建国后前三十年形成的显学、官学地位,使得长期以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只能遵从官方规定的结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对旧有束缚的每一次破除,都是研究者争取自由思想的学术勇气的体现,同时又成为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推动力。这里刊登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回顾新时期鲁迅研究,肯定成绩,揭示问题,表达着学术研究者冲破外在的和自身的禁锢,自由思想、自主创造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夏济安是20世纪60年代海外鲁迅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较早地将精神分析方法引入鲁迅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二是重估《野草》的审美价值,并对其进行了独特的文化阐释;三是在英语学术界最早对鲁迅与"左联"的矛盾问题做出了梳理和考辨。夏济安的鲁迅研究不仅对海外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也给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内鲁迅研究带来很多启发,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夏济安的学术贡献是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对于鲁迅研究史的研究,这是近年来鲁迅研究领域中新形成的一个专题方向。易竹贤同志的《六十年来鲁迅研究工作评价》(载《江汉论坛》1981年第3期),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勾勒了鲁迅研究史的轮廓,对六十年来的鲁迅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做了概括的评价,其中不乏有精当见解,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不过,易文对鲁迅研究史的三个时期的划分,尚欠精确;对鲁迅研究史上的某些重要事件或论  相似文献   

17.
陈方竞 《学术研究》2008,4(1):154-158
由于中国现代文学在"文革"十年受到重灾,鲁迅研究长期孤立地进行,没有结构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体现不出鲁迅研究具有现代文学研究学科重建的整体联系的意义.鲁迅立人思想的启蒙性、鲁迅小说对中国现代作家和整个现代文学影响的整体性和根基性、他的杂文显示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倾向的文学批评对现代文学理论建设的重要贡献,都要求将鲁迅研究置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格局中进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尤其应关注他一生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翻译文学的深刻联系.这是以往研究界忽略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蒋永国 《东岳论丛》2022,(11):59-66
山田敬三在搏斗中走进了鲁迅研究,并以不同于以前日本鲁迅研究的“异见”提出了“存在主义”的鲁迅。但山田敬三的“存在主义”是基于鲁迅活在当下的“无意识存在主义”,并非哲学概念上的存在主义。山田敬三的鲁迅研究首先提出“存在主义”解读视角,拓展了日本鲁迅比较文学,是日本鲁迅研究之研究的奠基者。因此,在日本鲁迅学史上具有新变的价值,同时对今天的鲁迅研究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点感想     
新时期鲁迅研究的进程,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时代脉搏跳动的。由于鲁迅研究在建国后前三十年形成的显学、官学地位,使得长期以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只能遵从官方规定的结论。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对旧有束缚的每一次破除,都是研究者争取自由思想的学术勇气的体现,同时又成为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推动力。这里刊登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回顾新时期鲁迅研究,肯定成绩,揭示问题,表达着学术研究者冲破外在的和自身的禁锢,自由思想、自主创造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谢晓霞 《云梦学刊》2011,32(5):12-13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代学者,单演义是鲁迅研究界的前辈。1957年,单演义的鲁迅研究著作《鲁迅讲学在西安》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成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少有的几本鲁迅研究著作之一。上个世纪70年代,单演义又应他人邀请参与鲁迅生平资料丛书的写作,遂在此书基础上写了《鲁迅在西安》一书,1981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该书及单演义的其他著作中,一手资料的搜集占据了研究的大部分。它们也奠定了现代文学的研究基础。在此后几十年里,单演义一直没有放弃对该著作资料的充实和修订工作。单演义的治学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研究者依然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