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与媒介"民生新闻"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和民生新闻栏目火爆,都无法掩饰民生新闻"市民化"、低俗化的倾向.民生新闻要避免在激烈的新闻恶战中迷失方向、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必须借鉴公共新闻理念报道题材的选择要突出公共服务性;强化平民意识的同时,要突出舆论导向和人文关怀主旨.  相似文献   

2.
近来,民生新闻多以市井新闻、娱乐新闻等为主进行播报,以富有一定人情味、有一定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软新闻为主要收视点,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关注和喜爱。它的新闻报道形式及内容符合当代新闻发展的现实需要,但也出现了低俗化的倾向。民生新闻只有进行差异化选择,多增加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进一步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创新节目,独树一帜,才能走在新闻报道的前列。  相似文献   

3.
对电视民生新闻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是本世纪出现的电视新闻新新现象,具有亲民性、现场性、互动性的优势,但也存在同质化、庸俗化、肤浅化的问题。公共新闻可能是民生新闻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4.
最近十余年间,民生新闻成为风行天下的传播现象。然而当下的新闻批评对此现象缺乏关注,甚至批评颇多。事实上,民生新闻之所以会"审俗",主要是因为民众中存在着本能的"审俗需要",才最终形成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所以,我们不仅要正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也需要尊重民众所拥有的审俗权力。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直播栏目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和蓬勃繁荣时期之后,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新闻选题、内容表达、话语方式和栏目表现形态的特点,这类新闻栏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从选题的乏力到内容低俗化,从“1+1”模式的单一化到栏目类型的趋同化.当今民生新闻直播栏目的变革思路:一方面,从观念层面上,媒介人需要对“民生新闻”形成正确的理解,将其视为一种价值理念,而非传统观念中的一档栏目或一种新闻体裁;另一方面,在新闻操作层面上,将包含民生情感、民生视角和民生态度的民生新闻价值理念具体化实践,将栏目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对理念的坚守.  相似文献   

6.
对民生新闻概念与内涵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在电视新闻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新闻形式,也是电视理论界评说的热点话题.民生新闻的概念和内涵该如何理解与界定?文章对"民生"的概念,民生新闻与传统新闻的关系,本土化与民生新闻等方面作了辨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把握“民生新闻”的内在本质,始终众说纷纭。本文引入科学社会学的范式理论,对民生新闻作了重新解读,提出民生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并全面梳理了其具体内涵与产生过程,进而对民生新闻的价值与意义作了新的体认,有助于深化对民生新闻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8.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发展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节目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作为民生新闻节目的核心和形象代表,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也自然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文章从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现状入手,对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评价标准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较为深层次的剖析,对如何培养新时期优秀的民生新闻主持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对民生、民情和民意的高度关注,各大电视台往往都会设置一档以关注老百姓生存状态和生活空间为基调的民生新闻。而就新闻节目本身来看,民生新闻关注的是老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和关心事,所以很容易引起当地市民的共鸣。而对于主持人来说,如何更好地将节目的作用发挥出来以成为地域的舆论风向标,这是现阶段民生新闻主持人应该做到的。主持人的能力应该是全方位的,除了新闻播报的能力之外,还需要有文稿、编辑和策划等多方面的能力,一个优秀且全面的主持人应该成为一档民生新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电视民生新闻自从其在中国电视界发端起,就是广受业界及理论界关注的对象.在前期的轰动性传播效益及热点理论关注度后.电视民生新闻已遭遇理论指向、实践价值、社会传播效益等方面的发展瓶颈问题.克服现存的"失住"、"失范"、"失责"问题,寻找恰当的与当下社会的"和谐共生"方式,或许是电视民生新闻摆脱"相对成熟"华丽外衣,走向真正成熟的应有路径.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高校新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等院校客观存在着一种新闻现象 ,“高校新闻”就是在这种客观现象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审视并研究这种新闻现象 ,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高校新闻”同“社会性新闻”经过比较 ,明显体现出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都市报民生新闻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其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如简单的材料堆砌、过度的渲染炒作、连篇累牍的负面报道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应在追求个性特色、发挥引导功能、调控负面报道等方面下工夫,为都市报民生新闻的良性发展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的公共新闻运动中,媒体让普通民众参与媒体政治议程的设置,由民众设置的媒体议程也就是所谓的"民众议程"。"民众议程"不仅没有产生广泛影响,而且还受到了来自新闻界和学术界的诸多批评。"民众议程"本身确实还存在某些缺陷,但这些缺陷并不都是不可弥补的,新闻界、学术界的批评也不都是恰如其分的,它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民众对文化生产的要求是带有越来越多的娱乐性和游戏性的文化消费,各种各样的"吧"应运而生,都市生活的多元化以及彼此的包容性就在"吧文化"的流行中被充分显现着.这种现象意味着人们的休闲方式已由过去那种随大流、赶热闹的从众心态转为追求个性特色,讲究文化内涵,注重生活质量.小而适宜人宣泄情绪和放纵心灵的吧成为都市人的精神依赖.同时,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象征着小资情调的各色"吧"里更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吧文化"为作一种时尚消费文化,唤醒了人们的潜在消费欲望.应对目前蔚然成风的"吧文化"进行冷静的理性分析,以便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民众的文化生活,效力于健康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的发展需要处理好与“三贴近”原则的结合“度”问题,以便在发挥新闻传媒喉舌作用的同时能够积极介入现时代的社会生活,成为真正的民生话语类型。民生新闻的这一诉求也就意味着要在新闻素材、报道方式、舆论监督等方面保持与社会生活的有效对接,谋求自身的现实有效性,进而成为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并趋于成熟,经济新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目前中国政府提出"改善民生",为"民生视角"的新闻报道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广泛受众。大势所趋,媒体应以"民生视角"来报道经济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为"民生视角"的广播报道提供了借鉴。而"小角度"报道、"百姓立场"关注、"零距离"解读和"大容量"覆盖则是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新闻日日睇》是广州电视台著名的民生新闻栏目。它在品牌塑造上的主要手段是准确定位和题材本土化、语言方言化、立场平民化,大打亲民牌;叉注重通过跨媒体和其他社会活动对节目进行有效推广,使节目在短期内成为品牌。由于同类节目的竞争加剧,及该节目自身题材的局限、过于追求本土化和平民化等因素,该节目品牌出现了进入衰退期的迹象。要保持民生新闻节目的生命力,需要提升其格调,妥善处理媒体在政府和市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陈寿《三国志》中因没有记载诸葛亮的《梁父吟》辞,由此引来近千年争议。笔者认为:诸葛亮之《梁父吟》,实与汉魏时期传承汉代乐府关系密切,而记载于唐人书中的辞也是不容置疑的。汉魏文人好借乐府旧题改制新诗,乃一时之风气,且他们的乐府诗中,又往往透出悲凉的感情。这是历史现实所为,还与当时人叹息人生易逝,生命短暂情感一致。诸葛亮好为此悲凉之辞,乃时风影响,反映出他珍惜生命的思想,向外传达出励志有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政治媒体化是当今媒体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揭示了新闻媒体与政治治理不可分割的关联,政治越来越受媒体的控制,媒体也演变为政坛的"斗秀场".美国学者Timothy Cook把制造新闻与政治治理的不可分割性称为"政治媒体化".在政治逻辑下,媒体的所谓客观性、独立和自由、媒介权力的实质等,都是值得怀疑的;在媒体逻辑中,大众传媒似乎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第四种权力".渠道畅通的政治表达是社会民主的重要标志,"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政治秩序已经形成.大众传媒可以创造出健康的舆论空间,为更合理的政治决策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