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殷商时期的帝对风、雨、雷等自然天象有控制权,也有随意降予商王国自然灾害与人事灾害的主动权。帝与殷商时期的一些自然神和商王的先祖有上下统属关系,帝是商人崇拜的至上神。殷商时期所崇拜的帝不享受祭祀,其与商族无血缘关系。商代至上神帝的信仰源于人们对天空至高无上神秘力量的敬畏。  相似文献   

2.
夏商周三代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鬼神世界观范式。第一种大致产生于仰韶文化时期,持续至殷商早中期。此时生业问题是主要问题,人们主要崇拜自然神,川泽山林被认为是鬼神世界之所在。第二种鬼神世界观范式在龙山时期出现,成熟于殷商早中期并结束在周灭商前后。在这一时期,阶级问题是主要问题,祖神地位逐渐居于自然神之上并进而融合自然神。而鬼神世界之所在也从川泽山林转移到宗庙中。上帝是祖先世界的最高神明,他只与其后裔殷人交流,商王室以此有了不移的天命。第三种鬼神世界观范式是周人宗教改革的结果,周人将上帝与鬼神世界高升于天,以天地分割了人神世界,使上帝不能以祖神的身份居于殷人的宗庙中,以此打破殷人对于天命的垄断。也就是说,三代鬼神世界观经历了一个范式转换的过程,上帝绝非一开始就在天上。  相似文献   

3.
探讨商代帝的原型可以从其字形入手。古今学者视帝字为形声字、会意字或象花蒂之形、草人之形诸种观点均有可商榷之处。帝之字形象身穿华服头戴冠帽之人 ,本义不是谛、蒂、天帝、或者草人 ,而是人帝。帝神之原型是商人的远祖帝喾 ,随着商族的繁衍壮大和商王朝的建立 ,帝的信仰群体扩大 ,神权职能增加。帝有三次角色转换 :人———商族的祖先和首领 ,变为人神———商族的祖先神 ,再变而为上帝———商代的至上神。  相似文献   

4.
一、殷人对天的崇拜《中国史稿》提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时说:“天”字在商代一般只用为“大”的同义字,如“天邑商”即“大邑商”,“天乙”即“大乙”或“太乙”,没有神秘的含意。周人才把天奉为有意志的人格化的至上神,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捏造理论根据。(P.273)  相似文献   

5.
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鹿”、“鸟”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广泛存在过的原生型信仰形态。“鹿”、“鸟”二兽也是阿尔泰语系萨满教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神偶和标志。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资料,古今阿尔泰语系诸族的“鹿”、“鸟”崇拜具有较多的图腾信仰典型特征,如“图腾祖先”、“图腾徽记”、“图腾牺牲”、“图腾禁忌”、“图腾艺术”等。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鹿”、“鸟”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区、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6.
从武乙射天看商代的人神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代的鬼神信仰保留有较多的原始性,殷人的敬鬼事神还没有后世人为宗教的欺骗成分.从商代晚期武乙射天开始,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慢于鬼神的现象,这是社会发展、殷人认识水平提高后的进步现象.传统观点认为殷人尊神是神道设教、愚弄民众,慢于鬼神是商王的无道行为,这些观点是不符合商代社会的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7.
殷周之际,政治与文化发生了剧变。这种剧变的背后是精神信仰的冲突。殷商崇拜以帝或上帝为代表的自然神,带有宗教的性质;西周则崇拜以天或天命为代表的人格神,具有理性的光芒。相较之下,西周更注重外在的天命与内在的德性之间的互应,并用"以德配天"的方式进行思想教化。由此来看,西周的思想中已有人文的因子与人性的觉醒,这为"轴心时代"的思想大解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帝、天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异源到合一,是帝、天关系演变的基本线索.帝之原型是商人的祖先帝喾,天之原型是周人的祖先天鼋,二者的演变轨迹相同,都由氏族祖先神变为华夏至上神.帝、天的本质共性是:皆原始父家长权威在神界的延伸和升华,也是远古部族英雄崇拜的投射和提升.周代帝、天融合,但帝、天的融合并非在西周立国之初突然发生,而是自商王朝鼎盛之时小邦周对大国商的文化歆羡和文化认同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9.
一、老庄申韩合传是学术源流的廓芜正本司马迁疏理、排比老子、庄周、申不害、韩非合为一传,阐明道术学说造端于老子,显露于韩非,庄周、申不害过渡而已,从学术源流上进行了归类,这是合传的首要原因。传统意识的“天”观念,在殷商时代即产生了。不过,这时是称“帝”或“上帝”。殷商以降,帝字逐渐为天字取代。如《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大雅·蒸民》则说:“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尚书·汤誓》  相似文献   

10.
侗族的原始信仰,经历了自发盲目的阶段。本文以侗语地区绝大多数侗族先民的原始宗教观和宗教文化为主要内容,对侗族信仰文化,略作论述。侗族地区原始宗教崇拜主要有,以祖母神“萨”为核心的祖先和英雄崇拜,泛神论的自然崇拜,以及种类繁多的图腾崇拜。其中,又以对“萨”神的崇拜最为普遍和广泛,历时最久,所崇拜和信仰的内容最为丰富,祭祀仪式也最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上古史和上古文化研究中,黄帝已被多数研究者看作上古时期出自西部华夏集团的氏族首领.然而材料分析表明,殷商宗教是黄帝传说的发祥地,而黄帝的前身则是神话传说中的天神帝俊.在殷人的宗教信仰中,太阳鸟帝俊是上帝的化身;帝俊或帝俊之子帝鸿经殷代方帝祭祀系统,最终在与其一脉相承的齐宗教中转化为黄帝,而田齐取代姜齐并向土著齐人靠拢,以及稷下之学的发展,则是黄帝传说扩展开来的主要动力.帝俊从最高天神坠落为氏族英雄,改变了人类上古宗教一般的发展趋向,造就了独具特点的中华文化.黄帝起源的研究最终将导向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2.
白族本主信仰概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又称为土主、景帝、文帝、灵帝、皇帝、圣帝等。白族语原称为“武僧”、“武僧尼”、“东波”、“阿老”、“阿太”等。本主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 白族本主信仰已有很久的历史,它是在古代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据传唐代蒙氏在洱海区域建立南诏国后,在其统治的区域内赐封“伏羲山河清邦景帝”,“灵伏夷镇河圣帝”、“金马名山至德景帝”。南诏王室还“以神明天子为国步(本)主”。本主信仰在唐南诏时期产生后,经过大理国王室的倡导和巩固,到明代已经非常广泛并形成体系,一直在白族社会中被继承、沿袭下来。  相似文献   

13.
苗族傩神崇拜(或傩神教)是苗族在其特殊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多神崇拜中层次最高的、但又尚未成熟为人为宗教的一种特殊宗教形态。在其内容上与儒教文化大相径庭,是一种典型的乐感文化。一、建构在此岸世界的“上帝”观念,是苗族傩神崇拜具备乐感文化特质的前提条件。世界上各大宗教的共同本质特征是信仰上帝,信仰超自然的存在物,都认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宗教哲学认为,神不仅有一神论与多  相似文献   

14.
羌族古老的万物有灵观到多神信仰,始终没有迈进人为宗教的门槛,其信仰中的神灵还是一个较为朦胧的概念,很多时候都统称为“阿爸瑟”或“木比亚瑟”。“阿爸”是对祖父以上前辈的尊称,“瑟”指神;“木比亚”为天,两称可分别意译为神或天神。从神这个最原始的基本信仰核心出发,另有出现于其后的专称家神、火神、山神、青苗神等。围绕着神灵信仰,羌族对神灵的祭祀主要表现形式为祈神的许愿与报神的还愿。许愿还愿活动又分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私祭和以村寨为单位的公祭。羌族一年一度的公众还愿大典,各地有祭天、祭山、祭神林、羌历年等不同的说法,这一方面说明了这一重大民俗活动的多元复杂性,同时也要求我们作进一步的分析,正确揭示其潜在内蕴。为此,本文拟从羌族的祭坛、神树及其信仰观作些剖析。  相似文献   

15.
释“帝”     
历代学者对古籍中的“帝”以及与之相关的“王”、“后”等字解释或模糊不清,或有明显失误,对古史的研究造成了很大影响.文章以殷墟甲骨文及相关文献为据,论证了“帝”的意义的演变过程殷商及其先的神本文化条件下,“帝”皆指神;其与人王以及作为人王称谓的“后”不应混为一谈.“帝”指上帝、天帝是西周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16.
浅论阿尔泰语系民族"鹿""鸟"图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鹿、鸟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广泛存在过的原生型信仰形态。鹿、鸟二兽也是阿尔泰语系萨满教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神偶和标志。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资料,古今阿尔泰语系诸族的鹿、鸟崇拜具有较多的图腾信仰典型特征,如图腾祖先、图腾徽记、图腾牺牲、图腾禁忌、图腾艺术等。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鹿、鸟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区、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7.
试论湘西苗族信仰的宗族意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族信仰的宗族意识大致可以从这样四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以宗族为祭祀单元;二是跨宗族的个人交往不得与本宗族的信仰互相冲突;三是个人的社会生活也必须与宗族信仰合拍;四是个人荣誉感来自于本宗族的宗教信仰并与本宗族信仰相关系。一般说来,不管是在哪一方面,苗族信仰都强调要对得起宗族的祖先,不要冲犯祖先神。我们可以从苗族信仰的宗族意识上看到苗族的图腾祖先崇拜意识的投影。  相似文献   

18.
试论宗教的二重性杨静宗教是一个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性的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其复杂性、包容性体现在它“既是观念的,又是礼制、献祭、禁忌和‘塔布’;既是道德和法的规范,又是物质实体、造像、‘物神’、偶像、圣像、寺庙、修道院;既是为之献身和苦心...  相似文献   

19.
对《诗·生民》中姜“履帝武敏”一句,历来多所穿凿,本文从姜所处之母系社会的文化氛围出发,结合地下考古史科,论证了诗句之“武”字实为“母”字,姜所祀实为郊之神。这位郊神乃为姜姓氏族之图腾祖先,被姜那个氏族奉为先妣、高母。她实际就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类高母女娲。由此,本文提倡应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传说。  相似文献   

20.
医巫同源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巫同源”现象不仅出现在原始社会时期,而且还存在于文明较为发达的奴隶社会.从出土的甲骨文材料看,殷人已经具备了疾病起因的三种观念:一、天帝降疾;二、鬼神作祟;三、蛇虫致疾.在殷人疾病观念形成过程中,巫人(贞人)的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周灭殷商后,巫的地位下降,医工分离逐渐取代了医巫同源.扁鹊提出“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的观点,继承了殷人疾病现的理性因素,同时也是周文化取代殷人“重工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