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关联性分析表明:北京市产业结构正向着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方向发展,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就业扩张。但是,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是影响北京市扩大就业的重要方面。因此,在继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的同时调整优化就业结构,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之与经济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北京市的就业压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将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将引起就业方式的转变。在此情况下,高等教育如何适应这一转变,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无疑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知识经济的出现将对传统就业方式提出重大挑战,实现就业领域的多方面转变,具体表现在:1就业结构的转变。农业经济时代,劳动者大多沿袭小农经济的自然就业方式,依靠人力或畜力在土地上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第一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工业经济时代,在产业革命的推动和市场化的拉动下,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依靠机械力从事生产,工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战场;知识经…  相似文献   

3.
赵慧娟  魏中龙 《创新》2021,15(6):73-83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就业的影响是一种"创造性破坏",具有替代效应和抑制效应.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会带来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但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文章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机理,建议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健全职业培训体系改善供需匹配度,加强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教育水平,提供良好的政策治理体系支持,完善与新就业形态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新基建释放"数字红利"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4.
刘文勇 《求是学刊》2007,34(6):82-87
自从2002年中央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就业问题之间的矛盾成为必须要解决的"瓶颈性"障碍。本文将老工业基地就业问题基于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背景之下进行了探讨,明确总结了现阶段黑龙江省的三次产业以及工业内部的就业结构性特征,并结合国外典型就业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就业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童玉芬 《求是学刊》2007,34(5):49-54
劳动力的需求状况是决定和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而它本身的变化也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本文使用最新统计数据,采用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对北京过去20余年劳动力需求变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从北京的经济增长规模、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北京劳动力过去若干年来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影响,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最后从战略高度提出了相应的增加就业需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学术界就我国的人口、劳动力过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都认为,劳动力供给过剩,就业将是90年代和下个世纪前一两个年代的大问题,也认识到就业与经济增长、投资等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经济发展方式也密切相关。那么,经济怎样增长和发展,才能使劳动力就业问题解决得好一些呢?有必要从理论上分析经济增长速度、投资、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对劳动力人口需求、就业水平、失业率等等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其中一些问题的计量实证研究在理论上提供一种方法。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劳动力人口的就业水平又是由经济增长和发展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所决定的,其中经济增长决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即需求水平;而经济发展决定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容量。  相似文献   

7.
经济结构调整与扩大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导致部分职工下岗。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结构性失业 ,就业很合乎逻辑的是结构性就业。因此 ,必须通过调整就业结构、拓宽就业思路、搞活就业形式等办法 ,相辅相成地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和再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增长方式看大学生就业解困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加强效应.但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一定能带来就业的高速增长,不同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并不总是表现为一致性.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既有金融危机冲击、毕业生总量增多等表面因素影响,又有深爱就业结构之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选择等深层因素制约.短期采取积极就业政策只是应急之需,确立以就业优先为原则的经济发展方式才是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技术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发现: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实产业结构变动不是影响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原因,而实际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也没有显著的影响。协整检验表明二者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互动关系。黑龙江省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产业政策,使经济增长尽快实现由依靠增加投入的粗放型方式向依靠结构转换的集约型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韩国妇女就业结构出现了一种非稳态趋势,这种非稳态是由固定期限工作、非全日制工作和租赁工作等涉及妇女就业的非固定类型所引起的,而这种趋势是韩国公司为了对经济环境中的内部和外部变化作出迅捷的反应而采用的劳动力灵活性策略所造成的,包括韩国在内的新兴先进国家正在经历着不同避免的历史性转变,在此转变中就业结构已经变为权宜类型的就业。然而,每个国家的劳动力利用故略主要依赖于该国诸如价值观、劳动力管理结构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在内的社会特性与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城镇化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政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中坚持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城镇化战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在推进城镇化战略中进一步重视公共政策创新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同步解决好"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的问题,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支持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好这些问题,明确政府责任至关重要.应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集权"与"放权"的关系,并重视政府的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之一是实现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其实质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和选择.人才是生产要素中最富能动性的要素,如何在既定的人力资本条件下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行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一个深层次课题.只有全面提升东北区域内劳动力素质和人力资本,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良性互动,才能实现东北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  相似文献   

13.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稳定的工作岗位,在整个国民经济就业结构中始终发挥着“稳定器”的重要作用.影响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就业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宏观经济和行业特性三个方面.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的成熟对大型工业企业就业增长的影响在动态趋势上呈现出明显的蓄势递增效应;在产品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宏观经济因素的波动对就业增长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行业规模、单位产值利润率和技术进步等行业内生因素是影响大中型工业企业就业增长的主导因素.长期看,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进而巩固和扩大劳动力要素的市场需求,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基础.同时,提高职业教育的投入、大力扶持职业技能培训行业的发展也是缓解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带来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也会对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就业数量上,FDI时黑龙江省就业影响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没有拉动就业量的增长;在就业质量上,FDI对黑龙江就业有促进效应,改善了就业水平,并推动了就业结构的转变.为利用FDI提高黑龙江省就业水平,建议:将就业效应作为选择外资的一项指标;通过生产型服务业扩大就业量;充分考虑外资对本土企业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外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青年是劳动力资源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与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一样,我国也面临着青年劳动力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如何促进青年劳动力就业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亟须破解的一大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使城乡劳动力就业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既给青年劳动力就业带来阵痛也创造了机遇。只有牢牢把握机遇,尽可能减少阵痛,才能使庞大的青年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劳动力资源的要求推进教育改革、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强化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社会责任、提高技术工人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是促进青年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经济增长初期,能源的投入能够带动经济快速增长;而当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能源本身的不可再生性,能源消费的各类问题开始得到关注。基于此,文章构建我国29个省区市19902012年面板数据库,并运用协整分析、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及完全修正OLS和动态OLS方法,考察在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干预下,影响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所有影响能源消费因素中较为主要的因素,且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及其就业量的高比重也是能源消费量偏高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则相对较弱。此外,政府干预在长期内并不理想,不但没有实现既定节能目标,反而促进了能源消费的增加。因此,政府应更多地通过技术进步、自主创新等实现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与此同时,通过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来间接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郑吉昌  夏晴 《浙江学刊》2005,(4):187-191
当前浙江经济已经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浙江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面临许多挑战.本文从分析浙江产业结构特征出发,认为浙江正在逐步走向"服务经济时代",发展服务业对浙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服务业有助于浙江在"工业化后期"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助于浙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有助于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有助于浙江解决就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8.
吕亚军 《创新》2012,6(5):116-121,128
目前越南青年的就业数量不足、就业结构欠佳、就业基础不牢。归根结底,其原因在于越南发展与就业的矛盾制约青年就业需求的满足,就业市场非均衡的二元化发展状态制约青年就业质量的提升,教育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影响青年的职业胜任能力。对此,越南政府采取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推进教育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等举措来促进青年就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比转轨前后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和失业率、女性就业结构与性别工资差距的变化,对转轨期前苏联东欧地区的女性就业变迁进行了分析,揭示出转轨期这一地区妇女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及两性不平等的显性化。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中后期,我国乡镇企业的高速增长扩大了对农村剩余劳力的需求,1984—1988年短短4年间乡镇企业新增就业人数达4341万人,年均递增1085万人。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大大加快了农村非农化的进程,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城乡就业结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然而,好景不长,自1989年始,乡镇企业就业连续两年呈现负增长,到1991年底,就业虽略有回升,但仍远未达到1988年的水平。乡镇企业就业增长徘徊的局面,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拟对此进行若干实证性的理论分析,以探求加快我国乡镇企业就业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