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8):54-62
基于2000—2012年相关数据,综合运用Tapio脱钩模型和LMDI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增长及驱动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可得出结论:一是长江经济带工业碳排放量增速趋缓,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相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二是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经历了脱钩到挂钩再到脱钩的过程,对能源的依赖由弱到强再到弱,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由集约到粗放再到集约。三是劳动生产率主要是驱动工业碳排放增加,其次是劳动力总数因素;能源强度是抑制工业碳排放增长主要因素,劳动生产率的驱动作用大于能源强度下降的抑制作用;能源结构、碳排放系数、劳动力地域结构对工业碳排放先抑制后促进,但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交易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国际两大碳排放交易市场(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以其各自独特的运作模式成为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典范。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应在碳排放交易模式、节能配额制度以及惩罚措施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应对气候变化: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承担的减排压力相当大。国际节能减排措施主要有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本文在介绍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的国外实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两者的特点,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不同时期我国应采取不同的减排手段:在短期我国宜先开征碳税,促进企业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但长远来看,碳排放权交易措施应成为调控主导。  相似文献   

4.
论碳排放博弈与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活动导致碳排放急剧增加,从而导致地球气温上升。按照现在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在210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达到将近1000ppm。世界各国合作从现在起到2050年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额将不超过8000亿吨。如果发达国家在1990年水平上碳排放减少80%,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会维持在450ppm。在2050年以后,全球进一步合作继续减排,到2100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则将维持在540ppm。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碳排放总量不断攀升的同时,碳排放强度却呈下降趋势.本文首先使用因素分析法分解出影响江苏省碳排放强度的效率份额和结构份额,结果显示效率份额对碳排放强度的下降起主要作用,结构份额对碳排放强度下降的贡献不明显;然后本文对影响碳排放强度的效率份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技术进步和城市化水平会降低碳排放强度,而劳动力转移和对外开放增加了江苏省的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交易是人类利用市场力量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尝试,分析碳期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动态相关性,有利碳排放交易策略的制定。本文利用DCC-MVGARCH模型,分析主要股票市场与EU ETS碳排放期货价格的联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主要的股票市场对EU ETS期货价格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动关系,且是单方面的引导关系,印证了股市反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波动影响碳排放期货市场的需求这样一个动态联动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满洪  池熊伟 《江淮论坛》2012,(1):31-38,195
交通部门CO2排放量约占CO2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发展低碳交通是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扩展Kaya恒等式,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把1991—2009年中国交通部门的c02排放量分解为9种因素的加权贡献,并对每个时间段和每个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交通部门CO2排放量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为城镇化水平、第三产业总值占二三产业总值的比重、人口总量,主要负向驱动因素为单位GDP交通周转量、单位交通周转量能耗、单位城镇人口的二三产业总值、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度;(2)通过深化资源税、燃油税等税制改革,加大低碳技术的补贴力度,调整燃油经济性标准等管制政策,加快燃料结构“低碳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CO2排放;(3)交通部门CO2排放量增加的深层原因是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和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因此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平衡区域问的交通设施投资,加快运输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是CO2减排的有效途径;(4)单位城镇人口的二三产业总值、第三产业的占比、单位交通周转量能耗是抑制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因此,从长期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短期内降低单位交通周转量能耗,是实现CO2减排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00-2020年中国工业行业相关数据,构建了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0.03%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同时将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为受历史惯性和市场影响较大的非控制性因素和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促成的控制性因素两大类,非控制因素采用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进行预测至2030年,控制性因素由2030年目标数值逐年逆推得出,经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中国工业碳排放量将于2026年达到峰值,随后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高位但低幅波动状态;(2)在非控制变量中,工业增加值轻微下降,制造业人数先下降后回弹,能源消费量持续上升,发电及供热总效率明显提升;(3)在控制变量中,人口总数、城镇化率等对工业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正向作用,但影响程度较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的条件下,工业碳排放量会降低,影响程度较前述变量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1978-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经济效率因子是第一大因素,其中能源强度和经济发展为人均碳排放正向驱动因素,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为人均碳排放负向驱动因素;人口水平因子是次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均为人均碳排放正向驱动因素,国际贸易和能源价格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 ,许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其投资不足。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越来越比物质资本重要得多。知识经济、全球化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树立鲜明的人力资源意识 ,把人力资源投资成本和人力资源会计问题放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工程的重要位置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回归分析、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等计量模型对广西出口贸易和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可知,碳排放量与出口贸易额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商品出口对碳排放量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对碳排放量的单位冲击具有持久的正向反馈效应,即从长期来看,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带动了碳排放量的增加。据此,广西在出口贸易发展中,应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出口贸易向低碳化转变;提高低碳技术水平,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等等。  相似文献   

12.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2006-2010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产品生产中的隐含碳排放量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山东出口产品生产中的隐含碳排放量大幅减少,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总量中的比重较低,碳排放量的减少主要得益于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抵消了出口规模扩大的碳排放效应,出口行业结构的变化推动了隐含碳排放量的增加。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四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东岳论丛》2017,(5):118-124
通过回溯《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历程,说明形成国际上两种碳交易机制的历史根源,基于两种碳交易机制的特点,总结归纳出碳交易市场价格波动的整体规律,短期碳交易价格受配额供求关系的影响显著。从企业层面来看,其价格波动过程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之间的消费替代弹性相关、也与不同行业的碳边际减排成本相关;从宏观层面来看,与碳交易初始配额的发放量、惩罚机制和环境监管机制相关。通过总结国外碳交易机制的价格波动的特点,本文提出在政府稳定碳交易价格的过程中不要过度干涉,保持碳交易价格的正常走势,利用补贴、CDM机制辅助碳交易市场的减排功能,使得市场机制发挥其应有的效率。另外,在碳交易市场运行过程中,要实时监管并搜集交易数据,从而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先导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优化的Laspeyres完全指数分解方法,对1994~2010年我国工业部门39个行业的碳排放进行了分解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要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重点,其次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特别是加大开发新能源的投入力度是实现我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博 《天府新论》2011,(6):51-55
我国控制碳排放的工作,首先,应当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减少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积极转变政府的经济发展思路,加强促进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力度;其次,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较为先进的低碳技术,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并继续积极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最后,应当注意并重视不同地区间所存在的差异,对于排放程度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在解决措施的重点与力度方面应当要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7.
边际减排成本与中国环境税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促进减排和低碳转型的角度看,在确定碳税税率时,其大小要足以影响和改变排放者的行为,才能体现环境税的制度价值。短期而言,可以执行无差别的碳税政策;长期来看,碳税税率应适当调高,且因行业而异。征收碳税在短期会对工业产出造成负面影响,但影响幅度很小;征收碳税促进碳强度减排的作用明显,有利于2020年实现国家承诺的40%—45%的碳强度减排指标。对某些重化工行业,仅靠征收碳税不足以降低碳强度,应辅之以其他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被公认为在低碳经济下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立法问题已成为法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为了保障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法》势在必行。我国已有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为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应在原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从交易原则、交易制度、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内容、交易程序、法律责任、救济途径等方面展开立法研究,从而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农业生产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低碳化发展的要求下,高效率低能耗的低碳农业成为农业生产的新趋势.福建作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应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有必要通过C-D生产函数的计算,得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药使用量、实际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量是福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碳排放系数计算发现,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山区的农业生产碳排放存在着区域差异,继而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低碳农业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结合河南省1978--2010年间的样本数据,采用协整分析、VECM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碳排放与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