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婕 《民族学刊》2016,7(2):21-29,98-101
格尔兹在《尼加拉》一书中呈现了“剧场国家”这一政治类型和国家形态,实际上这是深受印度文明影响的古代巴厘印式王权.作为神圣王权的一种地方形态,尼加拉的核心问题无非是19世纪巴厘岛的国王们是如何以仪式所产生的辉度来对抗继嗣关系中不断衰降的等级.格尔兹虽然发现了等级衰降与国王辉度源于至上神的神圣性这一问题,却忽略了婆罗门祭司作为知识群体在巴厘社会中的作用.王权理论视角下,巴特与兰星分别以知识生成和二元宇宙论回应了巴厘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等级问题.因此,从神圣王权、等级制度和知识形成的理论入手来重新考察“尼加拉”,或能帮助我们找到理解巴厘剧场国家的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2.
杨友孙 《民族学刊》2022,13(11):89-101, 151
“少数群体”的认定和承认问题,是和“少数群体”界定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问题。在欧洲,对“少数群体”成员个体身份认定,逐渐认同了“自我认同”原则。而在集体身份方面,欧洲通常采取国家认定或承认的方式。不过,欧洲国家在认定和承认族群集体身份时,门槛过高、缺乏“识别”过程、主观进行族群归类、添加一些附加条件等特征或不足。对此,有必要将“少数群体”的标准区分为“核心特征”和“外在条件”,将“在族群、文化、宗教或语言方面有异于主体民族”“表达了维护群体身份的意愿”作为认定或确定少数群体存在的“核心特征”,而将“公民身份、居住时长、人口因素”作为“少数群体”存在的外在条件。“核心特征”可以确定“少数群体”的存在,而“外在条件”则作为少数群体获得某种特殊权利或优惠的资格。  相似文献   

3.
Ethnos(民族)和Ethnic group(族群)的早期含义与应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英文ethnic是希腊语ethnos拉丁化的形容词形式 ,对应中文的直译可理解为“族”或“族的” ,属于人类社会“族类共同体”应用范畴。该词在英文中没有形成名词形式 ,在与group连用后形成了复合名词ethnicgroup形式。在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以后 ,ethnicgroup一词在美国和西欧国家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流行开来 ,用以分析这些国家基于种族、民族、语言、宗教、文化、习俗等要素基础上的“认同群体”。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ethnicgroup这一术语在世界范围流行开来 ,在引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时 ,中文翻译为“民族”、“民族集团”、“种族”、“族裔群体”和“族群”等 ,其中以“族群”最为通行。但是 ,学界在研究和应用这一术语时 ,缺乏对ethnos及其派生的ethnic和ethnicgroup源流的关注。本文就这一术语在西方国家早期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的含义演变和应用情况做一梳理 ,并指出了这一术语的流行属于西方国家“族类政治化”裂变的产物及其表现出的“后现代”话语的特点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这一术语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作一铺垫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社会文化人类学若干热点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文化人类学”一词经过多年的沉寂后 ,在 2 0世纪 90年代方才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内地学术界 ,此前更为常见的是“民族学”、“民族研究”、“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90年代后期 ,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形势下 ,作为跨学科的一个研究热点或社会学的一个分支领域 ,社会文化人类学又取得长足发展。本文拟就近年来该领域的概貌和一些热点问题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5.
<正> 有人说她是“哈宝傻瓜)”,而更多的人却说她是创业者、实干家。她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描述了“铁姑娘”的历史;谱写出“店老板”的乐章,编织着“企业家”的花环……她叫向满云,龙山县洛塔乡一位普通的土家族妇女。共和国第一个春天,向满云出生在洛塔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封建遗毒的禁锢和家庭生活的清贫,她没有能够上学。从小就在自然界的风风雨雨里摸爬摔打,放牛、砍柴、打猪草……艰苦的磨炼铸就了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品德。  相似文献   

6.
云南藏区的“藏回”,是不同族群在长期交往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保留着一部分对回族的认同,但在生活习俗乃至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已经深深的被藏化或者汉化.本文将以云南省德钦县升平镇为例,采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介绍“藏回”群体在当地的历史渊源与生活状态.我将指出,在理解这种现象的时候,需要区分“身份证上的族别”、“心理上的族群认同”与“生活上的族群习俗”这三个概念.我也将指出,对社区生活的参与和依赖是回民逐渐“打开自己”的重要原因,同时,他们也在家庭与清真寺中保留了一片自留地,使传统身份与文化得以延续.最后,结合相关论述,探讨这种“地方化的伊斯兰教”出现的原因,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一个国土辽阔、族群众多、历史悠久的古文明大国,自鸦片战争后在各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下被动地走上从传统的帝国体制向现代民族国家体制的转型之路.清朝治下的中原地区与边疆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在内外各种矛盾交织作用下经历了无数冲击,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大陆才得以重新建立统一的行政体制并迈入经济现代化进程.20世纪50年代直至70年代,在政治斗争和“土改红利”的基础上,阶级情谊和对共产主义幸福生活的共同追求克服了传统的族源、语言和宗教藩篱,中国各族精英人士与基层民众之间一度建立起情感相通的阶级认同,“祖国山河一片红”,各族人民热情歌颂共产党和毛主席.  相似文献   

8.
王助 《世界民族》2001,(3):11-18
新喀里多尼亚曾是法国的殖民地,1946年成为法国的海外领地.20世纪60年代起岛内开始爆发有组织的独立运动并于肋年代进入高潮,不断出现剧烈的政治暴力活动.1988年的马提翁协议和1998年的努美阿协议为新喀里多尼亚问题的政治解决奠定了基础.从1998年起,新喀里多尼亚将经历20年左右的过渡期,在2014—2019年期间,新喀里多尼亚将举行一次全民公决,以决定新喀里多尼亚将是一个“独立国家”,还是一个与法国联盟的“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9.
论一些人类学专门术语的历史和翻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来有关“人们群体”(groupofpeople)的术语混乱在ethnicgroup、ethnicity、nation和“民族”、“族群”、“国家”这两组术语相互关联的方式问题上 ,说汉语的和说英语的人类学家之间在认识上已经出现了相当大的混乱。譬如 ,在中国从 2 0世纪50— 80年代的民族识别工作已经完成之后 ,很多英语作家 (Harrell 1 990 ,1 995;Gladney 1 991 ;Diamond,1 995;Mckhann 1 995,等等 )还在以这项工作所定义和确定的单元并不是真正的ethnicgroup为由来攻击它。实际上 …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阿拉伯人是以色列的少数群体,最初为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后没有逃亡的巴勒斯坦人。历经近60年的变迁,以籍阿拉伯人在方方面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这无法掩盖其内心难以名状的伤痛。他们处于既无法融入以色列犹太主流社会、又被阿拉伯大家庭所遗弃的尴尬境地。以色列的犹太国性质及所推行的政策是导致以籍阿拉伯人在以色列国内处于“二等公民”地位的基本原因。面对未来,以籍阿拉伯人又面临着成为“以色列人”还是“巴勒斯坦人”的两难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本土学术话语中的“民族”概念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古代“族”的概念以及“族类”观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群体分类体系.近代“民族”的使用始于西方术语翻译和汉语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变,明显受到西方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理论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与苏联模式长期在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围绕民族译名及民族形成问题出现过几次论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对民族概念的讨论日益朝解构和多元反思的方向发展.综而观之,中国本土民族概念的传统导源于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强大的包容性使其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宽泛、使用灵活的独特话语体系.目前学界对民族国家与现代民族国家的使用不够规范,建议把民族国家作为特指性概念专门指称西欧早期民族国家,而把现代民族国家作为泛指性概念,用来指称所有时期和类型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2.
以“双百”方针的提出为背景,1956年的小说创作新潮确立了“干预生活”的批判现实主义姿态,从而打破了50年代初以颂歌为主调的文学创作模式,开辟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新维度和新思路。这一创作新潮的出现既是“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精神的再生,同时也是建国以来重新确认知识分子角色的一个重大尝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及实务在国内不断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工服务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热门话题.在比较分析国内外不同时期关于“民族社会工作”理论成果基础上,结合笔者扎根青海牧区开展社工服务的经验,提出了应避免以单一的民族区域或民族群体作为界定“民族社会工作”的前提条件,而应采用“在地知识”及服务场域作为“民族社会工作”界定的要素,以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期对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唯灵论”即今之“超心理学”(苏联学者易名为“脑电波传感”)是研究所有超常现象即现代科学知识所无法圆满解释的生物体现象的学科。它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出现的,到本世纪70年代在全世界已经有240多个心灵学研究所和学会。很显然,热衷于超心理学研究,与愚昧、迷信不能相提并论。 鬼神之事源远流长,人类迄今为止的全部文化不能不说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它的种种现象应怎样看,如何作出科学的解释,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鬼魂现象研究》运用超心理学、人体学、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努力破译种种鬼魂现象的奥秘,提出了一个论点:世人通常所说的“鬼魂现象”(即偶尔所见的“死人影像”)极有可能是自然界中某种磁场作用的结果。行文基本上做到言之有据,自圆其说,发人深思。本着“百家争鸣”和文责自负的原则,刊载此文,期以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当你作为旅行者访问一个国家,检查员就会让你填写一张登记表,并检查你的护照。按照惯例,首先要问:“你是什么种族?”最适当的回答当然是“人类”。这是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属于人类,而人们的共性又大于个人之间与群体之间的差异性。然而,“人类”这个回答却不是对方所要求的。“种族一词指的是人类存在中的一个无庸置疑的事实:人们的体质是不相同的,尤其是体质的差异是因地区而不同的。甚至若干世  相似文献   

16.
宋人称生活在西南羁縻州县之外的溪峒民族为“生蛮”,其生活区域被称为“生界”,这主要是为了区别交纳赋税的省地熟户.大致来说,宋朝政府将西南少数民族群体划分为生、熟两大类,这种主观上以“差序格局”观念区分西南少数民族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或维持其在西南地区的主权.但生、熟蛮及蛮汉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几乎抹杀掉两者生存环境的差异,熟蛮异化与生蛮归化,致使生界在其变化过程中模糊不清.宋代西南地区羁縻政策的多元化,使得生、熟蛮的身份并不以其实际生存地域来确定.宋代文献中的“生界”,并非一个单纯的地理称谓,而是一个融合了政治文化的族群边界,一个融通了价值判断的文化界线.  相似文献   

17.
民族的概念在东南亚居住着众多的民族,他们彼此有一定的联系,创造了各自的历史。“民族”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作为学术用语,学者们的用法却不尽相同。在此,我把“民族”一词作为与ethnos”、“ethnic group”或“ethnic unit”相对应的概念而使用。《民族世界史》主编之一冈正雄是这样讲的:“ethnos是语言相同、文化——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全部生活领域(经济、社会、宗教、艺术、文化等)的生活方式——的性质相同、信奉同一祖先、主张内婚、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单位体,是历史上居住同一地区、持有同属一个群体的意识和感情的人的群体。”在此,我无意对民族的概念展开讨论,只举出包括冈正雄和我在内的许多民族学学者(人  相似文献   

18.
月会 《民族论坛》2006,(5):10-13
“农民工”是近20年来在中国社会开始流行的一个专有名词。从词语内部构成上看,这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词语,以“农民”作为定语来修饰后面的中心词“工”,这样的语词结构昭示着“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身份上与城市工人的差别。因为被冠以“农民”的前缀,他们得不到城市宽容的接受,是一群游离在城市里的无根的“边缘人”;因为被冠以“农民”的前缀,他们艰难地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面临着种种歧视与不公。2006年初,在21世纪论坛“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题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永海提出应尽快淡出“农民工”称谓,将之与城镇职工一视同仁;通过为农民工正名,使之尽快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继而,在今年“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也大声疾呼:摈弃“农民工”这一称谓。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表示异议,认为此举对于改善“农民工”境遇毫无意义。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境遇到底有多尴尬与艰难;为农民工正名,究竟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课题还是一个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伪问题,本期论坛以此为话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东北三省的朝鲜族大量流入山东半岛.以青岛市为中心的山东半岛已成为我国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外朝鲜族居住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青岛市的朝鲜族是一个以定居为目标的事实上的迁移群体.他们整体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政策和法律意识较强,经济生活上已由“依赖性的适应”阶段逐渐向“自立性的适应”阶段过渡,因而争取合法权益的愿望也较为强烈.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族群的形成、适应和发展状况的考察,以及他们对当地政府诉求的剖析,探讨在目前我国社会大背景下“流动的少数民族”和“属地化”的民族工作之间的矛盾,公民意识和民族意识的关系,以及城市民族工作需要坚持的理念或原则等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在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分类研究时,提出了著名的格栅,群体图式.论文通过分析道格拉斯的相关著作,分析格栅和群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嬗变,以及道路拉斯等学者在对格栅/群体图式不断修正和完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并检视这一图式如何从仅仅作为一种文化认知方式上升为一种文化理论的.最后,论文探讨了这一图式所具有的解释力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