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主管蒙藏事务的部门首脑,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的遴选,不仅与国民政府内部的权力格局和面临的时局有关,也与蒙藏问题本身的演变相关。而且,委员长人选的更迭也反映出国民政府对蒙藏问题的重视程度及其治理蒙藏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罗卜藏丹津事件后,为了削弱和硕特蒙古的势力,强化清朝中央对青海蒙藏民族的控制,清朝在政治上实行了蒙藏分治和“扶番抑蒙”的政策,其结果是经历雍正、乾隆、嘉庆到道光元年,青海蒙古族不仅人口锐减、牧地日缩,且民众流离失所,生活极度贫困;而藏族则人口与牲畜数量剧增,蒙藏两族从清初期的“蒙强藏弱”变为“藏强蒙弱”.为了拓宽生存空间,自嘉庆朝开始,居住在黄河以南的藏族各部就不断向黄河以北迁徙.这既冲击着清朝划定的“北蒙南番”的居住格局,也使蒙藏地区社会局势动荡不宁.那彦成基于当时情势,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经济封锁政策以保证青海蒙藏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简论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政府在拉萨设置的办事机构.虽然只存在了十几年,而且人员不多,但是这一机构在民国时期的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中,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民国时期中央在西藏行使主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和这一机构的设立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进行分析,简要阐述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的历史作用,从另一个侧面来重新看待国民政府西藏工作的成绩与失误,以及其内在的历史惯性.  相似文献   

4.
从族际通婚这一视角来分析海晏县蒙藏民族当前的族际关系演变情况,可以看出海晏县蒙藏民族通婚自90年代以后日益增多,蒙藏群众对族际婚姻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从海晏县蒙藏民族族际通婚的现状及蒙藏通婚关系和谐发展的原因着手,就蒙藏族际通婚对蒙藏民族关系的影响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宝山 《中国藏学》2004,(3):102-107
本文以<余氏历代家谱>为依据,结合有关史料,以"蒙藏关系"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余氏蒙古族的渊源、进入康区的原因以及在康区的事略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论证和描述,清晰地展示了一支入居藏区长达300余年,但在蒙藏民族交往的历史上却一直寂寞无闻的特殊蒙古族群体的历史脉络,在一个全新的概念上,丰富了蒙藏民族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17世纪的蒙藏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清朝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统治,被誉为“湟北诸寺之母”的青海佑宁寺,以高僧辈出、著作宏富而驰名蒙、藏、土等地区,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佑宁寺在宗教方面的历史贡献前人已有著述,本文则试从其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佑宁寺在密切蒙藏关系、清中央王朝对蒙藏地区的统治所起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的生命法思想、公平正义的理念,对清代中国蒙藏地方法制理念、行政立法、军事立法、刑事立法、经济立法、证据制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整体上促使清代蒙藏地方立法逐渐文明化,为清代国家的西部政治法律整合提供了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8.
黄教的纽带,促使蒙藏关系的发展。由于黄教在蒙藏民族中逐步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西藏和蒙古的黄教信徒,崇拜黄教首领达赖喇嘛,加以神化,成为偶象。蒙古、西藏封建贵族为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都想把这一偶象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蒙藏各政治势力,围绕真假六世达赖,在西藏的政治舞台上大动干戈。看起来是维护真六世达赖,反对假六世达赖的斗争,虽然是披上一件宗教的外衣,实际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政治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风云变幻,在蒙藏政治关系史上留下了令人难解的一页。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仅从蒙藏各政治势力掌握六世达赖这一偶象展开的斗争,发表一点见解,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9.
凌兴珍 《民族学刊》2021,12(8):62-78, 127
随着列强侵略中国边疆领土和谋取中国边疆教育权危机加重,中国边疆传统教育落后与以教育统合国民的民族国家建设需求矛盾日渐突出,晚清朝野士绅发出了“蒙藏回教育,急宜筹备”的疾呼,提出了“兴学为办理边务第一要务”和以“同化主义”为“蒙藏回行政方针”、以“语文统一”为“蒙藏回教育行政方针”的主张,并从边地兴学与内地兴学主旨差异角度探索了蒙藏回教育发展的路径、次第与方法,为以蒙藏回为主的边疆教育由传统寺院经堂教育向以汉语文和科技知识为主的早期近代学堂教育转型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决策基础。晚清以蒙藏回为主的边疆早期近代化学堂教育起步,既得益于学部与理藩部的重视和统筹推进,更得到边地督抚大臣的高度关注与强力推动,中央和地方之间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互动与合作共同推动边地学务发展的格局,旨在达成合满汉蒙回藏苗夷为一体、以汉语文和汉文明沟通融合蒙藏回诸民族言文思想的民族国家建设目标。这一转型起步,尽管在各边地的进展与成效并非整齐划一,但却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实践意义和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0.
1642年顾实汗打败藏巴汗并在拉萨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这在西藏地方历史发展进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事件.但在甘丹颇章政权的性质和地位问题上,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并有明显盲点.文章从蒙藏历史文化传统和当时具体情境出发,试对这一问题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蒙藏关系史上,蒙古汗王曾与黄教领袖两次结成神圣联盟,即:明中期,土默特俺答汗与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结盟;明末清初,和硕特固始汗与五世达赖四世班禅结盟。这两次结盟对青藏高原的政局和蒙藏关系的走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个中原因,是蒙藏关系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以己见,对蒙藏僧俗贵族的两次结盟原因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12.
马福祥是近代以来回族官员的一个杰出代表.其在清末随仲兄马福禄镇压农民起义起家,每每在关键时刻与清政府和民国中央政府保持一致,先后在宁夏和绥远主政,并在晚年担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先后处理过十三世达赖与塔尔寺僧众冲突等一系列蒙藏边疆纠纷和事务,其善于运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为维护边疆统一、稳定及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马福祥关于蒙藏治理思想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其最大的特点是正视现状,能从根本上寻求解决途径,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修建“高原铁路”的建议,而这些思想又集中反映在其著作《蒙藏状况》及一些文章与演讲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依据<五世达赖喇嘛传><清内阁蒙古堂档>等藏、蒙文史料,通过考察喀尔喀右翼的关键性人物阿海岱青和温布额尔德尼珲台吉在西藏的活动,探究17世纪前期喀尔喀右翼与西藏关系的历史原貌.指出在喀尔喀左翼土谢图汗部崛起之前,喀尔喀右翼在与西藏的关系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这一以往蒙藏关系研究中所忽视的史实,揭示了17世纪前期在西藏复杂的政局中蒙藏关系发展的另一端.  相似文献   

14.
马啸 《青海民族研究》2007,18(2):133-138
清代前期对蒙藏民族地区的成功施治,堪称历代中央政府处理这一地区政治统辖关系的典范,素为后人所称道,也为研究者所重视。20年来,史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成果主要体现在治理的指导思想、基本政策、具体措施、管理机构、统治效果等各个层面。对之进行必要的总结,尤其进行以治理西北蒙藏地区为重点的梳理与评析,指出不足,不仅从整体上对于深化治理蒙藏地区的研究十分必要,也对西北民族史、边疆史、区域史的研究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五世达赖喇嘛取得藏传佛教教主地位,壮大了格鲁派,成为蒙藏精神领袖,获得了很高的威望,对喀尔喀、卫拉特诸部,产生了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五世达赖喇嘛对清廷的尊奉,也加强了喀尔喀、卫拉特诸部对清廷的向心力,稳定了蒙藏地区和平局面,为清朝最终统一北部、西部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蒙藏事务局及其对藏政的管理(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 ,藏学界和史学界对于民国初年设置的蒙藏事务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史料的不足。本文利用近年刊布的原始史料 ,探讨民国初建、政权鼎革之际 ,蒙藏事务局对藏的施政管理 ,以说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该局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以及民国政府对西藏行使主权和日常行政管理都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 ,藏学界和史学界对于民国初年设置的蒙藏事务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史料的不足。本文利用近年刊布的原始史料 ,探讨民国初建、政权鼎革之际 ,蒙藏事务局对藏的施政管理 ,以说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该局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以及民国政府对西藏行使主权和日常行政管理都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蒙藏民族关系源远流长,自13世纪上半期蒙古王室与西藏地方正式发生政治联系以来,在这大约7个半世纪的历史长河中,蒙藏两族人民关系密切,友好往来,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蒙藏关系史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是以波浪式向前发展,有低潮阶段,有高潮阶段.而较特殊的是这些高潮阶段,似以宗教和政治为经纬交织而成.或者说,蒙藏关系历史长剧的若于高潮场面,是由蒙古汗王与西藏宗教领袖,合台演成的,既闻马蹄噔噔,又见香烟缭绕,威武壮观,动人心弦.例如13世纪上半叶的阔端宗王与萨班法主,13世纪下半叶的忽必烈皇帝与八思巴法王,16世纪下半叶的俺答汗与三世达赖索南嘉措,17世纪上半叶的固始汗与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及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等等,他们合演出一幕幕史剧,共建成一座座丰碑.此种情况,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可能是独具特色的.下面仅就蒙元统治者利用萨迦派代理吐蕃、喇嘛教成为蒙古族的主要宗教信仰、蒙藏两族政治宗教势力的进一步结合等方面,谈点肤浅意见,并乞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正>青海民族大学星全成、陈柏萍撰写的《藏传佛教大活佛系统与清朝治理蒙藏方略》一书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从藏传佛教及其高僧与清王朝关系的视角来探讨清朝中央政府治理蒙藏地区的方略,旨在揭示藏传佛教僧侣在清代为维护蒙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统一做出的积极贡献,为  相似文献   

20.
《蒙古佛教史》是蒙古族学者固始噶居巴·洛桑泽培用蒙藏两种文字撰写的一部蒙古佛教史.自藏文本以《霍尔却穹》为名刊行后,先后有德文译本、日文译本问世,国内则有陈庆英、乌力吉的汉译本.《蒙古佛教史》是记述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早期著作,其史学价值:一是开启了蒙古族学者以藏文撰写蒙古族史的先河;二是承袭了藏族史学传统,以藏传佛教史为主线记录蒙古族历史,续补部分增入的则是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业绩及蒙古高僧大德的弘法活动,由此可见蒙藏文化交流的基础在于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