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中学班级科学管理体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是人才的摇蓝,班级管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以系统论观点为指导,以《中学德育大纲》为准则,按照教育原则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建立以民主管理为前提、以目标管理为核心、以班规管理为保证的中学班级科学管理体制,并落实到位,才能促进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教育对话”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基于对独白式班级管理方式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它不仅是一种师生之间形式上的言语的相互交流,它更蕴含着一种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要有效地实施“教育对话”,班主任应具备以下几个先进的教育理念,即:平等、尊重、民主、服务。  相似文献   

3.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学生进行量化的考核管理,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尝试。为提高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实效和班级管理水平,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笔者尝试对班级实行量化考核管理。“班级量化考核管理”就是利用强化原理,把教育要求和行为规范的内容量化为一定的分值,对班级学生进行考核记分的一种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是衡量学生各项指标完成程度的尺子,它将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精神健康。所以"培育精神健康的学生"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战略目标。理论研究表明,如果班级文化健康,学生就会有健康的行为表现;反之,不健康的班级文化,就会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必然性。如果班级出现了顽童,只要班级文化向健康的方向转化,顽童也会停止问题行为。创造健康的班级文化,是学生精神健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认为精神健康的班级有三个要素,第一是民主和谐,第二是积极进取,第三是良好的习惯。我校在"健康班级"建设中致力于"精神健康"培育,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民主"意识,班级建设的起点研究发现,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对于其成员而言是一种重要的情绪支持、正常的情感依赖,有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健康的班级所形成的积极的人际关系氛围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班级人际关系友好、和谐,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和支持,其归属感、尊重、自我价值等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其心理健康水平就容易提高,积极的个性品质就容易形成。学生在这种健康的班级里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5.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引导者、教育者、合作者。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做到:善于营造班级“和”的氛围;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了解学生的要求,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大话班规     
班规是对师生行为进行有效约束的制度,好的班规可以约束学生的言行规范。同时,它对良好班风的形成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班主任因此可以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7.
对于学生成长来说,良好的班集体可以成为一个成才的熔炉,班风不正的班级可以成为一个染缸。生活在什么样的集体里,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甚至能影响他们一生发展。新时期的班集体应该是一个和谐、有生命力、好学习的班集体。和谐、有生命力的班集体是一种民主公平、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班级。建设好班集体对于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对于班主任的工作、乃至学校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班级是大学学生管理体制中的基本单元,传统的"保姆和家长"制班级管理模式不适应社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提倡班级自治的管理理念,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和大学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成员交出部分"权利",给予班级管理团队"权力"的同时,构建班级管理监督委员会,班集体行使"监督"与"决定权",形成既渗透"民主"与"民权"的理念,又具有权力制约的大学班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孕育大学生智慧和技能的沃土,创新班级管理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创建了一轴三维四翼的自为式班级管理模式,即通过目标导航、制度护驾、民主管理、自主发展等路径实现学生自发、自主、自信、自强的自为式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10.
吴云清 《新天地》2011,(9):163-163
班级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内在的发展要求,关注每一个活生生的学生个体。班级活动是人本化班级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载体,一切有效的教育管理,必须要重视开展以学生需要和兴趣为基础的活动,真正体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营造高尚而先进的精神文化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宗旨。要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其关键是班 主任须明白这一工作的责任、作用,从而在开展工作时,自身才能注意处理好几方面的问题,进而组建强有力的班委 会、团支部,树立良好班风,构建和谐班集体。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管理班级是班主任必要掌握的一门技巧。本文从如何对待和处理违纪学生、如何批评学生、如何营造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环境,以及培养班干等方面来谈论管理班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班级”作为组织单位,在形式与意义上都发生了变化。班级源于欧洲的“班级授课制”,传入我国后,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班级”制度。现代大学的发展,给“班级”这一词汇注入了新的活力,“班级”的概念也随之宽泛化,其社会性功能不断削弱。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任务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个人内心的财富,而且使每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这句话的精神无疑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合格+特长”的人才。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班主任,其管理班级、  相似文献   

15.
听证制度作为公平、公正、透明的体现,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目前,听证制度主要适用于学生处罚方面,针对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例如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有些学生过于功利性,有些学生自卑被动,班级听证制度是否能对其影响,增加学生的受尊重程度,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班级参与热情,很少有作者去研究。本文主要采取班级学生调查和查阅国内外论文、资料的方法,探索什么样的班级听证制度有利于班级问题的化解,班级听证制度对学生权利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指导意义,班主任助理制度在班级听证制度落实中的重要作用等,从而得出班级听证制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班级是高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目前,一些高校班级中因学生个性差异大、学分制的实行以及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班级成员交流不够深入,班级凝聚力不强.在高校新生班级建设中应用班级团体辅导这一新模式,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分享体验,促进成员沟通,解决他们的共同困惑,加强班级凝聚力.班级团体辅导应该在新生班级形成之时就开始介入,可以从培养领导者的素质、设计恰当的辅导方式、选择合适的辅导主题等方面着手,让其在班级建设的关键时期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廖鹏程 《百色学院学报》2006,19(Z1):129-131
班级学生都有尖、中、差三类,而中间类学生占大部分,教师常用的是“抓两头带中间”的管理方法,但这不利于人才培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既抓“两头”,又重视对中间类学生的了解和培养。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是做好班级工作和学生思想工作的责任人,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榜样和引导者.要做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就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深入学生,协调各方关系;民主管理,善于教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共青团是青年学生中最先进的群众组织。当前 ,高校共青团在班级建设中的先锋、桥梁、纽带作用普遍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本文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特点 ,提出发挥团支部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就应当提高团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加强团组织的自身建设 ,正确处理团支部与班委会之间的关系 ,充分发挥团支部在班级建设中的政治核心和校园文化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模式——"班委轮换制"的工作模式的成因,工作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效果,以期为当前高校的班级民主化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