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新花 《新天地》2011,(12):48-48
在教授中国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摸索着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同时更被中国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所折服。我们徜徉在诗词的海洋中撷取着智慧,感受着芬芳,栖息在它的臂弯里渴望着做一个有诗意的人。  相似文献   

2.
复兴诗词浅议杨伟群由于中央领导的部署,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活动中,充分动员文艺界和传媒,向全国人民,向世界华人,宣扬毛泽东诗词,影响颇大。毛泽东诗词堪称大雅之作,乃复兴诗词的伟大先驱和旗帜。它使我们有如在诗词领域的天安门广场,看到指引通往诗词复...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朱德、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叶剑英、陈毅、陶铸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驾驭传统诗词艺术的行家里手。他们在极其繁忙紧张的政治、军事活动的间隙,浩歌以骋怀,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诗词艺术杰作。这些诗词,是作者们在战争年代里风云变幻、戎马住您生活的真实记录,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堪称史诗和诗史。其中的若干名篇、名句,概括凝炼而又气壮山河,抵得上洋洋洒洒的万字宣言。在我们阅读和欣赏这些诗词的时候,会从中获得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如果从诗词美学的角度考察这些诗词,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词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技巧,熏陶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士。我们学习这些诗词,熟读成诵,能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如果能在作文中恰当地模仿使用.就可以充实作文的内涵,使文章文采飞扬,妙笔生花。那么,怎样在文章中巧妙使用“诗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5.
论毛泽东诗词的崇高美刘玉贤我们每读毛泽东诗词,便象面对着崇山峻岭,面对着大海怒涛,面对着天翻地覆,我们的心灵,便感受着一种无限的崇高美。在美的分类中,是分优美和崇高的。优美的对象,博克说它是小巧的,光滑的,娇弱的,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的。优美给人的审美感...  相似文献   

6.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成长繁衍与对森林的利用密不可分。对森林的采伐是森林利用的第一步。中国历代有以伐木为主题的诗词,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伐木者的构成、伐木的目的,可以探究作者蕴含于伐木诗词中的情怀以及朦胧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文人墨客关于建筑名胜的题咏,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而且赋予了这些建筑名胜更高的欣赏价值,也促成了旅游建筑名胜诗词文化的形成。文章以古诗词为线索,分析和探讨了建筑名胜与诗词及诗人之间的联系,使我们更加全面地去感受建筑名胜诗词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用典是中国古典诗词一个重要的特点,诗词中频繁用典素有掉袋书之称,在宋词中用典,往往成为作家才学的展示手段,典故使词在内涵上增添了许多文赋的色彩。它成为苏轼“以文为词”的突出表现——苏轼词中典故对于以文为词具有深刻的文体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谈到学习毛主席的诗词,我想大家都会不期然而然的有这样两种感觉:一是幸福感。因为毛主席的诗词乃是毛泽东思想的诗化、形象化,它不仅和毛主席其他经典性的论著一样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而且与此同时,还给以我们巨大的美的享受。另一是自豪感。当学习这些诗词的时候,我们不能不特别意识到毛主席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伟大的诗人,我们不能不以有这样伟大的“多才多艺”的英明领袖而感到骄傲。当然,这种骄傲也是属于全体进步人类的。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文艺创作曾提出如下的要求,即“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毛主席本人的诗词,便正是这二者高度  相似文献   

10.
毕中信 《社区》2014,(11):16-16
中囝诗词的发展阶段,我们习惯称为唐诗、宋词、元曲。到了清代好像就只有了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漾初的《二刻》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等笔记体小说,而诗词似乎没有它的前朝那样有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爱情诗词代有绝唱.但受封建思想影响,许多人都不愿去研究它,实际上这些爱情诗词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古人的婚恋观。这些爱情诗词大致可分为描写婚前男女相恋相交、婚后的感情变化、悼亡三方面。同时,男女作家笔下的爱情诗词是有差异的:男作家笔下的爱情多代言体,时有艳遇或与妓女的恋情,爱情诗词只是他们诗词创作中的一个方面,而女作家则多自叙传,抒发的大多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爱情诗词几乎是女作家创作的全部。再者,受时代影响,爱情诗词先秦时表现为大胆质朴.汉多怨女弃妇的悲诉,魏晋南北朝适情任性,唐乐观向上,宋缠绵徘恻。虽然不同的时代爱情诗词的特点不同,但从这些爱情诗词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已有现代情爱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古典诗词的经典地位和功能既在下降,也在变化。通过古典诗词社会功能和时代意义变迁的考察,我们将会发现古典诗词在当下的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和现实意义。毫无疑问,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诗词鉴赏课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构建民族文化品格、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卓有成效。这不仅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也是开设诗词鉴赏课程最重要的核心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三十年来毛泽东诗词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尽管毛泽东诗词的总体成就很高,但在不同作品之间以至一篇作品中也还存在着瑕瑜互见、成就不一的情况,不应人云亦云,作矮子观场式的盲目颂扬。文中结合具体的事例对毛泽东诗词研究中的种种失误进行了论列辨正并分析了造成失误的原因。笔者希望恢复毛泽东诗词的本来面目,将它作为艺术品(而非圣经,天书)来对待,希望毛泽东诗词的研究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只有这样,毛泽东诗词的真价值才会被真正发现。推而广之,有了实事求是的文艺批评,我们的整个文艺事业也才会有广阔的前途。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诗词大多是出自女儿之手,这些诗词呈现出一种香软的美学格调。它对烘托小说气氛,刻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家们认为,“五·四”以后的文学史是新文学发展的历史,因此当今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均忽略了旧体诗词的创作。这种对旧体诗词的偏见形成于“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并为作家和政治家所强化。然而,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旧体诗词的形成与汉字的特质密切相关,千百年的历史又使它对中国人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五·四”文学革命后,旧体诗词虽然被新诗挤到诗坛的边缘而失去了正统的地位,但它仍然顽强地发展着。它有一支可与新诗相抗衡的诗人队伍,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这股潮流一直贯穿在20世纪的始终,并呈现出起伏的发展态势。它在思想与艺术方面的成就也不逊色于现代新诗。旧体诗词虽然是一股支流,但它具有与作为主流的新诗并驾齐驱,一同发展的历史地位,不应为20世纪文学史所忽略  相似文献   

16.
用典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一种写作技巧,它能够使诗词在有限的文字中,增加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使作者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使诗词语言典雅凝练。读者透过这些典故,不仅能够深刻体会作者含蓄、深沉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学到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诗词》(下简称《诗词》)是一颗灿烂的艺术明珠,是中国半个世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一面镜子。它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瑰丽多姿的艺术形式、雄浑奔放的英雄气概,为我们描绘出一轴轴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画卷,给人们以巨大的艺术享受和无穷的教益。 《诗词》问世以后,国内外许多诗人、作家、学者做了大量的注释、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自六十年代以来,这种研究工作一年比一年“左”,“四人帮”则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关于它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给翻译带来了新的视角。通过分析发现,意象图式理论和框架理论为古典诗词翻译提供了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9.
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由于古典诗词的讲授者未能谙熟诗词创作之道,而使讲 授一直不尽人意。要改变此种现状,既需从整体上把握诗词,更需从诗词创作 的角度,以诗人之心解诗。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诗人的典型心 态、诗人情绪的传达方式、诗词的言外之意。此外,还需引导学生具体进行诗 词的创作,从做人之道来悟诗道,以我之眼来观诗,用诗化的语言来解诗。只 有做到这些,才能既传诗味,又能拉近古典诗词与读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罗海军 《新天地》2011,(12):256-256
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从诗经汉赋到魏晋文风,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音,精彩纷呈,璀璨夺日。古典诗词散发着经典文化的深邃意韵,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为实施美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审美源泉。因此,我们应积极探寻古典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审美元素渗透到学生的阅读行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