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已经处于独生子女逐渐登上社会舞台、担当社会责任的时代了。但独生子女们将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是否具有慈孝精神,这关乎家庭的幸福与否、社会的和谐与否。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等的慈孝精神,必须从中小学抓起,而以班主任为主导的班级德育教育融入慈孝文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从某种角度说,爱就是包容、理解、鼓励。“包容”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崇高精神。泰山不辞沃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理解”是春天的暖风,冬日的阳光。人与人之间,因为有理解,才会有心灵的沟通,理解万岁!“鼓励”如和煦春风,能使人迷途知返。一位教育家说过:“给我一声鼓励,我能改变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3.
<正>成功始于合作,合作始于信任,信任始于理解,理解始于沟通。在领导工作中,同下属沟通是进行思想交流、情感表达、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和桥梁,是实现队伍精诚团结、和谐共事的有效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行为就是一种特殊的沟通行为。受群众欢迎的领导,都是重视沟通、善于沟通的高手。(1)什么是沟通?沟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呼唤两种精神,一种是科学精神,其核心是智慧;一种是人文精神,其核心是情感。我们学校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智教育。情智教育的内涵,其一是情感,就是我们的教师要爱学生,爱教育,这是根本;其二是智慧,智慧和知识不同,知识从外到内获取,智慧从内而外生成;其三是和谐,情感和智慧和谐交融,以情促智,两者和谐共生;其四是发展,情智教育最终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所以,我们应把赏识教育带入课堂教学,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美…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呼唤两种精神,一种是科学精神,其核心是智慧;一种是人文精神,其核心是情感.我们学校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智教育.情智教育的内涵,其一是情感,就是我们的教师要爱学生,爱教育,这是根本;其二是智慧,智慧和知识不同,知识从外到内获取,智慧从内而外生成;其三是和谐,情感和智慧和谐交融,以情促智,两者和谐共生;其四是发展,情智教育最终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所以,我们应把赏识教育带入课堂教学,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该感恩自己的国家和社会,感恩自己生活在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给自己所在的国家、政府、城市、企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用自己的感恩之心为社会和谐尽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底蕴是和谐。文化主要是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精神文化是文化的精华,和谐文化就是一种精神文化。和谐文化是一种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圆融。它的基础,是尊重事物的多样性,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重视。教师是和谐校园的生命和活力所在,也是精神和力量所依。作为一名教师,要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已任,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现在幼儿园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成长上显示出很强的优势,如健康、活泼、聪明、求知欲强等等.但也必须看到另一方面,很多独生子女表现出自私、任性、不合群、不爱劳动,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出现这些问题,我们没有理由去责备孩子,相反,这倒是由我们的教育造成的.不少教师为了避免出事故或者是怕幼儿做不好自己的事反而添乱,便不让幼儿自己动手;很多家长溺爱孩子,一切包办,这样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幼儿的依赖性格.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养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做好员工的说服教育工作时,要善于把握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既耐心细致又善于学习,既有科学精神,又懂得统筹运用,  相似文献   

11.
<正>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服务窗口,无时无刻不发挥着承上启下、联络左右、沟通内外的重要作用。衡量单位内部和谐与否的重要指标、重点参数就是看办公室的内部管理和相关人员是否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要求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重视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交流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并使学生学会合作,增强责任感、合群性,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在相互交往中加深理解,沟通和包容,在交流、交往中表现出尊重和信任,懂得成果的分享,克服过去在传统教学中被扭曲的竞争意识。笔者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企业领导者的亲和力是其自身素质修养和人格魅力的外在表现。在企业管理中具体表现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理解人和事,注重协调沟通。最重要的是能够善待员工,对员工怀有宽容之心,理解、尊重员工,体贴、关心员工。领导者的亲和力能激发团队精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企业和谐发展。说到底,企业领导者亲和力就是发挥个人魅力影响力,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是企业的灵魂和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一位优秀教师的宽容、尊重、理解并真心爱孩子,老师多一点爱心,我们的孩子们也一定会带给你预想不到的惊喜。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应高于友爱、齐于母爱。本文作者就自己多年来教导学生的经验,详细说明了如何“用心引航”教育学生。师德就体现在对学生深深的、不图回报的爱。廉价的爱是要什么给什么、真正的爱,不是你帮他点火取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让他自己去打柴:给他火柴,让他自己去点燃生命的火焰。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现在幼儿园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成长上显示出很强的优势,如健康、活泼、聪明、求知欲强等等。但也必须看到另一方面,很多独生子女表现出自私、任性、不合群、不爱劳动,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出现这些问题,我们没有理由去责备孩子,相反,这倒是由我们的教育造成的。不少教师为了避免出事故或者是怕幼儿做不好自己的事反而添乱,便不让幼儿自己动手:很多家长溺爱孩子,一切包办,这样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关键在市委,首先在常委会班子。要建立和谐包容的同志关系。包容才有和谐。尊重才能包容,相互包容,和谐共事,才能干事。要树立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戒骄。就是要看得见自己的不足,听得进不同意见。戒躁,就是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为党和人民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了几节课,参加一些讨论,读过了一些文章后,竟然有了想说说“和谐”的冲动。尽管时下大家用“和谐”说得多的还只是社会与家庭的问题,但它却实实在在是一个独具时代意义的字眼。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人才,和谐人才出自和谐教育,所以,和谐既是社会的追求,也必然是教育的追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构建和谐,才能使学生在轻松、自然、和谐的环境里获得全面发展。该如何理解“和谐语文教学”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8.
李勇 《决策导刊》2006,(2):38-39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关爱老人是关系到一个人成长、关系到社会和谐的重要家庭美德。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当前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大多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家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父母、长辈、他人的责任感,很多学生表现为依赖父母、自私自利,追求时尚,不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在学习生活中对待他人缺乏爱心,对待自己缺乏独立意识与责任,日常的一般德育工作方法很难触及他们的内心深处,因而效果欠缺。面对当今时代发展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基础道德教育,从学生孝敬自己的父母、关心爱护他人等基本的道德习惯入手,改进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为此,从2004学年以来,我校在学生中开始实施“孝心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缓解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方式和方法。方法分析当今社会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各种表现及特点,阐述不和谐医患关系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结果通过健全医疗保险机制、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增进患者的理解和包容、健全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可显著减少医疗纠纷。结论鉴于医患关系的特殊性,要求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环境和流程,努力使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20.
生态化班级管理要求教育者以生态学理念来考察班级内部的多个生态因子,使其相互融合、共生发展,推动学生群体“生态人”的转化,最终创设共生共荣的班级管理和育人情境,进而形成一种和谐包容、多元共生、积极进取的育人氛围,全面提升育人效果。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依旧存在师生沟通渠道不畅、班级生态化环境缺失、班级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生态化班级管理方式的构建有利于营造健康和谐、团结协作的良好班级氛围,对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