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果学生掌握了查阅、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的方法和技能,其实是为学好语文打下基础,所以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基础教学。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不可忽视高年级词语教学,应让学生做到“四个自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造孽”和“遭孽”这两个词语,从语音、词义、词性和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证它们是两个音近而义不同的词语,以便人们使用时能正确地加以区分,从而准确地运用这两个词语。  相似文献   

3.
“个”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与词类的搭配相当自由。“动 个 ……”中“个”后面的成分既可能是一般的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也可能是抽象的不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还可能是表示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谓词性词语。如果“个”后是一般的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大家一致同意“个”为量词,这时的“个”与其他位置上的“个”无异。可是,如果“个”后是抽象的不可个称的体词性词语或谓词性词语,人们的观点不太一致。作者用普通话、方言和古语相结合、印证的办法,得出“动 个 ……”中“个”后无论是体词性词语还是谓词性词语,“个”都是量词,同时也指出这一位置上的“个”在表意上有别于其他位置上的“个”。  相似文献   

4.
香港与澳门两地的华语有着高度的共通性,它们的共同的词语被称之为“港澳词语”,其构成主要包括:港澳共同区域词语、港澳共同外语借词和港澳共同粤语词语。但是香港与澳门之间却有着各自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源流,这就使得港澳之间存在着词语差异,这种差异可分为“香港分区特有词语”与“澳门分区特有词语”,其类别包括:两区不同的外语借词、两区不同的粤语词语。“港澳词语”是全球华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普通话曾经吸取了不少“港台词语”,其中大部分是“港澳词语”。  相似文献   

5.
《百姓生活》2013,(8):79-80
《小学英语美文诵读步步高》本书精选53篇英语美文,所选文章题材广泛、语言地道、时代感强。每篇文章均设有“阅读航标”、“资料赏吧”、“词语点睛”和“佳句收藏”4个版块,可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知识储备、快速提高英语水平。由赫贵祥主编,大32开本,定价16.00元。  相似文献   

6.
词语教学历来为语文教师所重视.然而现在不少高中毕业学生写的文章,词汇贫乏、平淡寡味,“象个瘪三”.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心里想到了,就是形容不出来”.不然,就是堆砌词藻,重复生硬,意在修饰,实成了“王仙姑”,脸上的脂粉.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学生学过的词语太少了么?我看并不是.试想,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单就所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来说,就有几百篇,其中各类词语自然不少,经教师专门提出解释过的,其数恐怕也是可观的.为什么学生不能用上呢?我认为原因之一是教师解释太死.常见的作法,是从字典或词典中把注释查抄给学生,或把需要解释的词语列出,要求学生自查词典.总之,学生是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全没有体会到词情语味,自然不能运用.其次,教师一般只注意讲解一些较生较难的词语,而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语却有所忽视,认为“明白如话,没啥讲头”.学生也就产生错觉:似乎只有运用艰深词语,方能显示学问,落笔不凡.这样一来,一般常用的词语,学生反而不会用了.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词语根据它的语法功能可以分为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两大类.名词性词语主要是指:名词、数词、量词、大部分代词(如“我”、“什么”)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联合词组(如“学生与教师”)、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如“勤劳的人民”)、用名词或人称代词作定语的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如“会议的召开”、“他的到来”)、“的”字词组、数量词组(指数词和物量词的组合,如“三本”、“五个”)、指量词组(指示代词与物量词的组合,如“这个”、“那件”)等.  相似文献   

8.
择取《贤愚经》中“大会”、“慷慨”、“纷纭”、“喜庆”和“断绝”五个词语加以考释,以补大型词典义项不全之失。  相似文献   

9.
张弓提出的“寻常词语艺术化”理论是很有价值、富有创意的课题,但又存在欠严密、完备之处。文章认为胡宗哲对“寻常词语艺术化”的归类不当。“寻常词语艺术化”既不属于消极修辞,又不属于积极修辞,而具有独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系学生在实习期间,让中学生搞了一次《方腊起义》的翻译练习。有的中学生错把“漆、楮、竹、木耳”中的“木耳”当作了食用的“木耳”,没有想到这里的“木耳”是两个词。木,指木材;耳,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由此看来,在进行中学文言文词汇教学时,应当注意古今同形异义词语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遇到这类词语时,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细心体察,辨别异同,作出恰当的解释。这里选录了一些中学文言文里古今  相似文献   

11.
吕智英 《新天地》2011,(9):168-168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理解词语“倾翁大雨、应该、簇拥”。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与感叹号表达的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12.
当前有很多地方使用“禁止泊车”的标牌,而不是更为常用的“禁止停车”。词语的显现常有“先入为主”的现象,如果想后来者居上,除非有特殊的表达效果。“泊/停”互易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来源于外部的社会和心理原因及来源于语言内部的词语自身意义使用范围的扩大3个方面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朱丽娟 《新天地》2011,(9):153-154
本文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的实践性,阐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意义。并结合笔者语文教学实际从两大方面,对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进行了探索:在生活中理解词语、在生活中学习生字、在生活中品味美句;在生活中感悟情感、将学校活动“语文化”、将课余生活“语文化”、将社会实践“语文化”。将语文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具备得心应手的语文能力。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位各色别样人生。  相似文献   

14.
作为构词语素的“满”在中古时期汉译佛典文献中发展迅速.《汉语大词典》中多个以“满”为构词语素的词语存在书证滞后和释义不全的阙失.探讨中古时期汉译佛典中以“满”为构词语素的几个词语的形成情况及出现时代,并以此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相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吕叔湘、王海在《<马氏文通>评述》中说:“《文通》讲句读,犯了术语不够用,问题说不清的毛病。”又说:“《文通》仅仅依靠‘句’和‘读’这两个术语,怎么能不左支右细,没法把问题说清楚呢?”这些话使我们产生了一些疑惑:《马氏文通》论句读,真的就只有“两个术语”,且“不够用”吗?同时也使我们觉得,对《马氏文通》的句及论句术语作一番认真的研究,很有必要。查《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书后“词语索引”,得“句、叠句、排句、起句、结句、两商之句、反正之句”等术语1五个。查《马氏文通读本》之“词语索引”,…  相似文献   

16.
汉语涉“树木”词汇较为丰富,其中仅涉“树根”义名词就不少。这些词语主要由单音词和双音词构成,其中双音词占绝大部分。由于受到语言表达精确性和经济性等作用,古代涉“树根”义名词一直处于一个发展与更替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之中。经过发展与淘汰,到现代汉语中,“树根”已取代其他词语成为普通话中表“树根”义的最主要词语。  相似文献   

17.
要改正“轻声”发音错误和缺陷,一是要学生熟悉普通话中念轻声音节的词语,二是要学生掌握轻声的发音要领。在教学中要把握轻声的语音特性,引导学生掌握念读轻声音节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简亲属称谓词语的特点可分为六个方面:系统内部词语分布不平衡;部分词语后世消失;袭古基式词语与新生变式词语共存;语义标记和从他称的方式与基式词语构成变式词语;通过添加语义标记“男”、“女”的方式区分平辈和晚辈的性别;平辈和晚辈、直系和旁系各自排行的区分通过串联的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谈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死”易“活”难.有人以为词“海”无涯,不管怎样打基础,都无济于事;有人则认为,词语教学就是要强调死记硬背.这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我认为,词语教学有一个由死到活的过程,或曰:置之死地而后生.学生刚接触某个词时,总得了解它的含义、词性,这时“死”的东西多一些;以后经常见面,对这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所具备的不同的含义和词性都掌握了,理解得深入了些,运用起来就会灵活一点,这时,“活”的东西就多了.“死”与“活”就是这样一对矛盾.没有“死”,也便没有“活”.指望一步登天,一下子把所有词语都讲“活”,或否认记忆在词语学习中的作用,这是不现实的;忽视举一反三,忽视灵活运用,把词语教学看作讲讲、抄抄、背背、的机械动作,这就降低了词语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现代汉语中两个程度义词语“死”与“要死”,分析了它们在句法语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共性与差异,并指出“死”与“要死”分别代表了两类程度词语,它们句法语义上的共性与差异基本上也是这两类程度词语的共性与差异,文章还论证了语法化与主观化是“要死”类程度词语的双重固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