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使“齐家”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家训是“齐家”思想的载体,有着丰厚的内涵,在文化传承和人格培养中曾起过重要作用。家训中“由家及国”的教化理念,“义为利先”的中心命题,“以德教子”的重要内容,“言传身教”“严慈相济”“因材施教”“预防教育”等方法体系,对今天的道德教育仍有借鉴意义。但古代家训中也有一些封建的烙印和糟粕,对传统家训加以现代转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教化体系进行现代重构,对今天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祝嘉先生一生于书学研究 ,乎书法创作 ,在长期的书法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其书法教育思想可以概括成“相济相助”说、“全身力到”说和“读书养气”说三大方面。“相济相助”说要求学书者从深层找到各碑帖、各书体之间的互补之处 ;“全身力到”说要求习书者全身总动员 ,把笔力流露到字里行间 ;“读书养气”说要求学书者胸罗万有 ,从字内字外两方面养气。  相似文献   

3.
颜元由其切身感悟及对宋明理学的研究批判,提出了较为完备的体育思想,归结起来主要有“文武相济”、全面发展;“习行、习动”,强国强身两个方面.他还注意体育实践,他的体育思想及实践在我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育,其实质就是“爱生”。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来,犹如三春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真挚的情谊打动学生,感化学生。当教师怀有赤诚之心,而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又体验出教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真诚的爱护,就会自然地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从而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也就是说,学生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从心理上产生接受教育的渴望,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学有所成。1993年我接手承担高二(l)班的英语教学,发现有个学生,数理化…  相似文献   

5.
“法案11”(Bill 11),又称“教育法规修订法案”,是加拿大BC省政府2015年颁布的重要教育政策文件。该法案的出台顺应了BC省课程改革和学生成就提升的教育发展诉求,是BC省教师教育转向政府治理的具体反映,是该省教师教育管理一体化、合作化、优质化和对话化的重要起点,其引领的教师教育后续改革涉及了教育问责框架、教师教育运作标准和教师专业发展等重要领域,对BC省的教师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师最根本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学生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够格的社会成员,做够格的国家公民”。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于“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文教学“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课堂“活”字教学实施需从“乐”、“情”、“美”、“智”四个方面入手,发挥师生的教学互动性,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8.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底蕴深厚,其以“自然主义”为基础,以“自然人”和“道德公民”为目标,将道德教育划分为自然教育和公民教育两个阶段,倡导“顺应自然”和“实践教育”道德教育方法,展现出了对道德教育的深层次思考。辩证地看待卢梭道德教育思想,体认其蕴含的价值意蕴,有助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维护学生成长的自然本性,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汲取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精华,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树立学生本位理念、推动实践教育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教师榜样教化作用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师领导力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澳大利亚十分重视教师领导力的培训和提高,积极探索提高教师领导力的有效途径,推行“为澳大利亚而教”(Teach For Australia,简称TFA)教育改革计划,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角色定位和职业需求分别推出了“领导力发展项目”“未来领袖项目”“学会领导项目”。“领导力发展项目”的目标是培养优秀教师和推动未来教育改革的领导者。“未来领袖项目”希望通过开发教师的领导潜力、发展教师的领导才能,加强澳大利亚薄弱学校的领导人才梯队建设,持续推动教育创新。“学会领导项目”旨在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学校领导者队伍,帮助薄弱学校实现教育变革。澳大利亚教师领导力培训的主要策略包括:实行严宽相济的招募筛选机制,设计针对性较强的领导力培训内容,采取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模式,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指导和支持体系。澳大利亚教师领导力培训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应重视教师领导力培训,通过扩大教师领导力培训项目的覆盖面、构建“理论引领—实践内化—总结反思”一体化教师领导力培训模式、开发注重协作与共享的培训方式等途径来改进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人工智能在教学改革中的存在方式决定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教师,但不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会逐渐被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所替代。人工智能通过其自身算法能够实行“深度学习”,学习者学习方式成为一种自适应的学习方式。人工智能帮助学生实行个性化学习,成为教师“助教”,辅助教师教学、促进教学服务管理。只有做到“人”、“机”协同发展,提高“人”与“机”交互效率,在教学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人的价值述求,才能让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写思想的,许多学生往往在其习作中“吐露真情”,而教者则通过“学生写,教师看”这一特殊的交际手段知悉部分学生的思想有问题,有的让人尴尬。有的让人瞠目。这不仅仅是个“作文现象”问题,可以说是学生的“心病”、“症结”之所在。有言道:心病还得心药治。看来,对学生进行习作上的“思想教育”是势在必行了。这种教育,  相似文献   

12.
师爱,是一种高尚、圣洁的感情,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进展,关系到青年一代的成长,在德育工作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教师作为教育者,只有通过真诚的爱,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教师不仅要讲授科学知识,还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精心地帮助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更要创设特定的环境,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教师还应该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融化于对学生的爱之中,使学生体验到“师爱”的温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他毕生投身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勇于批判和改革,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思考今天的教育问题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就教师职业道德而言,他本人以教育实践树立了高尚师德的典范,并且对教师职业道德有深刻的认识和研究。他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精辟而独到,提出了教师要做到“无私奉献、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勤于进取、勇于创新”等思想。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者提出了教育活动与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说”,即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谁是“客体”的理论。这一理论被广泛地接受并且发展成了我国教育的基础理论。该理论把教师和学生二者对立起来,从二者中选择谁是“主体”,谁是“客体”,是对教育本质的曲解,是一大悖论。也正是这一“悖论”使我国当前教育出现了许多困惑和误区。只有彻底摒弃“教育中的主体和客体之说”,树立教师“服务者”,学生“学习者”的师生角色观,才能彻底挣脱这一“悖论”的影响和束缚,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在教师教学、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场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和坚持对学生进行主流社会价值引导,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这种要求的合理性基础在于教育的“育人”本质;其合法性基础在于“教师是社会代表”。而要将这种价值引导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与环节的实处,则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价值操持与信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也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育方法,而应是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整合。教学方法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建立在这一全新观念基础上的“四步式教学法”和“演讲试教学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愉快教育”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使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其目标是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实施愉快教育必须创设相应的环境和建立方法体系。由此必须改革目前高师“教育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教师权成逐渐淡化,学生主体意识凸显的时代,师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师生冲突,教师要充分认识其积极意义。教师的教育失当是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建立沟通机制、走进学生文化、淡化“强者”角色、做到恩威并举是化解师生冲突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陈一百先生的教师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活动的重要内容。他十分重视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师和教育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应该是“德高、才博、学勤、识远、师表”五质俱全;强调师范院校要突出自身的师范性,重视学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他的教师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师教育改革仍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生要抓住“时机”郭凤彩种庄稼要抓“农时”,打仗要抓“战机”.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教育学生要抓“时机”。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了“时”的问题,说“学其可之谓时”,强调教育要抓住“时机”.教育的“时机”就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