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教学却忽视了这种“个性化”行为,一味地“讲”,一味地“塞”,结果效果很不理想,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难以提高。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巾千万不能越俎代庖,要给学生“松绑”,放开他们的手脚,引导学生们去阅读去感悟。那么,老师应该怎样做呢?本文就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并正确运用“阅读期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各种手段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永恒的主题,《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阅读建议”、“阅读评价”等部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反复强调了朗读、诵读、默读、略读、浏览、精读等六种阅读方式。这六种阅读方式各有特点,有各自的功能和要求,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弄清这六种阅读方式的概念,正确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阅读。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无论是过去的工具性垄断,还是现在的人文性过盛,都忽略了学生学会语文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学生自主阅读。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不会阅读,甚至根本就没读,如何去谈自主理解、体验、吸收文本所蕴含的人事和景物、情感和态度、技巧和章法?这么多年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始终走不出“高耗低效”的尴尬境地,究其主要原因恐怕也就在于此。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认为语文教学改革无论怎样改,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那么,如何才能教会呢?  相似文献   

6.
结合心理学和语言学有关理论,在分析影响阅读效果的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主要的阅读教学策略,并从阅读教学程序的三个阶段“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探讨了如何将阅读教学策略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当前我国阅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首次尝试将群文阅读这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方式与传统的单本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主要从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效能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实验涉及我国中西部5个省市、6个区县共计1 231名中小学生,并使用MIMIC模型,在有效控制测量误差的基础上,对实证数据进行了量化建模与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群文阅读教学对激发学生阅读的“情境兴趣”有更加显著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对学生阅读注意力、情感体验、探索意愿、价值感知的影响更大,同时也验证了Knogler提出的“情境兴趣模型”在阅读教学领域的适用性,从而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学阅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因此,为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引入群文阅读这一新兴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者作文是“情动而辞发”,而读者阅读则是“披文而人情”。怎样“披文而人情”呢?我认为阅读时要先“沉下去”,然后“浮上来”。“沉下去”就是潜心阅读探究,“浮上来”就是有所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引导学生潜心阅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中,老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读书,但常常事与愿违,吃力不讨好,落得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放心。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就在于老师过分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创造性阅读逐渐减弱,最后,学生面对老师的指导或提问,只好干瞪眼。这正如梭罗所说的:“人总是使错了劲,于是,较好的一部分很快地便成了肥料,犁入士中。”那么,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使错了劲?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发挥作用,才能有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个人的工作体会是:教师要抓住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将学生巧妙地引进阅读教学的情境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探究性学习在我国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2003年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在《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中指出学生应“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在《教学建议》中主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探究性阅读教学这一崭新理念。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一项社会文化技能,在外语教育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然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偏重于语言和技能的训练,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阅读教学中没有重视非语言因素所致,忽视了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本文根据西方解释学的“移情”理论,探讨了“移情”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余菊会 《新天地》2011,(12):477-477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发展很有益处。阔读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更好体会出文中的思想感情。加强读的训练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种根本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加强“读”的训练,采用“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方法。本文试从“确立阅读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同学间的阅读互动、交流”四个角度展开论述,以期对提高学生语文课中的阅读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探究性阅读呢?探究性阅读是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理论为指导,围绕阅读目标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能力的阅读模式。它具有阅读目标的指向与现实性,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性,探究结果的开放性。参与人员的全体性与层次性等特点。它以课内探究为主。探究阅读的疑难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故而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重在授之于“渔”,并落实在行动。斯宾塞曾在《教育论》中指出:“给学生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要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要引导他们去发现。”  相似文献   

15.
黄应成 《新天地》2011,(12):486-487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呢?在我看来,多角度创设语文阅读教学艺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阅读过程是一种心理语言过程。本文试图通过著名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氏和著名“交互作用理论”对阅读过程的分析来探求阅读过程的内在规律。并介绍了以“交互作用理论”为依据的整体阅读法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解码过程,不仅涉及到对阅读材料的信息处理,而且涉及到包括阅读心理、背景知识等因素。阅读不是一个被动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双向交流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习者积极采用“相互作用”的阅读模式,以求把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与所读文章的语言符号相联系,从而构建文章的文字编码信息,以达到成功阅读的目的。阅读模式有利于推进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美国阅读教学原则,如: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尝受到阅读乐趣,在阅读中训练学生思维,要教会学生多种阅读方法,要实行阅读的早期训练等,给我国阅读教学提供了可兹借鉴的做法,也丰富启迪了我们的阅读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绪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实践中注重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突出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学习规律,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体现出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特点。可是,在El常阅读教学中,由于怕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理解不深、理解不透,抑或担心学生考不好,很多时候我们仍然忽视学生“个性化行为”的存在,一味地讲呀讲,灌呀灌,搞得师生双方身心疲惫,吃力不讨好。为了改变这一僵局,作为教者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彻底转变脑海中固有的不适时宜的观念。根据文本特点,驾驭文本,强化阅读探究,促进阅读感悟,以最大努力提高阅读质量与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要怎样做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依据作者的书面语言,由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理解文章中的字词、句段,进而辨别文章主旨,领会作者思想,赏析作者写作风格及表达技巧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是,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我们扪心自问:学生有多少时间阅读?学生对阅读还有多少兴趣?学生能从阅读中找到快乐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