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悲剧教育”,就是指教育者将美学范畴中的“悲剧”直接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借助悲剧具有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这一美学特征,震撼受教育者的心灵、激发受教育者的斗志、陶冶受教育者的性情,从而实现辨明是非、培养情操、提高素质之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悲剧教育...  相似文献   

2.
“愉快教育”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使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其目标是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实施愉快教育必须创设相应的环境和建立方法体系。由此必须改革目前高师“教育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以显性为主的教育方法由于过于直白和彰显,容易导致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而隐性教育由于其“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越来越被受教育者所接受。隐性教育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它要求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境。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已把德育推到了显著的地位。学校除了专门开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外,还将德育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时代所趋。1987年9月国家教委批准发行的”《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  相似文献   

5.
体验式教育关注受教育者个性化需求,旨在通过亲身体验、自我感悟、互助分享,促进其学习和发展。基于体验式教育理念构建的三阶段顾问制度体系,通过“本科生顾问计划”“本科生社会导师计划”和“研究生顾问计划”为不同阶段学生提供分层次体验式学习机制,帮助受教育者在分享互助的体验式学习网络中塑造积极情感、感悟文化传承、培养管理能力,获得心灵成长。该体系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交流,以受教育者为自主建构知识主体,有助其个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以班级授课制为唯一形式的同步教学,在德育工作中也尤为突出地表现为“等齐划一”。具体表现在:教育目标的“等齐划一”,对受教育者现有品德基础(即学情)的“等齐划一”,德育方法的“等齐划一”,更不可思议的是就连教育者的教育观也“等齐划一”;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认为德育是将抽象的德育理论要求依靠教师这个“传声筒”直接灌输给受教育者这个“留声机”;认为德育是党、团、工、妇、少中队负责人及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任务,与其他课任教师关系不大。因而,其他教师只为完成教…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一个特殊复杂的信息互动过程,每一个动态发展的传播要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沟通实效性。立足传播要素理论对沟通要素进行审视发现,这些要素存在教育者作为“把关人”职业素养不足、教育者把受教育者当作“信息接纳盒”、教育传播内容与受教育者价值期待存在差距、教育传播媒介作为“传声器”的失控以及教育传播反馈作为“反射镜”的促的海市蜃楼现象等诸多不足。有鉴于此,有必要借助“信源可信性”观点、“意见领袖”观点、“把关人”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多说法”、“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等理论与方法,从促进教育者始终保有“先进性”、引领受教育者持有对信息理解的正确方向性、保证传播内容具备主导性、体现传播方式展示技巧性、深化受教育者在反馈中的主体性等方面寻求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转变观念是先导。具体地讲,一是要由“专才教育”观向“通才教育”观转变,二是要把受教育者作为“工具”来培养的观念向把受教育者作为“人’来培养的观念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是核心;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实行学分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教学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渗透“职业教育”意味着在农村受教育者中推行过于具体针对性的职业教育隐含将一部分人固定在某个阶层的假设,并潜藏着将义务教育和受教育者导向狭窄范围的危险,这势必影响农村和农村受教育者未来的长远发展,也与中国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长远趋势相背离。要慎提“职业教育”,重要的是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仁爱”思想是提高个人修养、处理人际关系的优良导向;他的“博学多能”的教诲,是建立在把握了学术文化教育的规律基础之上的,是从“经世致用”的目的出发的;他要求学生要“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不断探索未知,是受教育者成为人才的基本途径,这些思想,对处在“信息社会”的21世纪的人才培养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本文在导师刘大文教授、程学超教授的指导下完成,谨此致谢。素质教育在我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相对于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学校存在的“应试教育”而言的。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  相似文献   

12.
对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应试教育”转入“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产生的,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崭新概念或教育模式,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过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关键是要转变教育思想,确立素质教育的目标。尽管目前“素质教育”的概念还不成熟,在教育理论界尚无定论,但仍不失为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教育多为找出错误并加以纠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然而,找出错误实际上是一个暴露自我缺陷的过程,对于有些学业基础薄弱、心理敏感脆弱的大学生来说,单纯使用纠错式教育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心理伤害,达不到理想的教育目的。教育者要通过发掘受教育者的优点、闪光点来强化受教育者正面的行为。这种赏识教育也就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正向激励法”。从大学生心理层面入手,研究如何运用“正向激励法”,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能力,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4.
影响教育成败的因素很多,而教育者能否用科学、正确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用艺术、切实有效的教育手段去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受教育者思想、言行、心理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是教育活动产生“正教育”还是“负教育”结果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从“负教育”的主要特点、产生原因等方面作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教育中贯彻实施美育教学,是新时期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学生本身的社会人格和个性人格的发展,是塑造人灵魂的有效途径。教师是审美教育的贯彻实施者,他通过对受教育者个体审美素质的培养,给受教育者实现人格的完善,心灵的和谐和培养高雅的素质,注入了灵气和活力。语文教师在学校的美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一千多年前后代教育家韩愈就提出过“文以载道”,其中的“文”就包含了美学教育的内容。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美学理论,掌握美…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法科教育模式是以“教”也即教育者为中心型构的,从教育目的到教学内容、教育的评价体系,其理念与制度层面体现的均是教育者的意志与主导,这是一种教育者主体的教育模式。由于中国社会的快速变革,支撑这一模式的诸种社会条件逐渐变迁,法学教育必然向以“学”也即受教育者中心的受教育者主体的新的教育模式转换。实现这一趋势的理性认知,将推动转换临界点的早日到来,获益的也一定不只是法科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7.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种影响,从而在受教育者的身心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的活动,都是教育。”乍一看去,教育的概念里无一“情”的字眼,细细思来,成功的教育无不闪耀“情”的风采。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它做为一个辐射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一定的环境为背景展开的。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因素对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心理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环节的平台,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内化效果。其中,情绪、情感因素对提高内化效果尤为重要,对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起着积极或是消极作用。教育者要结合受教育者的情绪状态、情感体验,适时适宜地开展教育工作,使受教育者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充分发挥积极情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催化剂”作用,实现教育内容的内化。  相似文献   

19.
“两课”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应把教育的价值放在受教育者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高校的“两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现有的“两课”教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我们应从教育观念和具体环节上改进“两课”教学,以便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美育这个词,英文为“aestheticeducation”,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其内容在于运用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手段给受教育者以情感的熏陶,其根本目的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受教育者的美的心灵,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应该是审美化的教育.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审美型的人才.美育不是一I习课程、一种教育方式,而是一种教育思想,应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渗透在一切教学活动中.在高校美育中,其具体途径主要有四种:-,对大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教育,主要是依靠开设美学课程.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