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玲玲 《新天地》2011,(10):210-210
学生面对优美的文章自然而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可能为美好的事物所感动,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可能对丑陋的现象愤恨,产生不满的情绪等。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既有思想性,又蕴含形象性,闻与道紧密结合在一起。易于感染和教育学生,对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现教育的渠道很多,可从介绍作者、探讨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创设情境、写作教学及第二课堂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胡翠霞 《新天地》2011,(9):75-75
语文课本中的优美元素很多,语文教育也处处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日本地震大海啸,缅甸地震,上万人死亡,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海啸和地震,除了震撼,除了哀叹,那更多的是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理当珍惜它。然而现实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珍爱自己的生命呢?尤其是近段时间,有关中小学生自杀和杀人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这一切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忽视了对生命意识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以文学作品为载体的语文教育,其本质与艺术教育是相通的。将语文教育渗透艺术教育中,通过给课文配插图,进行配乐朗诵,以及编课本剧等艺术形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提高想象力和鉴赏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训练语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同时也为艺术教育开辟更新、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6.
苏万尊 《新天地》2011,(8):68-68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一栏中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说明语文这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具有独特的功能。 把语文课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不是始自今日。我国封建时代,无论启蒙读物还是较高程度的教学用书,都渗透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观点。新中国诞生后,国家教委一直倡导语文教学要做到“文道结合”,即要把基础教学与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二者不可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好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逐字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使命。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素质,优化语文教学显得尤为迫切。在探索的过程中,我感到教师首先要学习新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是情感性很强的一门教学工作,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表情朗读,配乐,再现画面,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导向等方面来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朗读技巧是每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要求朗读者规范运用普通话语音创造性表现汉语的语言美、文学美和思想美,把静态的书面语转化为动态的富有艺术特质的有声语言,积极创造美的听觉形象,从而使接受者在丰富语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文章在方法论的平台上,暂且撇开普通话语音的相关问题,归纳出提高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水平的几个基本思路,以求得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1.
张淑新 《新天地》2011,(11):67-67
知识是思维赖以活动的基础,各种知识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让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知识从教材中延伸出去,或将其他知识切入进来,使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嫁接,架设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是时代使命的重托,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在学生心田上播撒美的种子,浇灌出心灵美的花朵.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学是表达的艺术,也是接受的艺术。教师要遵循美的规律,把握美的特征,营造美的氛围,利用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使教和学配合适当,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和艺术气氛,建立起教学中的双边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这个审美主体从审美客体中得到美的享受,形成师生间的和谐美,开掘出可贵的内潜动力,既培养了审美能力,又发展了智能。  相似文献   

14.
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 ,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目的 ,有意识 ,有感情地用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哺育学生 ,就可以收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之效。一、善于诱导 ,激发情感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还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爱憎、善恶、美丑产生共鸣 ,甚至得到心灵的震撼 ,从而得到教益和启迪。如讲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特别是他被打断腿之后 ,再次来到咸亨酒店 ,掌柜仍同平时一样取笑他 :“孔乙己 ,又偷东西了 !不然怎么会被打断腿 ?”孔乙己低声说 :“跌断、跌、跌…”而且眼中露出恳求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模糊思维的存在和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质,决定了模糊艺术可以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模糊艺术本身具有情境性、渗透性、启发性,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所以,在语文阅读课上,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思,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模糊不等于"含糊",我们必须本着科学的态度把模糊艺术恰当地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6.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设疑的主要实施形式就是提问。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能触及学生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从而展开思想的翅膀,积极思考、探索问题的奥秘,形成惊异、激奋、自豪感。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且重要的手段,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可见提问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凡是佳文力作,都有精当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独特的技巧,深邃的思想,正是这些才使读者受到震撼,得到启迪。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把这些渗透到教学当中,是课程改革需要注意的。所以,我在探讨写作技巧方面下功夫,将其渗透到作文教学领域,以便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下面仅就《故都的秋》一文,谈谈自己的做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从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本质、提高乐感、培养审美能力等方面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机智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机智,运用在教学中,不仅能创造性地处理好偶发事件,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具有思想性的基础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就是"教文育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更好地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一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本文主要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实施德育教育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