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乡村社会的秩序均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人民公社时期乡村秩序均衡基础的考察,区分出乡村一般秩序均衡和特殊秩序均衡的两种不同类型,并进而从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主导意识形态状况、国家行政能力三维向度将乡村秩序状况划分为八种理想类型,结合这种理想分类,本文对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秩序面临的挑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曾月郁 《理论界》2007,3(2):61-62
“乡政村治”是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而产生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对二者的博弈分析,找到一条道路。使二者能够实现良性对接。  相似文献   

3.
公社后体制下的乡村政治:变迁与重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的研究将遵循已有研究所提供的方法和理论启示,运用经验研究和规范研究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后,具体是经济上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政治上乡政权建立以后的乡村政治发展作一个客观的总体性分析。因为各地撤销公社建制没有统一的时间,因此,这里也不可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日期,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日期的话,大约是在1983年前后。公社体制下国家是通过经济组织来控制社会的(把社员编入一个个生产单位)。公社解体后,国家的政治权力就缺少了体制规定的经济依托。因此,乡村社会发生了重大分化,但公社后体制(乡体制)仍…  相似文献   

4.
论人民公社体制的组织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人民公社的组织意义作了探讨。认为公社体制是将农村个体经济地组织起来,通过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进行控制的机制。公社体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特点是社区政权化,社会国家化,虽然保证了国家的强控制,但也牺牲了乡村的自治,造成了国家对社会的过度介入。公社体制下国家对社会的强烈控制,造成了乡村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停滞和混乱,因此,其解体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乡村治理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历史上,每一次土地分配及产权归属的重大变化,最终都引致农村社会结构及组织管理制度的变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赢得农民的认同,重建了农村社会管理体制。随着农村合作化和集体化的发展,建立了高度集权的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摧毁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经济基础,村民自治成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制度。但是,土地流转和人口流动的加剧使农村社会日益开放多元,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乡村治理机制,推动村民自治逐步向新型农村社区自治转型。  相似文献   

6.
起始于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导致延续20多年的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这不仅是经济体制的变革,同时也意味着政治体制的变动。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国家采用“乡政村治”的方式治理乡村基层社会。在乡镇以下的村实行村民自治,由村民群众以?..  相似文献   

7.
乡村政治在其自身的发展运作中,不断体现着它与国家之间、村庄与村庄之间及村庄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在人民公社时期,从表面上看,国家对村庄进行了高度统合,村庄的权力运作呈现出稳定有序的状态,人们的行为遵循着道德的规范和约束。但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时发现,乡村政治的运作呈现出许多悖论和冲突。对此进行分析和梳理,以期展现该时期乡村政治运作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水 《江海学刊》2006,(5):108-112
解决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建国以来的社会经济制度在不同时期,主要经历了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时期的乡村治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乡村治理及村民自治时期的乡村治理。不同乡村治理方式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与效率产生了不同影响,而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单中心体制,法律在政府间责权分配的规定上模糊不清,投资不足和融资渠道不明等。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的乡村治理与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经验将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尹业香 《学术论坛》2005,(10):62-65
农村人民公社自1958年成立到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施,共存在23年.公社组织的"一体化"在满足国家要求时,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农民自主自治的要求.公社解体以后,实行"政社分开、乡村自治",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既要避免重蹈公社体制的覆辙,又要不增加农民负担;既要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又要满足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愿望来进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传统经济时期土地与乡村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存在两种观点.“无关论”认为土地与乡村政治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有关论”认为小块土地作为传统村庄治理的基础,与乡村政治间存在着因果或相关关系.在“相关论”的前提下,对于土地与乡村政治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存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分析视角,但已有的研究对小块土地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缺乏直接的因果论证.基于小块土地对乡村治理的实际影响可以发现,农村小块土地不仅产生了重要的经济影响,而且在社会层面上塑造了农民的“五种性格”,同时通过利益、偏好和权威三个机制实现了乡村的政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