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近邻的两个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近年来,海外能源争战中、俄罗斯石油管道之争、东海石油勘探之争,将中日两国“能源之争”彻底暴露于世人面前。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角度看,两国在世界范围争夺石油资源在所难免。如果中日双方能够避免对抗性、排他性的传统博弈形式,走向建设性的竞争合作,则不仅可以实现各自能源安全的“双赢”,而且还有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和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
中俄能源合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中俄油气合作经历了从简单的石油贸易,到成立合资公司,再到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合作,已经形成了上下游、管道、贸易一体化的基本格局。但两国能源合作也面临着俄能源外交战略变化、东北亚各主要能源需求国的竞争、俄对华的战略疑虑、俄内部利益集团的矛盾等方面的制约。在新的形势下,中国能源合作要有新的战略思考:换位思考,争取能源结构互补,互利共赢;完善中俄能源合作机制,保障能源合作安全;能源合作方式应多元化,深化两国能源合作;借鉴俄能源外交经验,构建中国的能源外交新战略与新格局等。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家战略与中日能源竞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和日本分别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目前在能源领域,两国出现了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这种态势的出现主要是由日本的国家战略决定的。在日本看来,中日能源合作给中国带来的相对获益较大,不利于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实现。与此同时,中日能源合作将会对目前的日美同盟造成一定影响,不符合日本外交中“日美基轴”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4.
从“安大线”之争看中国石油外交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中国积极开展了来源多样化的石油进口战略 ,中俄间的“安大线”协议就是一例。然而 ,最近俄罗斯突然宣布搁置“安大线”方案 ,等待将来再做定夺 ,这给命运多舛的“安大线”石油运输线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对于中国石油外交来说 ,确保石油供应安全 ,实行一种合作型的、以进口来源多样化为主的外交战略无疑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日能源竞争与合作之结构现实主义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和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为了获得稳定安全的石油供应,日本采取措施在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积极竞逐。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在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了“零和”趋势。这种态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日本关注中日能源合作将产生的相对获益造成的。日本认为,中日能源合作给中国带来较多相对获益,并随着相对获益的累积,中国的实力将不断增强,最终使中国有能力挑战日本在东亚权力结构中的位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日本不仅不愿意同中国进行能源合作,反而与中国激烈竞逐。然而,中日经济的高度相互依存和两国面临能源问题的共同性将促使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两国的能源竞争与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俄关系中的能源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角度看 ,资源的互补性和利益的互动性构成中俄能源合作的现实基础。两国开展石油天然气开发与贸易合作 ,可以实现经济的双赢局面 ,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 ,目前中俄能源合作仍然面临许多障碍和不确定因素。中俄两国必须共同努力 ,扩大交流 ,增强互信 ,消除疑虑 ,在发展稳定、健康、持久的双边关系的基础上 ,使能源合作成为两国经贸合作最有力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讨论了俄罗斯“东向”能源出口战略提出的政治动因与经济方面的驱动因素 ,并用定量分析的手段分析了俄罗斯东部油气资源在中国能源需求中的战略地位。文章进而对近年来中俄油气资源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基本评估 ,最后指出 ,中国必须从整体的能源安全战略出发 ,尽快制订系统的、单项的对俄能源政策并确定基本的对俄能源外交方针  相似文献   

8.
中俄石油合作一直是中俄两国能源合作久未妥善解决的问题。国家的能源架构、所有制形式、外贸政策是其国际石油合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对俄罗斯石油改革历程的阐述,剖析了中俄漫长多变的国际石油合作进程,提出了加强中俄石油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于牧雁 《南都学坛》2014,(2):110-112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格局变幻莫测,以中俄石油贸易为突破点,我国想要在可能出现的新一轮中俄石油谈判中取得谈判均势,一是要把握国际经济整体形势,对油价未来走向要有一个整体的预判,并以此为基础加速实施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二是要加强与俄罗斯国内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增强对俄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迫使俄罗斯正视对华能源合作项目,改变中俄石油合作主要依靠中国单边推动的不利局面。具体来说,"投资换石油"与"单独议价"的机制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在"投资换石油"的机制下,投资过程中我国不仅能实现流动性资金的转移,跨国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资料的输出,更能在获得投资收益的同时帮助俄罗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加强与俄罗斯国内经济的关联度,增加我国在谈判中的筹码。"单独议价"的议价机制如果形成,将会使中俄两国摆脱目前国际油价受少数发达国家操纵的不利影响,在中俄两大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之间,建立稳定的价格浮动范围,进而形成世界能源贸易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赵天鹏 《国际论坛》2020,(1):55-71,157,158
中日两国在湄公河次区域长期存在着普遍竞争关系,主要表现为日本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争、地区合作制度之争、地缘政治之争与海洋安全之争。2018年以来,这种情况出现了变化,双方在湄公河次区域出现了合作动向,主要表现为两国在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的第三方市场合作。中日从次区域的“普遍竞争”关系到第三方市场合作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由于美国因素带来的国际大环境变化,助推中日展开区域经济合作;二是湄公河次区域作为“一带一路”与“印太构想”的重要“节点”和中日的传统经济合作伙伴,为两国展开第三方市场合作提供了广域的合作视角与具体的合作平台;三是泰国作为次区域中等国家,主动协调中日两国展开合作。尽管日本在次区域与华竞争的基本态势不会发生改变,但双方在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的第三方市场合作为两国的次区域合作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1968-1972年的国际大环境依然是美苏冷战在继续。在远东,1968年1月,苏联坦克部队进驻蒙古。1969年3月,苏军入侵中国珍宝岛。苏、日继续为“北方领土”问题争执,苏联称日、苏“领土问题已经解决”,但日本的当权者一再要求苏联归还“北方领土”。影响日苏关系的因素错综复杂,1972年1月,苏联外长访日表现出的对日友善是为了在外交上牵制中国,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1972.2)与日中关系正常化(1972.9)表明苏联未达到联日孤立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由中俄两国元首共同正式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具有战略意义。因此,一要加强两国边境区域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海陆联运提供保障;二要注重以项目开发带动劳务输出,努力建设两国边境区域的和谐环境;三要加快推进中俄科技合作园区建设和发展,加强中俄两国的科技合作;四要加强国际合作,引进日韩等国的资金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油气资源是当今世界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中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优势,以美国、俄罗斯为主的一些世界大国纷纷参与该区域的油气开发,彼此之间展开油气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油气竞合背后体现的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面对这一形势,中国需要处理好“两种关系”、重视“两种利益诉求”、利用好“一个纽带”和“一个平台”,即:有效平衡中国与美国、中国与俄罗斯在中亚油气合作中的关系;重视印度与日本在中亚油气合作中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纽带作用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作用,从而确保我国能源战略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动因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法律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间形成了唐代和近代两个高峰:唐代中国法律文化到日本,晚清日本化的西方法律文化到中国,这种交流和影响不仅深入历史还在影响未来。因此从信息传递、政治需要、社会发展、战争胜负、国际竞争、民族尊严和法律优劣诸方面,对古代日本输入唐代中国法律文化和晚清中国输入近代日本法律文化的动机与原因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这种交流的双向性和典型性既是比较法律文化分析的范例,也为当下中外法律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史和思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日本和俄罗斯作为能源互补的两个国家,本具备良好的合作潜力,但受历史、体制以及领土争端等因素的制约,两国关系一直徘徊不前。在全球化条件下,能源合作对双方的关系的确有某种积极的因素,然而,由于双方外交战略和本国具体情况所限,因此,能源对拉近两国之间的关系作用受到限制。但是,随着能源合作的快速发展,日俄经济合作程度偏低的状况迟早会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中日韩三国近年来均成为俄罗斯的重要经济伙伴,三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分别表现为日俄经贸合作发展缓慢、韩俄经贸合作发展平稳、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快速。面对以自我为本位的日本竞争政策,中韩应积极合作,推动东亚一体化向共赢、共存、共荣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重大发展,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定期会晤;边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边境地区军事信任不断加强;经贸关系得到特别重视并有新的发展;双方在国际领域的磋商与合作明显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战略意义,它有利于改善和增强中俄两国的国际战略地位;促进世界力量平衡,制约一超独霸,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为冷战后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提供了范例,推动了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为国际社会创立了新型的边境及地区安全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外合作办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开展对俄合作办学具有优越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的合作基础。东北农业大学对俄合作办学开展较早,并取得较好成效,但也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配套、定位层次偏低、生源语言基础差、培养模式单一等共性问题。合理解决上述问题,对促进中俄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