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国农民战争史是我国史学界的传统重点学科之一。五十年代,农民战争研究一度兴旺,后来由于“左”的思潮的干扰,农民战争研究一度走入低谷。现在好了,孙祚民先生主编的《中国农民战争史》多卷本相继问世,继一、二、三卷之后,赵继颜著之第四卷《宋辽金元卷》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真是值得庆贺。赵继颜先生长期从事宋辽金元农民战争史研究,成果颇丰。该若是他积多年心血而成的力作。当今治农民战争史难,治宋辽金元农民战争史尤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在经历了长时期的红火兴旺之后,出现了沉寂萧条的现象.有的同志忧心忡忡,甚至产生了"危机"感.其实,如果不是片面、表面看问题,而是作全面、实质性地观察,就可以发现,在以往"红火兴旺"的背后,还存在者某种程度的虚假"繁荣";而在今天"沉寂萧条"的氛围中,却潜在进行着真正扎实深入的钻研.打个比方,若说前一段时间是"开花"的季节,那么,今天则是"给果"的阶段,具体表现是近几年来陆续出版了20多部断代的或专题的农民战争史专著.不论就数量和质量说,都是前所未有的.而最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多卷本《中国农民战争史》第一分册《秦汉卷》,则是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新成就的新硕果.  相似文献   

3.
<正> 1965年,孙达人同志发表《应该怎样估价“让步政策”》一文(《光明日报》1965年9月22日。下引此文,只加引号),以漆侠、孙祚民同志为靶子,对翦伯赞先生提出的让步政策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本人虽然不同意孙达人同志的观点,但这里不想讨论这个问题。仅就文中提出,后来又经作者多次重复的两个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意见。一、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能否根本改变地主和农民的关系,使农民获得自由? 在谈到农民战争对封建统治的打击的时候,孙达人同志说:这种打击“第一表现在推翻和改造了封建王朝”,“根本改变了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才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阶级是一个自发的阶级,农民阶级获得自由,意味着农民从农奴制下解放出来,获得自由身分。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认为农民阶级通过自己的斗争,是可以获得阶级的解放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53页)。马克思也曾说过,经过十四世纪后期的农民战争,到十五世纪,英国人口的大多数已经是自耕农民了。然而在中国却不然,由于地主土地所有制这个特点的存在,土地可以继承,可以买卖,贫富移位的情况是不断发生的,这种变化不是农民获得自由,而往往是变成地主,就秦末农民战争时期而言,有下列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 山东省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21日至23日在济南召开,4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就中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让步政策的再评价、农民领袖的“蜕变”原因、士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扩大研究范围,选取新的角度方面,有所推进. 一、关于农民战争的破坏作用问题战争都不可避免带有破坏作用,农民战争也不例外.但是不是如《河殇》说的那样,中国农民战争只有“周期性毁灭”社会的作用?会议一致的意见是否定的.认为农民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不能把它与地主  相似文献   

5.
一 关于农民战争的思想和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一再提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并深刻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为了对今天的农民有更真切的了解,他还对昨天和前天的农民进行了历史的考查和研究。毛泽东对中国农民战争的论述,作为一个理  相似文献   

6.
1983年10月25日至31日,中国农民战争史第三届年会在广西桂林召开。主要讨论下列问题: 一、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还是阻力;平均主义是否与封建主义等同甚至还不如封建主义?有的同志指出:有人以纠正过去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拔高”现象为借口,恣意贬低农民战争的动力作用和平均主义的反封建意义,以至一会说农民起义只有破坏性,一会又说农民起义是封建制度的“修理工”。甚至说农民战争是由于实现平均主义才失败的,农民起义领袖搞封建主义才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7.
农民战争是不是社会革命蔡美彪提出,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农民战争虽然也是一种革命,“但它是不同于社会革命的另一种性质的革命。”孙祚民表示赞同。他说,社会革命,是由孕育在封建社会制度母体内部的新生产力同原有的旧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其历史任务是推翻旧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制度,导致社会形态的交替。而农民战争,“乃是发生于封建社会中前期、亦即封建社会形态内部的革命。导致这种革命的矛盾,不是新生产力与封建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是封建生产关系固有的矛盾,即封建生产过  相似文献   

8.
<正> 由山东省农民战争史研究会主办的山东省中国农民战争史第三届年会于1989年12月21日至23日在济南召开,来自山东大学、省社科院等科研、大专院校的代表30余人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围绕中国古代至近代的农民战争展开了热烈讨论,就北宋末年农民战争的特点、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对农民战争的政策等问题发表了见解。会上有人着重探讨了发生农民战争的文化环境,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大家一致认为,过去研究农战史的着重点多放在政治、经济原因和具体的农战问题,使农战史研究的范围越来越窄。今后应该拓  相似文献   

9.
<正> 山东省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1992年10月18日至21日在德州召开,省内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各地市的代表40余人参加了会议。年会就已故省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孙祚民先生对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贡献,如何拓宽研究领域、扩大视野以提高农民战争史研究水平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1981年10月6日至12日,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二十二个省(市)的八十三名史学工作者,围绕着农民战争与封建经济的关系和平均主义这两个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深入了一步。 农民战争与封建经济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史学工作者着重研究的一个课题,本届年会许多论文就这一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都由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所激发.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封建租佃关系是当时生产关系的必然选择,只要统治者能善待农民,农民不会造反.对封建统治者武力镇压农民应予斥责;但其实行恤民安民的招安政策,能缓和阶级矛盾和维持生产秩序,应予肯定.农民战争结束后,社会残破.新王朝的统治者因慑于农民起义的威力,被迫采取"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轻徭薄赋,宽政弛刑,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这也正是农民起义历史作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史学界对中国农民战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广泛的研究,获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不少问题已经取得或初步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但还有一些意见分歧没有统一起来。本文试图对其中几个问题作些探讨,以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宏志所著的中国抗战战争史系列著作,第一卷《抗日战略防御》(25万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记述了从“芦沟桥事变”到武汉失守的史实;第二卷《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54万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出版),记述了从武汉失守到1943年底的抗战史实;第三卷《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28万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记述了从1944年初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投降的史实。全书三大卷共107万字,已同广大读者见面。它是我国目前出版的第一部中国抗战战争史专题巨著。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问题,迄今已讨论多年,褒贬意见悬殊甚远。近几年见于报刊的文章中,有两篇贬得更重一点:一篇是戎笙的《只有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吗?》(载《历史研究》1979年第四期),再一篇是王小强的《农民与反封建》(载同刊同年第十期)。王文涉及面较宽,这里只讨论其中有关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的问题。一切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都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和概念出发。我们现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问题,同样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们不可无视这样一个重要事实:中国的农民战争发生在一个作为“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的大  相似文献   

15.
<正> 十六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曾被马克思称为:“德国历史上最彻底的事件”。恩格斯说它是:“全部德国历史的转折点”,是“全部德国历史的轴心”,并专门为此撰写了《德国农民战争》这部不朽巨作和世界历史名著。列宁也指出:十六世纪德国农民起义和1848年德国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过共同的经验教训。显而易见,德国农民战争的历史内容既丰富又极其重要。对于德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我国在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初期,曾围绕着它的性质问题,写过几篇评介性的文章。多年来,史学界关于德国农民战争史的其它问题争议不多。前段时期,我读了戚美尔曼著《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一书,收获颇大。此书曾被恩格斯赞为“写得很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一部最好的资料汇编”。本文拟结合读书心得,不揣浅陋,对德国农民战争史试作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 由中国农战史研究会、河北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历史教研室联合主办的“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于1992年9月22日至9月27日在北戴河举行。与会代表50多人,提交论文20多篇。大家围绕“农民史研究”、“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流民和流民起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概况综述如下: 一、亟待加强农民史的研究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的研究应如何打破目前沉寂、徘徊的僵局,走出低谷?这是与会代表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史学在我国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在传统史学中从来没有农民的位置。农民之被作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开始的,并走了一条坎坷之路,教训良多。其中最根本的教训之一,恐怕要算是出现了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偏狭的排他性。从最初的所谓“五朵金花”之一到随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2006,(2)
1.张立文主编、陆玉林著:《中国学术通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定价:75.00元。2.张立文主编、周桂钿、李祥俊著:《中国学术通史(秦汉卷)》,人民出版社。定价:60.00元。3.张立文主编、向世陵著:《中国学术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人民出版社。定价:99.00元。4.张立文主编、张怀承著:《中国学术通史(隋唐卷)》,人民出版社。定价:54.00元。5.张立文主编、张立文、祁润兴著:《中国学术通史(宋元明卷)》,人民出版社。定价:113.00元。6.张立文主编、陈其泰、李廷勇著:《中国学术通史(清代卷)》,人民出版社。定价:84.00元。7.蒋国保、余秉颐著:《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从唐末的黄巢起义开始,要求社会财富平均和土地平均的斗争,随着历代农民战争的发展愈来愈是比较明确。这一看法,已經为目前我国史学界中的多数同志所同意或基本上同意了的。至于封建社会前期,即从秦汉到唐代中叶的农民战争是否也有土地要求,则不少同志是采取否定的态度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  相似文献   

19.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绵阳市政协等单位发起主办的第二次全国明末农民战争史学术论论会于9月5日至9日在绵阳、梓潼举行。这次会议是为了纪念张献忠牺牲340周年,根据1984年秦皇岛第一次全国明末农民战争史学术论论会的建议而筹办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史和明清史的专家、学者和史志工作者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并向大会提供了70余篇论文。到会的专家学者对明末农民战争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应该怎样评论明末农民大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70年代后期,有同志对农民战争是推动社会发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认识尚有不尽一致之处。其中秦末农民战争下限究竟应划在何时合适?就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往往把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和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战争合称秦末农民大起义或秦末农民战争。将秦王子婴元年(前206)十月刘邦入关、子婴出降,秦亡,作为秦末农民战争的结束。如漆侠等著《秦汉农民战争史》,“秦王子婴……向起义军投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