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校园流行语特指在校园中广泛盛行和使用的语句,其作为社会流行语的一个重要表征,反映了当代学生群体独特的社会文化心态.本文对中日校园最新流行语的涵义、语源、使用场合等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校园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流行语是流行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代校园生活及社会的反映。校园流行语作为校园这个社会区域的产物,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思维和用语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校园文化及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演说辞是语言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极富说服力,表现力和号召力,其中娴熟的修辞手段的运用功不可没.从反复、排比对照、隐喻、反问句等修辞格运用方面,分析英语演说辞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4.
关于校园流行语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校园流行语是现代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 ,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 ,有其特殊的形式和特定的使用范围。校园流行语的载体为口语交流、网络交流、短信、校园文学等 ,校园流行语流行的原因主要是网络联系与交流、强势媒体、外来文化及人际交流中的从众心理。我们应当重视校园流行语的影响并且以各种形式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校园流行语的语言变异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变异是一种偏离常规的语言现象。在湖南工业大学的校园流行语的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得出校园流行语变异特征主要有:使用数字或字母谐音,使用叠音词,旧词赋新义,创造大量新鲜词,使用缩略词,中英文混用,仿拟句子等。  相似文献   

6.
校园流行语是莘莘学子在校园这个特定环境中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收集两种方式,对当前流行于大学校园的词语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对所收集的校园流行语进行了分类,调查了学生对其所持的态度和理解程度,并分析了其来源、成因和对汉语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流行语不仅折射出现代校园文化的某些特性,也反应出青年学子们特有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方言的变体,校园流行语有它独特的来源和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外在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它鲜明的时代特色也丰富了汉语词库。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流行语“XX体”中,修辞手法经常被使用,例如比喻、仿拟、谐音、夸张、借代、反语、排比、析字、互文都是常用的辞格,这些辞格的使用形成了鲜明生动、幽默讽刺和委婉含蓄的修辞效果,增强了语言的生命力,同时亦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表达冗长繁杂、费解,以及容易造成误导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小学校园流行语的调查,可以看出当下小学教师存在语言理论的缺失、语言维度的僵化、语言引导的偏离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解决途径与方法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9.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帖子”、“对子”、“对语”、“联语”、“联对”、“联句”、“偶句”等,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楹柱等上的联语,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某种目的而彼此互答的对语,抑或是人们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偶句等。对联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传之已久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融汇了我国历史上各时期的优秀文化,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表现力,历经千年而不衰。  相似文献   

10.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帖子"、"对子"、"对语"、"联语"、"联对"、"联句"、"偶句"等,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楹柱等上的联语,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某种目的而彼此互答的对语,抑或是人们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偶句等。对联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传之已久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融汇了我国历史上各时期的优秀文化,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表现力,历经千年而不衰。  相似文献   

11.
论余华小说的修辞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先锋作家的一员,余华在小说形式方面的探索颇多骄人的成绩,特别是对具体修辞格的运用多有创新,使小说文本意蕴格外丰富起来。分析余华小说中的反讽,隐喻和象征,简化与省略等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勃兴并在整个文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大众文艺在中国的勃兴自有其特殊的原因,主要是:市民阶层的扩大,渴望表达本阶层的文化趣味,谋求本阶层的话语权利;文化空间的自由,政治意识形态在文艺领域隐性退场,对文艺的强制性约束力减弱;文学自身的变化,文学商品化在创作、出版、流通中凸现;大众传媒的发展,开掘和激发着作家潜在的市场价值并驱使他们改变书写策略,将目光投向大众。  相似文献   

13.
通俗艺术是当代最富争议的艺术现象.由于其对精英艺术和现有艺术制度的破坏性挑战,遭到学术界的强烈批判.但同时,它又以难能可贵的亲和力,受到广泛的喜爱和拥护.为此,以舒斯特曼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美学以开放、多元的眼光对其再定位,为其合法性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辩护,力图使现有艺术体制更大地包容之.  相似文献   

14.
广告是一门浓缩的、综合的、商业性的艺术。广告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通常借助于模糊修辞的恰当使用来赋予并传达出广告语言的音韵美、意象美,以此来吸引受众,最终达到广告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艺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它比较充分地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这种后现代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向现代性的严肃文学艺术和主流叙事挑战;反省/检讨、质疑/追问“现代性”;厌倦那种大胆的历险与尝试、创造新潮的姿态,而回归一种对世俗日常生活的兴趣和温馨、柔美的文化絮语情调;坚持直觉原则,对理性进行质疑和挑战,藐视权威和权力角逐,追求个性张扬或物质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外语教育效率极其低下,而总的教育资源又严重不足。要在总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提高外语教育效率,就必须对外语教育投入效率进行研究。本文作如下阐述:调整外语教育投入结构,加大中小学阶段的投入;开放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以后阶段的外语教育实行外语教育市场化,外语服务行业化。应实事求是地对待学习外语迫切性的问题,处理好外语教育与整体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成功的广告取决于多种要素,如视觉要素、听觉要素等.作者通过收集到的例句,从修辞角度对中英文广告语中的主要修辞手段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众图画艺术的形式语言是大众图画艺术信息传达与情感表达的一个方面,主要在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图画的独立性、图画与整体作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多幅图画的相互关系等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出于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叛,尼采用修辞学观念批判柏拉图的辩证法,同时也在语言中用修辞的形式取代严密的逻辑论证。尼采运用了“双重修辞”:他一方面要不断地破坏,另一方面又要用创造和重新评价的修辞加以伪装,于是他给自己带上了“面具”。“面具”的存在本身便是一种虚无,这是作为修辞学家的尼采的话语策略,他要用生成的修辞游戏破解意识形态中修辞的诡计。  相似文献   

20.
围绕修辞学是否属于言语语言学的问题,我国语言学界讨论了半个多世纪,至今未能达成共识。文章首先扼要介绍了否定派和肯定派的基本观点,然后就导致意见分歧的原因作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最后指出,为了推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建设,有必要将有关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