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存在着社会发展的道德诉求与经济发展的非道德冲突之间的矛盾.这一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悖论无论在社会范围内还是企业范围内都有所体现.理清这一悖论的内在关系、塑造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需要从理念入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人也是道德人"的市场主体理念,确立一个既讲求功利又讲求仁善的道德框架.企业道德体系是通过全体员工的素质提高而建树的,所以说提高员工素质是解析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塑造新时期道德体系的基础方略.  相似文献   

2.
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它既具有推进校园文化形态的转型、促进学生交往方式的发展、实现学生主体素质的提升等积极作用;也产生了动摇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冲击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消极影响.高校应通过健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组织运行机制、健全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机制、健全高校网络管理队伍的培养发展机制、健全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机制等途径建设"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在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同时推进和谐高校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北方民族萨满教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有思想、有意识的生命实体.他们通过对自然界自身价值的肯定,或者赋予自然现象、天地万物以生命和意志,以便在人类自身利益及自然利益的良性互动中,确立人在自然面前的道德义务,或者确立一个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及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生态机制.有时通过对自我行为的约束,体现出人只有适应环境或与环境和谐共生,才能维持自身美好生活的朴素的生态伦理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廉政文化渊源谈为政之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作为对为政道德的基本规定而具有其伦理价值的合理性.作为一种道德活动,"廉"已存在于原始社会末期;作为一种为政文化意识的觉醒,"廉"德发端于西周时期,周初"六廉"的提出,是这种廉政文化意识觉醒的标志.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对"廉"作出了不同侧重的发挥.传统廉政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得到了广泛继承和弘扬.廉政,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的价值追求.为政之德,以廉为本.这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讨论人类学家的眼光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其"主位"和"客位"的研究方法中找到人类学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思想."主位"的研究方法最能反映这种"以人为本"的科学情怀."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强调尊重人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把人看成是权责的主体;"以人为本"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分析、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时,确立并运用合乎人的发展要求的标尺,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6.
公民主体意识是体现我国法制现代化精神的一种特殊法律意识,对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全社会确立公民主体意识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目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走出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7.
论确立体育教师专业道德的意义和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体育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关于体育教师道德的研究也正在实现由"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这是提升体育教师质量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现实体育教育中对于"体育教师专业道德"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到位,需要进一步重视和澄清体育教师专业道德的意义和基础.体育教师专业道德确立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其确立的两个基础是体育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和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强调社会经济条件对良心的决定作用,同时也肯定良心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在人的道德活动中的作用.社会转型期出现良心异化,其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负面影响造成的道德滑坡现象;要想提升良心在人们行为中的作用,必须要以共产主义道德良心为主导,强化职业道德良心和社会公德良心的内化,不断实现道德良心的他律和自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使用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存在网络道德意识缺乏、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现状.这一现状给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德育课堂、网络载体和手机短信载体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引导规范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佛教禅宗心性论是佛学的核心义理之一,旨在启迪人从心灵中寻求“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它强化了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这一特征与艺术创作的主体精神有着内在的相互通融和契符。韩孟诗派是中唐最具特征的诗派,此派诗人在诗歌创作实践中都表现自我主体意识,抒写心性,而形成这一创作特征的深层文化思想背景正是佛教禅宗心性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学生上网的益处和弊端分析了网瘾形成的主要原因:自控能力较差、认知能力有限、自我意识强烈、家庭中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缺少与人的实际交往、沟通,内心寂寞、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等,并提出要采取"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方式,加大对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合理安排学生网络生活,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注重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网络道德意识,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自觉克服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围绕"命"这一话题展开过一系列的探讨。孔子对待"命"的态度与他对仁、义、礼、智、信的见解交织在一起,可概括为"知天命"和"畏天命"两点。孔子的命运观来自于他对人生遭遇和社会发展现实的体悟,是他对生命有限性与时间永恒性做出的追问和探求,是他面对制约时寻求突破、为自由解放而做出的理论与实践的努力。这种命运观体现着儒家对人的终极关怀,彰显着儒家学说精神深处的高度自律意识和主体道德意识,对现代社会来说仍然具有鼓舞斗志、慰藉心灵、重塑道德追求、实现价值目标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家西番"地区祭灶神习俗的象征符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西番"人的民间灶神信仰呈现了藏民族传统习俗与汉式灶神观念融合为一体的特色.本文拟从"家西番"人祭灶神习俗的象征符号意义入手,探索在民俗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家西番"民俗变异融合的规律,思考"家西番"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族群,如何实现族群的认同和加强自我主体性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一天天加大,在开拓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为大学生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念初步形成的特殊时期,缺乏辨别是非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对网络道德责任的认识有待加强。本文通过开展高校网络道德责任教育研究,提出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加强高校网络道德责任教育等措施,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道德心理发展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素质型的道德教育旨在培养以人的自律精神为基础的道德;又以考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依据,设置了在课堂教学环境中配合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实施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旭东  高诗怡 《民族学刊》2017,8(5):1-10, 93-96
人们何以成为共同体?当认同的边界跨越主权国家,在一个"他者"的场域下,认同何以被想象?跨国界球迷文化(transnational fandom)的兴起及其对自身文化的阐释、实践和想象,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样貌.在当前的网络时代中,竞技体育——尤其是足球,能有效地将个人的行为与官方所推崇的价值观、道德期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即在看似"民族国家"这一主体缺位的条件下,跨国界球迷与国家、社会、空间之间的互动值得更深入的评估和探究.本文将从"想象"这一视角,对中国的德迷(以网络贴吧"德国队吧"为主)进行人类学的分析,试图说明:"跨国界"研究并不能全然忽视"民族国家"这一要素,即经典的足球人类学理论将持续产生新的道德困境;但另一方面,在中国场域下的网络实践,自我与他者、尤其是与共同体间的互动过程将呈现一种新的关系型(relational)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虽然自人类社会最初主体间性就一直存在,但它被人自觉意识并成为哲学研究对象,则开始于现代西方哲学中出现的语言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从认识论哲学转向语言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是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主体间性问题的繁荣开始于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运动、哲学解释学、分析哲学以及人本主义的兴起,海德格尔通过"此在"与他人共在的分析,阐发了一种共主体性,推动了理论界对主体间性问题的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溯与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苗族社会中"蚩尤热"兴起的过程及背景,对蚩尤与苗族的渊源关系的历史形成过程进行了若干回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苗族知识分子为中心推动的"苗学研究"和苗族民族认同意识重构之间的关系.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苗族社会中兴起的"蚩尤崇拜",事实上是从"他者"叙事到"自我"内化的一种转变,是凝聚苗族民族认同意识最为核心的"受难者记忆"进行重构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认同(ethnic-identity)存在着将社会世界划分为"自我"与"他者"类别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或情感成分;石林撒尼人在展现自我认同的同时,因外界人的介入和村民不断走出去,逐渐模糊了自己的认同界限,并随场景的改变而改变认同要素.因此,撒尼人的认同是由自我认同与他者叙事的双重标准构成,在共存中有一些流变.  相似文献   

20.
神话素来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神话叙事及展演过程中,孕育着作为"他者"的神话主体的观念世界,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怎样看待自己,怎样看待别人,体现了他们对"自我"和"他者"的区分和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