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德治教”是“以德治国”的前提基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净化教育环境的关键。高校应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加强德育教育,尤其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结合、需要和利益的内在驱动、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渐进发展是“四有”新人的成长规律。按照这些规律培养“四有”新人应采取如下对策:将“四有”新人的培养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相结合;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将“四有”教育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需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内容。这是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理想人格理论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形势下提出的崭新时代课题。邓小平确立并阐述了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基本内容。揭示“四有”的辩证关系,指出了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新形势下提出的新时代课题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培养“四有”新人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目的论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这一思想把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贯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使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对这一方针中包含的教育目的深化和具体化;这一思想实现了培养“四有”新人和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高度统一,并对“又红又专”作了科学的分析和界定。本文从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社会主义关系三个层面论证了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还从培养共性个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目的制约整个教育事业的高度,阐明了培养“四有”新人规定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尺度。从而在较深层次上揭示了邓小平培养“四有”新人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21世纪的迫近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战略地位问题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本文认为,搞好高校德育教育是造就跨世纪新人的当务之急,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首要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百年大计。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培养“四有”新人是高校的神圣职责。应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 ,对于推进高校改革与发展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培养“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客观必然性,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用先进文化引领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面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所呈现的新特点,应该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策略和途径,以期达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文化建设对于高校本身的发展和培养“四有”新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市场经济对高校文化建设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是在交往德育理论指导下,依据德育过程的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大学德育程序及其方法体系。高校应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个人成长导师制"的制度环境以及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实践环境,为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实施提供环境保障;通过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育情境、"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活交往情境以及"互动合作"的主题活动情境,为大学交往德育模式创设情境模式。并通过讨论教育法、生活交流教育法、熏陶感染教育法以及生活实践互动法等方法推进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实施,从而实现大学交往德育从理论到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在扬弃以往道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系统论为理论依据,提出了道德教育与生理教育、心理教育“三理”整合;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三课”整合;小学、中学、大学“三学”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教”整合的教育模式,为青少年道德教育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德育契合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德育之契合点,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德育教师作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要努力寻求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契合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于高校德育教学之中;学生辅导员、担任其它课程的各科教师等也要善于搞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德育之契合,寓心理健康教育于高校教学和德育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大学生道德水准下降 ,价值取向多元化 ,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从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与困境入手 ,在分析道德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基础上 ,试图改变当前大学道德教育现状 ,探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需要。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影响当前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关系着21世纪中国的面貌。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时期,毛泽东德育思想中的人生价值观、政治道德观、教育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心理咨询主要解决心理问题,德育偏重于思想问题。但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必须既看到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又要利用它们的互通性,在德育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心理分析方法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在心理咨询中通过价值观的干预等德育手段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与高校德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必须走与德育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高校需要大力推进生态道德教育,具体包括转变教育工作者观念、优化生态德育环境、增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使命意识、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高校德育模式偏重于“道德理论”、“道德知识”和“政治伦理”的灌输,缺乏自身应有的稳定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在价值取向上难以摆脱社会本位和政治伦理的倾向。改革高校德育就必须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高校德育新模式,重视生命关怀,关注学生生命及其生命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拓宽德育内容,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人格塑造,既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更是心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意义深远。在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中对于人格概念及人格塑造的阐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人格塑造方面“双育”的渗透与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