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宣布对德作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面战争的标志.波兰沦陷后,希特勒立即进攻北欧,挥戈西向,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就希特勒的侵略本性和既定的战略目标而言,德波战争爆发是有其必然性的.但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德波战争是否就不可能阻止或推迟爆发?希特勒又是怎样实现了他  相似文献   

2.
在1933年至1939年德波战争爆发这段时间,纳粹德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为扩军备战服务,为这个总目标服务的纳粹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功。短短几年,纳粹德国从衰弱的状态中崛起,在毫无约束的情况下大肆扩充军备,迅速走上了军事冒险的道路。纳粹外交成功的奥秘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欺骗,讹诈。1936年以前,希特勒主要是采取  相似文献   

3.
二战初期,随着希特勒向西线大举进攻,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面对纳粹德国的威胁,他从现实的国家利益出发,积极推动英苏合作.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立即发表声明支持苏联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援苏抗德是丘吉尔现实主义外交的代表性例证.  相似文献   

4.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柳条湖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1937年7月7日便发动了全面性的侵华战争。“七·七”事变爆发前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对日政策?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它的对日政策又有哪些变化?其原因又是什么?本人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17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波兰共和国签订了《德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从而结束了在国际舞台上沸沸扬扬达四十余年之久的一桩公案。波兰问题实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回顾这段历史是很有意义的。波兰问题的提出1939年9月1日,德国发动侵波战争,9月17日,苏联进军波兰东部,月底波兰全境陷  相似文献   

6.
1939年9月1日凌晨,希特勒德国突然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从大战开始,希特勒德国先后突击波兰,进攻北欧,闪击西欧,入侵东南欧,到1941年4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希特勒共侵占了14个国家,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法西斯德国之所以能在大战初期处处得手,进展顺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军事的角度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7.
纳粹德国在1933年至1936年重占莱因非军事区这段时间,其外交重点是极力挣脱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束缚,以求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和谅解,取得重整军备的合法化。对此,笔者已发表文章论及①。重占莱因非军事区至1939年9月德波战争爆发,纳粹德国的外交目的是直接为发动侵略战争作准备,重点是寻求盟友,占领中欧,瓦解英法对德国的包围圈,解除“西进”的侧翼威胁;为避免两线作战,千方百计使苏联处于中立状态。希特勒在1937年11月5日宣布德国外交目标是要“在欧洲和德国直接接壤的地方”取得居住地和原料产地,并为此“决心冒风险诉诸武力”②。由于希特勒采取战争讹诈与欺骗交替使用的策略,这些外交目的都得到了成功,为纳粹德国走向侵略战争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惊人相似的一幕》一文采用立论的方法撕破了新霸王勃列日涅夫伪善的面具,彻底地揭露了他穷凶极恶的侵略本性和罪恶实质。希特勒是臭名远扬、家喻户晓的法西斯罪魁。希特勒就是独裁、侵略和罪恶的代名词。所以谁跟希特勒相似,谁就是希特勒一类的人物;谁跟希特勒惊人的相似,谁就肯定是希特勒的化身。本文就是根据这个道理,通过论证勃列日涅夫同希特勒在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这件事上惊人的相似之处,充分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法西斯发动了侵略波兰的战争。一贯推行绥靖政策的英、法,于九月三日相继对德宣战。英法对德宣战后,双方并未真正交火,直到一九四○年五月,法西斯德国大举进犯法国,战争才正式展开。人们称一九三九年九月至一九四○年五月为“奇怪的战争”或“静坐战争”时期。那么,英法对德宣战,有无其合理性?为什么会出现“奇怪的战争”这一局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1939年9月,希特勒德国进攻波兰,英法与德国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形势急剧变化。陷于中国战场的日本军国主义认为独占中国进而谋取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有利时机已经到来。日本公开宣布其对外政策基本目标是建立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所谓“大东亚新秩序”。地处战略要冲和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地区在日本南进计划中占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11.
1939年9月1日,上台仅6年的德国第三帝国发动了对波兰的进攻,从而重新拉开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的序幕。在德国匆匆走上战争之路的过程中,它与那个进攻它就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波兰之间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一1933年希特勒...  相似文献   

12.
论二次大战前希特勒的外交策略卢少志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德国仅用了短短六年多的时间,就改变了军事力量孱弱,外交处境孤立的不利态势,并挑起了企图奴役欧洲、称霸世界的战争。纳粹德国令世人膛目的发展壮大和侵略扩张的步...  相似文献   

13.
法西斯上台后,苏联面临着日本和德国东西两方面侵略的威胁,制止侵略,避免或推迟战争,特别是避免两线作战,这是苏联战略的出发点。为此,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本文着重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时期苏联的远东政策。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也夺取了政权,建立起法西斯专政。随着日、德法西斯的崛起,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战争烽火四起,局部战争连绵不断,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下的苏联,越来越面临着军国主义日本和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的威胁。如何解除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14.
亚当·密茨凯维奇是十九世纪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英勇战士和卓越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人.波兰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较高的文化.沙皇俄国为了实现其扩张领土的野心,不断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在1772年、1796年和1795年与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它先后吞并了原属波兰的西乌克  相似文献   

15.
在1933年至1939年德波战争爆发这段时间,纳粹德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为扩军备战服务,为这个总目标服务的纳粹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功。短短几年,纳粹德国从衰弱的状态中崛起,在毫无约束的情况下大肆扩充军备,迅速走上了军事冒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由沙皇俄国挑起的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是沙俄侵略土耳其并与英、法争夺近东霸权的战争。这次战争主要是由于沙皇俄国企图分割土耳其、占领君土坦丁堡和控制黑海的出海口而引起的,英、法两国对沙俄的纵容也起了推动的作用。本文试图从这次战争的爆发,揭示欧洲列强的勾心斗角,暴露它们各自的侵略本质。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希特勒法西斯党的上台执政,就意味着战争。在严重的战争威胁面前,西欧出现了一股以英国张伯伦、法国达拉第为代表的绥靖主义思潮。他们对希特勒称霸世界的狂妄野心,百般加以安抚、支持、怂恿,最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世界革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11,(6):48-49
R克里姆林宫神秘失踪 在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上,有一个希特勒天天做梦都想摧毁的地方——克里姆林宫。苏德战争爆发一个月后,德军多次派出飞机打算轰炸克里姆林宫建筑群。  相似文献   

19.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缔结为苏联“赢得”一段喘息时间的传统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缔结条约未能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不缔结条约,苏联其实也不存在着首先陷入战争的可能性。因此,从条约的缔结至苏德战争之前,苏联存在的一年半和平时间并非因条约的缔结而“赢得”,而是苏联自身固有的和平时间总量中剩下的;相反,如不缔结条约,希特勒就极害怕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世界大战也就不至于提前爆发,这样苏联拥有的和平时间就不仅仅是一年半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的形成,国际政治中的战争引火物比比皆是,1898年美西战争的硝烟未散,1899—1902年,在非洲大陆的南部又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英布战争。英布双方为什么会火并起来呢?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长期以来,史学界存在着分歧。英国资产阶级史学家,把英布战争的真相歪曲得面目全非,他们称英布战争为“布尔战争”(即布尔人发动的不义战争)。布尔史学家则把英布战争称为“英国战争”(即英国侵略布尔人的战争)、“独立战争”。苏联史学界认为英布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是争夺剥削非洲人的优先权的战争”,但同时,又称布尔人对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