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我国政府有关文件曾明确认定,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纲要》一书也写着:“人民民主专政是包含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一种专政。这都是完全科学的论断。既然马恩关于人道主义是商品经济“n次方”的论述,是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必然推论;既然马恩把人道主义看成维护商品经济的观念形态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论的一个直接应用;同时,既然社会主义在全世界70余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社会主义经济不能是那种对立于商品经  相似文献   

2.
一、当代人道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道主义是当代一股强大的世界性思潮。几百年来资产阶级始终高举着这面旗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举起了这面旗帜。“四人帮”被粉碎后,我国从理论上肯定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实践上也努力加以贯彻,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指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在这股思潮中的一个新思想,或者说一个引起爭议的问题,就是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即现实的或科学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抽象人道主义,这可以说是当代人道主义思潮的一大特色。但是,我认为最足以代表这一特色的并不是苏联或东欧的一些学者,也不  相似文献   

3.
人道主义在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总遭厄运,在理论上也较混乱。《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导方针的决议》第一次以中央决议的形式肯定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并且规定了“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本文拟对人道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作一些一般性的论述,以便正确地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对罪犯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前称革命人道主义)待遇,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们党对于劳动改造罪犯工作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我国劳动改造机关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监狱、体现其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一个显著特征.无论是战争年代的解放区监所工作还是建国以后的劳改工作实践,铁的事实都证明了对罪犯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政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它对于分化瓦解敌对营垒,彻底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和消灭剥削阶级,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对于维护社会治安,争取社会同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保卫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由于五十年代后期以来多次对于人道主义不加分析的批判,以及旧监狱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罪犯实行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政策曾被打上“资敌养敌”、“界限不清”的印记,使单纯惩罚的思想,以及“犯人身上就得脏点、生活就得苦点、劳动就得重点”的传统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均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有交集,显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对人道主义的肯定;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基本关系可以表述为:人道主义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创新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内容。  相似文献   

6.
安娜与贞子     
(一) 日本现代的著名作家德富芦花(1868—1927),在给其长兄德富苏峰的信中写道:“是以强健如兄者必然同情强力,孱弱如弟者必然同情弱者矣。”“兄重视国力之膨胀,走帝国主义道路;而弟则愿承雨果、托尔斯泰、左拉诸先生之教诲,执人道主义之大义,因循自己之社会主义。”(此信后作为他的长篇小说《黑潮》的“代序”)。德富芦花遵循世界文学三位大师的人道主义思想,创作了他的代表作《黑潮》(1903)。当我们研读《黑潮》时,发现它与《安娜·卡列尼娜》(1877)在反映社会现实、历史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百年奋斗主题的历史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展现生机活力、实现从一般向特殊转化的理论必然;是取得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书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篇章的实践必然;是在“两种社会制度”较量、“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中彰显自身优势的时代必然。  相似文献   

8.
扶弱济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孟的仁爱大同思想、管子的“九惠之教”、墨子的兼爱互利构成了中国救助弱势群体思想的重要源头。当前,救助弱势群体是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是构建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救助弱势群体可使广大人民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的力量,从而增强集体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加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对精神文明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战略地位的认识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面向21世纪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精神文明有一个大发展,是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是面对世界范围各种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唯物史观以及其后的推进,是以“以人为本”的“主客体互补”的模式为轴线的。列宁和斯大林的哲学存在的问题是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毛泽东一方面是有中国特色的人道主义即仁道主义的奉行者,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公然批判人道主义。“四人帮”恶意批判人道主义,从理论本质上表现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道主义的彻底背叛。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党在1981年开始使用的一个崭新的科学概念。它准确地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赵紫阳同志最近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有二:第一,肯定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表明我国社会主义还不完善,生产力水平不高,还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殊历史阶段,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初级阶段”论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不仅划清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限,而且划清了在革命发展上与“机械论”和“空想论”的界线,从而也就使我们找到了过去所犯“左”右倾错误的认识根源。正确认识初级阶段,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包含人道主义,因为从实践和主体出发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在对人的研究的基本思路上、对实现人的解放或自由发展的路径上、建立理想社会的依靠力量上,与其他各种人道主义有根本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重大,它表明不能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抽象人道主义的观点和单纯经济的观点来理解社会主义,而应当把“以人为本”或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可以称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它是从人的角度对世界发展规律的反映和概括。它与从社会角度对世界发展规律概括和反映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理论界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倾向:要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而否定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么用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抽象人道主义否定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同时高举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这两面旗帜,进行“左”、右两个方面的斗争,才能促使社会主义事业在全世界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它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基础,同时,改革又是促进社会  相似文献   

15.
“银色人才”就是指老年人才。开发“银色人才”资源是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全民族人口总体素质的重要内容 ,是建设有中国持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面协调地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功能,也就必然蕴涵着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竞争战略,马克思的以社会本原论为根本内容的科学的唯物主义是社会主义竞争战略的出发点和根本点;马克思主义的以制度创新为中心内容的革命的英雄主义是社会主义竞争战略的基本方向;马克思的以人的主体性为系统内容的完整的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竞争战略的伟大旗帜。由此,抓好一个核心(无产阶级专政)推动两个革命(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就构成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完整的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指向。“以人为本”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思想界碑。  相似文献   

19.
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必须相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重要思想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必须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必须注意“两个转变” ,认真研究反面教材 ,汲取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0.
人学研究必须创新——第三届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代新科技革命 ,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趋势 ,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等一系列情况 ,第三届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定名为“人学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议着重探讨了进入新千年和新世纪的人学建设问题 :人类中心主义和反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新科技革命与人的自我认识的深化 ;个人与集体、个性与社会性的关系问题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 ;社会现代化和人的发展 ;全球化与人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