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学语言能力表现在学生的“读、说、译、写、用”诸方面,数学语言的符号化水平是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数学语言接近现代数学语言的基础。自然语言、符号语言(指中学数学中的数、式、记号、集合符号等)、图象语言间的互译训练是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1重视集合符号语言教学,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符号化,使学生…  相似文献   

2.
"集合"已成为现代数学的核心概念,它是人类认识事物、现象等的一种模式.迄今科学家们提出了三种重要的集合概念Cantor集合、Fuzzy集合、Extension集合,在每一种集合上建立一种数学,集合之拓广推动了数学的长足发展.建立在Extension集合之上的可拓数学既是辩证思维方法的某种创新,也是科学方法论的创新,开辟了运用数学语言、数字符号描述事物可变性的途径和方法.对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可变性的哲学意蕴,以辩证的思维观、科学的哲理与方法研究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师数学语言的使用对幼儿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大班数概念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视频分析,借鉴TIMSS1995师生言语编码将教师数学语言划分为提问类、信息类、指示类和领会类数学语言,研究发现教师数学语言具有情境性、准确性、简洁性和重复性等特点。教师在使用数学语言过程中,封闭型提问过多;信息类数学语言缺乏层次性;指示类数学语言具有表面性;领会类数学语言缺乏针对性。教师应重视数学语言的教育作用,在活动前做好精心的设计与预设;在活动中利用教育机智把控数学语言;活动后及时反思,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中建构和提升自己的数学语言。  相似文献   

4.
"集合"已成为现代数学的核心概念,它是人类认识事物、现象等的一种模式。迄今科学家们提出了三种重要的集合概念:Cantor集合、Fuzzy集合、Extension集合,在每一种集合上建立一种数学,集合的拓广导致了数学的拓广。  相似文献   

5.
每一种数学理论,都是由一些概念和命题所组成的体系来表现。人们对某种数学理论的掌握,实质上就是掌握这种以特有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数学思想。因此,数学课程就担负着双重任务:在传播数学内容的同时传播数学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掌握数学语言,不仅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必备手段,而且也对掌握各种科学知识,领会科学思想,锻炼科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基于DNA粘贴模型求解最小集合覆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NA计算模式中基于粘贴运算的粘贴模型求解最小集合覆盖问题.在粘贴模型中,用存储复合体来表示子集,并利用粘贴运算的巨大并行性,可以有效地求解最小集合覆盖问题.举例说明了基于DNA粘贴模型求解最小集合覆盖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说题”教学就是把审题、分析、解答的思维过程、采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运用数学语言说出来。课堂中,通过开展说审题、说思路、说拓展、说反思等活动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有限集合上传递闭包的改进公式,借助二元关系,矩阵秩等概念并利用数学归纳法给出了该公式的证明过程,利用所得结果来求有限集合上的传递闭包,减少了不必要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9.
将Gram-Schmidt过程运用到logistical回归模型当中,提出Schmidt-logistical回归方法,该方法在自变量集合中选择对模型解释性最强的信息,删除对因变量无显著解释作用的信息以及重复解释的信息,并把挑选出来的解释变量集合变换成若干直交变量。这样,一方面实现了logistical回归中的变量筛选;同时,Gram-Schmidt正交化过程的信息分解结构清晰,使得回归模型的解释更加容易。将该方法应用于股票投资风格分析中,有效地进行了变量筛选,实现了股票成长/价值属性的快速判断。  相似文献   

10.
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探索如何创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1.
将翻译作为一种过程进行研究 ,实际上是探讨双语转换的认知心理过程 ,在翻译转换过程中 ,不管是始发语的理解还是目的语的产出都要受到认知的制约。翻译是人脑对语言、文字内涵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 ,只研究语言而不探讨思维不能诠释翻译的本质。翻译的内在规律在于人脑的思维 ,深入研究翻译中的思维活动将是翻译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类究竟是用什么方式思维?一定要用语言进行思维,还是可以脱离语言进行思维?对于这些问题,科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观点:"等同说"和"分离说"."等同说"将语言和思维视为一体,而"分离说"又将这两种东西截然分开.其实这两种观点都过于极端,因此有必要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入手来阐述人类思维的两种形式: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  相似文献   

13.
修辞中的隐喻、隐喻性思维和相似性思维是人们解释语言、思维和世界的关系的三个层次。修辞上的隐喻认为隐喻是对不同的客观事物所存在的相似点的揭示和创造;隐喻性思维借用了修辞隐喻的相似理论,认为隐喻是认知世界的手段,它充满了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并对语义的衍生和发展起作用;相似性思维理论也是从认知的角度,认为人们总是以特定的认知模型把新的知识和体验与大脑中的相似块相耦合,相似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和体验的概念分类和综合过程;“相似性思维”理论比“隐喻性思维”理论能从更广泛的范围上解释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4.
谈谈非形式逻辑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积极、谨严的分析、评价,以辨别、确定某一论题、论述的是非、正误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论辩思维。非形式逻辑是有关批判性思维———论辩思维的逻辑。2 非形式逻辑仍然以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它之所以叫非形式逻辑,只是说它是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论述的,目的不在于建立形式化的逻辑系统,而是要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论辩能力。非形式逻辑是非数理逻辑的逻辑。3 非形式逻辑是对数理逻辑的否定,是对传统逻辑的否定的否定———在更高基础上的对传统逻辑螺旋形上升的复归。4 非形式逻辑的出现证明所谓的"传统逻辑已经无用,我国逻辑现代化就是要用数理逻辑取代传统逻辑"的说法是错误的。5 今后我国高校一般文科应以讲授非形式逻辑为主,应组织力量尽快编出一批非形式逻辑教材。  相似文献   

15.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把人类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成若干个过程,如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等,并认为各个过程之间的转化是隐喻的。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语言表达形式可分为一致式(Congruent Form)和隐喻式(Metaphorical Form)两种,并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翻译中,有时为了避免语言的单调,我们往往采用不同的语言结构来丰富表达,或者为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思维表达习惯和文体特点的需要,往往采用隐喻式来代替一致式,其中包括一个过程转化为另一个过程。作者认为,语法隐喻能为译者在目标语系统中语言形式的选择上提供理论解释,并通过实例来探讨语法隐喻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师范美术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应该是掌握了形象思维能力的教育家.美术学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对于一个人的作用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师范美术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形象思维的教育模式,应走边缘学科嫁接推进的方向,要全面提高学生作为一个教育家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汉英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制约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双向互动关系.翻译不仅是语言交际活动也是思维活动,既需要遵循语言规律也受思维规律的制约与影响.汉英两个民族的思维差异,如汉语民族注重悟性而英语民族注重理性、汉语民族注重主体意识而英语民族注重客体意识、汉语民族注重整体思维而英语民族注重个体思维、汉语民族注重形象思维而英语民族注重抽象思维、汉语民族注重综合思维而英语民族注重分析思维等,都在翻译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译者,迫使译者寻求两种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同一与契合.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流并非简单的词汇层次上的交汇与对接,它主要体现为两个层面:从隐性层面说,它是中西思维模式的交汇与对接;从显性层面讲,它是基于现实的国际关系基础上“强弱文化”之间渗透与反渗透的过程。这就决定着进入外国语言及其文化结构就是进入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对比过程,而其最终的重要目的就是学习外国文化的先进方面,同时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孔子学说对汉人的思维方式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语言是思维工具,思维方式当然会影响语言结构,以意治形的汉语语言法则应该说是与汉人的重理解、感悟的运思特征紧密相联的。言语是运用语言法则的结果,言语交际方式同样会受到思维方式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对隐喻的相似性理解,不同的语言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传统的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比较语言。语用学派认为隐喻理解是言语行为,要经过语用推理,才能得以理解。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与人们普遍的思维和认知方式相一致,不需要复杂的语用推理。基于以上各派的研究,认知语言学派提出隐喻语言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是人类语言的概念体系之一。认知语言学派的观点符合我们认识世界的现实,认为隐喻的认知方式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隐喻的相似性并不是必然的、预设的和推导出的,而是由人们的心理认知创造的。这一解释合乎人们日常理解隐喻的认知心理过程。认知理解过程依赖的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图式和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