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本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以建立高效和谐、良性循环、少废少污的绿色建筑体系为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索了效益费用分析方法对于绿色建筑体系的适用性,目的在于能科学合理地评价绿色建筑体系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智能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智能化而忽视融入绿色理念的问题,因而智能与绿色建筑一体化发展应是我国智能建筑在新时期发展的战略路径。根据智能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建造特点,可以构建基于建筑生命周期的智能与绿色一体化发展的体系结构。为推动智能绿色一体化发展,应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搭建智能绿色建筑产学研发展平台,制定智能绿色建筑的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智能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智能化而忽视融入绿色理念的问题,因而智能与绿色建筑一体化发展应是我国智能建筑在新时期发展的战略路径.根据智能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建造特点,可以构建基于建筑生命周期的智能与绿色一体化发展的体系结构.为推动智能绿色一体化发展,应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搭建智能绿色建筑产学研发展平台,制定智能绿色建筑的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英国绿色建筑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是发生工业文明负面影响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英国绿色建筑渊源于18世纪崇尚自然的理念和19世纪中叶提出的"绿色精神"。英国绿色建筑建筑大致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的理论酝酿时期、20世纪末期的实践探索时期和21世纪以来的初步发展时期。英国较牢固地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了较完备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法规政策、注重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重视公众参与,引导低碳生活等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相较于传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局限、思维惯性与救治模式,绿色发展更能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的平衡性、协调性与兼容性,因而更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升级、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及综合国力提升,为转向绿色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可行性。全面深入推进绿色发展,需在理念层面形成绿色自觉意识、坚守绿色为民立场、打造绿色文化氛围,在逻辑层面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在结构层面明晰治理的主体、功能、制度、方法和目标,进而基于"主体—分工—范式"维度推进系统化绿色治理,基于"规划—评价—支撑—文化"维度推进科学化绿色治理,基于"源头—专项—法治"维度推进精细化绿色治理,多措并举形成绿色治理合力,助益全面推进国家绿色治理体系和绿色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低能耗的绿色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危机及环境恶化的压力下,低耗能的绿色建筑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通过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界定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及评价体系的畅述与分析,针对我国绿色建筑目前所遇到的技术支撑力度不够、相关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实际问题,提出了建立区域绿色建筑节能数据库系统和加快绿色建筑立法等尝试性建议,希望能为中国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节能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建筑生命周期内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从绿色建筑的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出发,阐述发展绿色项目,使建筑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北京市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其主要问题基础上,设计了"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总体思路与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研究表明:在绿色建筑发展起步阶段,应对绿色建筑的供给端和消费端进行正向激励,发挥政府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作用;随着绿色建筑的不断发展,应逐步发挥市场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应逐步降低对绿色建筑的激励力度,运用反向激励扶持绿色建筑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绿色城镇化是新时代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战略重点包括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城镇基本"硬件"绿色升级、城镇空间规划布局优化和城镇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推进绿色城镇化,要完善绿色技术与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实现城镇产业发展绿色化;大力开发和应用绿色能源,稳步推广绿色建筑,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推动城镇"硬件"低碳化;优化城镇规划建设,促进城镇空间布局集约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确保城镇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绿色发展的绿色治理内涵、绿色治理理念、绿色治理共同体思想、交叉重叠的价值共识、"去中心化"的权力向度和权威来源,以沟通、协商、合作为治理方式,以系统化、精细化、精准化为治理特征,追求多重且平衡的价值目标。当前,国内外绿色治理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着研究成果匮乏、碎片化、理论化程度低、研究方法不足等问题。绿色治理目标、绿色治理体系、绿色治理机制、绿色治理文化、绿色治理质量测评等,将是绿色治理未来研究的重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11.
“绿色项目群”是在项目群层面上对绿色地产理念的延伸,通过AHP-WRSR方法对待选项爵的绿色度进行综合评价,并从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完成对其构建。“绿色项目群”有效地完成了绿色节能理念与项目群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对构建绿色制度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制度是指围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各种制度安排。绿色制度体系是指所有绿色制度的有机组合,它是生态政治制度绿色经济管理制度绿色文化制度等的集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构建绿色制度体系的理论基础。从制度体系上寻求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支持力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宣传,更新观念,准确定位绿色制度体系的功能,渐进决策,克服利益障碍是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构建绿色植保,促进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绿色植保对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结合福建省植保工作性质及现状,并提出了构建绿色植保工程的设想:(1)政府重视、强化领导,切实搞好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工作;(2)强化队伍建设,完善服务体系;(3)加强绿色植保的基础研究;(4)重视生物安全工作,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5)加强农药管理及科学使用;(6)完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面对西部地区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完善的绿色发展制度是西部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要从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多角度构建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制度及相应实施机制,包括树立有民族特色的绿色发展价值信念、建立有自身特色的"绿色GDP"考核制度、在制度框架下建立严厉的环境危害惩处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多层次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健全国土资源开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生态态度的确立与绿色管理行为的实施决定着绿色饭店的创建程度和水平,文章通过建立生态态度和绿色管理的度量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湖北省星级饭店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绿色饭店创建与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回顾绿色GDP核算在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的历程,特别是我国2004年论证《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和《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探讨了绿色GDP核算的对象、内容以及主要方法,分析建立该核算体系的困难.主要是环境成本计量较难处理和自然资产的产权和市场价格难以界定。最后,提出关于在我国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推动中国特色绿色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建筑理论提出已有多年,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中的中国,绿色建筑设计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低耗为核心发展中国的绿色建筑。要坚持“适当技术”原则,强调整体设计思想,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教育,政府应实行限制性和鼓励性政策并举的方针,大力推行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8.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建立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思路,并以绿色财务内部收益率、绿色财务净现值以及绿色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几个主要指标为例,讨论了项目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的构建,该指标体系不仅考虑了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费用,还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外部成本作为企业的一项潜在费用考虑在内。同时,对指标计算过程中如何确定环境污染治理费用和污染治理过程中新创造的收益,以及财务评价绿色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基层党组织加强凝聚力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并从工作机制、制度建设、创新活动载体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对于环境问题,现行的国民账户体系是要负一定责任的.这是由于现行国民账户在环境方面的缺陷造成的.建立绿色的国民账户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