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张举 《南都学坛》2002,22(4):34-37
建国初期,由于当时农村土地改革、巩固农村新生政权、调整农村阶级和社会关系的需要,农民协会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所依靠的基本群众组织再度迅速兴起。但是,它并不是建立在利益共同体基础上的现代意义上的农民社团,由于近代以来国家政权强度进入农村导致出现国家和社会一体化的趋势,这时兴起的农民协会则仅具有着策略性、战术性和暂时性。随着农村在支持国家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方面的价值的突显,农村土地制度由农民所有制向集体化进一步的发展和农民互助合作运动的兴起,农民协会便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而悄然隐退。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初期农民协会兴起与隐退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初期 ,由于当时农村土地改革、巩固农村新生政权、调整农村阶级和社会关系的需要 ,农民协会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所依靠的基本群众组织又再度迅速兴起。但是 ,它并不是建立在利益共同体基础上的现代意义上的农民社团。由于近代以来国家政权强度进入农村导致出现国家和社会一体化的趋势 ,这时兴起的农民协会则仅具有策略性、战术性和暂时性。随着农村在支持国家工业化优先发展战略方面的价值的突显 ,农村土地制度由农民所有制向集体化进一步的发展和农民互助合作运动的兴起 ,农民协会便因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而悄然隐退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维系三年之久的农民协会在农村政权稳定与国民经济恢复的情况下悄然隐退。随着改革开放到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民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农民协会再次兴起,成为代表农民的群团组织。农民协会在隐退与兴起的历程中,始终与国家大政方针密切相关、维护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作为代表农民根本利益的农民协会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中能发挥各主体协同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领导的全国农民协会成立五十周年。一九二七年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大革命蓬勃兴起。毛主席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和党内两条路线斗争中,亲自领导全国农民运动,三月五日,发表了无产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伟大纲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月七日,创办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作为农民革命的大本营;三月底,又建立了农民运动的统一领导机构——全国农民协会。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加深和对中国实际情况的逐步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农民所起的作用,从而在中国的农村中发起了领导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组织了农民协会.文章主要论述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的性质以及其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从国家、乡镇政权、农民三方利益主体博弈的视角解析改革后乡村治理的内在演变逻辑。在村民自治的实施过程中 ,国家、乡镇政权和农民各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影响村民自治的进程。加强乡村治理是国家实施村民自治的基本出发点。在改革初期 ,国家对乡村治理的重点是通过初步导入村民自治制度填补公社制度解体后的“权力真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分税制改革后 ,乡镇政权的财政困难促使农民与乡镇政权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 ,国家为维护农村稳定而将乡村治理的重点转移到全方位实施村民自治上。村民自治的真正实施和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有待于国家关于农村财政制度和三方利益分配制度的完善 ,需要用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 ,采取大智慧解决当前的问题和困难 ,把三方整合到共同的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从农村汲取资源一直是乡村社会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进入近代,由于政权下沉加剧了这种趋势。进入21世纪,伴随着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以及乡村治理理念的革新,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资源输入,农村社区的开放性与农民流动性要求在"以人为本"基础上重塑乡村社会管理体制,即政府必须依据农村居民异质化、多样化需求及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建立多层次、针对不同类型人群、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体制。农村社会管理基础从资源汲取到以人为本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既是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历史性变革,也逐渐凸显农民主体地位,是人与资源关系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进入 90年代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矛盾逐步突出起来 ,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这些矛盾 ,在全国一些地方开始了发展农民协会与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的有益尝试。那么 ,目前农民协会与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如何 ?存在什么问题 ?今后如何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于 2 0 0 0年初组织部分实际工作者和放寒假回家的大学生 ,对山东省农民协会与合作社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是采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维护农民自身利益,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动因;农民协会、专业合作、股份合作是其组织的演进趋势,要积极消除传统制度的阴影,克服现有制度的缺陷,从多方面加强和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至30年代华洋义赈会农村合作运动的实质,是通过合作社把农民集结为信用团体单位,减少借贷的交易费用,从而把现代银行和国家金融机构吸引到农村的金融活动中来,形成以金融为切入点改良农民经济的模式。这场运动对农村经济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但由于借贷的条件所限,义赈会的资金主要为条件相对优越的农民所利用,导致了合作贷款的中农化。当合作社模式被国家政权推广为主要的农业政策时,现代农业金融制度产生了根本的困窘:国家有责任却没有能力向全部农民放贷,无法避免贷款的广义中农化,导致了合作运动最终在中国消失。  相似文献   

11.
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我国法律规定不尽一致,学者们的看法也不相同.其实,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形式上是农户,实质上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而以其他承包方式以及流转、继承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则具有复杂多样性.我国物权法应在《农村土地承包法》基础上完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及相关方面的规定,以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对权利人权益的保障性.  相似文献   

12.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不仅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而且成为农民得以离开土地到城市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由于没有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它正在成为农民工实现城市转移的现实羁绊。土地的国有制、集体所有制,抑或是国家管理下的土地个人所有制,到底哪一种土地所有制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实现一次性的城市转移呢,我们力求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最佳的相关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3.
农村合作组织是农民走向协作、互助和共生的重要途径。熟人社会背景下,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实际运作有其自身的逻辑。在新农村建设中,究竞应该发育农民组织还是应该组织农民?我们认为,农民合作组织是比较成功的一种模式。纯粹的“原子化”农民是不存在的,农村分户经营的农民实际上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合作,随着小农社会化程度逐步加深,农村合作亦日益加强。中国农民并不是天生的“善分不善合”,一切取决于时间、地点和条件构成的农民利益。在利益的驱动下,农民既善分也善合。政府能够做的只是提供他们合作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田会是中国古代农村民间的一种互助性合作组织。它至少在清末浙东地区较为普遍地存在。在祀田、义田以外,会田又是另一种新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形式。其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一种跨家族的村民之间的经济互助组织。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时期对农村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三农问题”呈现的新情况,农村面临着土地制度的制约、土地资源危机、农村社会政策等诸多困境。如何摆脱现行土地制度的困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土地短时间内完全国有化、土地私有化和复合所有制形式都不现实,通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等改革来完善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主要迹象。结合新农村建设,在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上,调整农村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现代乡村土地制度,并最终确立我国现代土地制度,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地制度的缺失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土地制度的制约。中国的土地既不能完全国有制,也不能走西方国家私有制的道路,唯一的选择是在双层经营管理体制下强化和稳定农户的承包权,加快培育土地流转机制,促使其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益阳草尾镇土地信托流转模式的深层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是解决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的一种制度创新。益阳的草尾试点是土地信托流转成功的案例,突破了30%流转率的困境,农民受益大幅度增长,农业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增加了农业投入,提供了就业机会。草尾镇信托流转模式的益阳经验主要是创新了信托流转机制,政府全程介入,坚持了3个不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流转经营权从而使得农民的承包权不变,农用地属性不变。益阳经验的土地信托流转解决办法主要是把土地确权放在首要位置,在运作过程中确保农民利益,土地信托流转后安置好剩余劳动力,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体制已经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集体资产所有权缺位损害了集体资源应有的对集体事务的推动作用及公共设施的改善,现行承包制把土地资源隔离在市场之外,迟滞了现代化的进程和速度;农村土地必须通过市场进入流转,农业规模经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只有实行土地农民、集体共有制,才能使土地资源走上产权清晰的长治久安轨道,才能使农村的改革与城市同步并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三农框架下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作为农村土地制度体系中的基础与核心 ,其创新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近年来围绕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理论界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价值的思路 ,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认为 ,在法律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分离的基础上 ,建立与健全国家与农民双重所有的土地产权主体结构 ,更有利于农村土地制度运行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