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加明  蒋晓玲 《社会工作》2015,(2):35-40,59,126
随着我国空巢家庭的比例越来越高,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居家养老是当前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理想化的养老模式,但仍存在资金短缺、人员不足等困境。为提高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一方面可以组织空巢老人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搭建智能养老平台为空巢老人提供多种类型的智能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2.
加强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伟  陈婷婷 《学术交流》2013,(1):147-152
在我国进入快速老龄化时期,并且城市空巢老人不断增加的社会背景下,城市空巢老人存在经济收入普遍偏低、生活比较拮据,日常生活上缺少照料和关心,身体健康状况普遍不佳、患病率比较高、医疗保健费用偏高,心理上感觉比较孤独、缺少精神慰藉等问题。加强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有: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服务;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保障;改进和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开展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服务保障。只有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才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社会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婚姻家庭生活对老年人晚年幸福十分重要.通过对广东城镇1265位老年人的问卷调查,从居住、代际关系、婚姻状况及老人精神情感等5个方面分析了城镇老年人婚姻家庭生活状况,结果显示多数老人钟情于家庭养老,渴望子女精神关怀,婚姻及家庭生活整体较好但个体差异较大.建议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社区为老组织建设,针对不同类型老人...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国的养老方式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三种方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介于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人照顾方式,能有效弥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文章主要从社区居家养老的内容、各种养老模式的特点与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与不足等几个方面对国内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基于社区的养老网络构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养老方式的选择将影响养老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北京市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方式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使用回归分析考察了老年人意愿养老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备受青睐,尤其是中等收入的老年人更偏好于社区养老。建议养老资源更多地向社区进行配置,促进社区居家养老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西龙南县根据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多形式居家养老模式,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准。重点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做文章,探索性地实施多形式居家养老模式。之一:“家庭自助式”。在低保户家庭中,由乡镇、社区居委会定好标准、草拟好条件,并负责聘任有一定劳动能力、外出就业困难的家庭人员开展自助协议式居家养老服务,用这种模式来解决高龄困难老人居家养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特别是为那些孤寡老人、特困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服务。吉安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62万人,  相似文献   

8.
传统家庭结构变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变化导致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衰减,社会照料服务在老年人权益保障中的地位和功能日益凸现。尤其是面对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不断增多的人口形势,迫切需要推进单一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方式转变。借鉴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现有地方立法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通过修改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建构完善的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具有重大现实和战略意义。完善和发展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需要通过立法固化"居家照料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辅助"的社会照料模式,系统地构建老年人社会照料服务体系;需要加强社会照料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社会照料服务职业化建设;尤其需要突出社会照料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包括促进和监管职责;并且需要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社会照料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4.86万,占全区人口12.8%以上。子女不在身边,生活难以自理,越来越多的城市独居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面临如何养老的难题。近年来,信州区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社会化,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挖掘公办机构潜力;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试行居家养老。三把"钥匙"开启社会养老"心锁"。  相似文献   

10.
日前,天津市出台《关于对我市困难老年人增加居家养老护理补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从2012年10月1日起,天津市将在现有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基础上增加居家养老护理补贴。届时,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按照轻度、中度、重度照料等级,每月可领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共计150元、200元、400元。补贴对象具有天津市户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特困救助和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中60周岁以上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80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天津市级劳动模范、失能老人和空巢老人,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以上人员经评估认定在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基础上,给予居家养老护理补贴。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4.86万,占全区人口12.8%以上。子女不在身边,生活难以自理,越来越多的城市独居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面临如何养老的难题。近年来,信州区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社会化,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挖掘公办机构潜力;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试行居家养老。三把“钥匙”开启社会养老“心锁”.  相似文献   

12.
时讯快递     
正安徽省宣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启动政府购买近日,安徽省宣城市正式启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项目启动后,对安徽省宣城市本行政区域内,69周岁以下(含69周岁)城乡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三无"对象和农村散居五保对象;70周岁以上(含70周岁)城乡"三无"对象、农村散居五保对象、享受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且子女生活困难的老人以及在本行政区内无子女照顾的低收入空巢老人,均  相似文献   

13.
老年休闲与居家养老——以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人休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6亿,占总人口的12%。迅速到来的老龄化让整个社会聚焦养老问题,通过多年的摸索、试验、论证,各界大多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方式。老人退休后基本处于休闲状态,那么老年人的休闲活动与居家养老有无内在关系,是否会影响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行呢?鉴于此,作者通过对老年人日常休闲的调查研究,试图揭示它与社区养老的内在逻辑,并就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顺利推进居家养老模式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老年休闲与居家养老——以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人休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6亿,占总人口的12%。迅速到来的老龄化让整个社会聚焦养老问题,通过多年的摸索、试验、论证,各界大多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方式。老人退休后基本处于休闲状态,那么老年人的休闲活动与居家养老有无内在关系,是否会影响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行呢?鉴于此,作者通过对老年人日常休闲的调查研究,试图揭示它与社区养老的内在逻辑,并就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顺利推进居家养老模式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卫华  张涛 《社会福利》2006,(12):60-60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不断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首先,全市进一步明确了养老服务的服务对象。居家养老服务主要面向60岁以上老年人,重点照顾“三无”老人、高龄老人、特困(劳模、优抚对象、享受低保残疾)且子女不在身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其次,宜昌市加大工作力度,力求找准服务队伍和内容。社区养老服务站吸收下岗失业人员、低保人员和有志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组成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从老年人最需要、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采取政府和个人购买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重视家庭生话,希望居住在家庭,生活在社区。据抽样调查统计,95%左右的老年人愿意居家养老,只有5%左右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因此,积极推行居家养老,提供服务,发挥家庭在中国养老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和居家养老在生  相似文献   

17.
狄邦成 《社会福利》2010,(12):62-62
一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立城乡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全区各社区均已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启动70岁以上独居困难家庭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低保户和低保边缘家庭中招聘了247名服务人员,为410名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  相似文献   

18.
城市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丽宏 《学术交流》2007,(10):123-125
建立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解决现阶段居家养老老人照料问题,必须走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相结合之路,即老年人个人自助、家庭支助、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具体来说,必须发挥老年人自身作用,积极自养;继续鼓励和支持家庭照料;进一步加快发展老年社会化服务事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在我国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中,国家居主导地位,它提出社会整体性老年照料体系的构想,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的法规政策,确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发展规划,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预算、综合协调和有关监管工作。社区为体系发挥功能的基本载体,要建立健全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网络。家庭为体系的基石,它在养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应该予以保持和加强。老年人个人是照料体系的主角,要大力提倡自信、自强、自助、互助,充分发挥老年人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7,(10):82-85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农村老年人群体一个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结构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土地养老功能和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减弱,全社会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关注力不断上升。本文以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困境为切入点,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对烟台市230位城市老人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空巢”与城市老人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老人孤独感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空巢”与老人的孤独感没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关系;大多数的老人自愿选择与子女分住;代际间的交往受居住距离的影响;影响老人孤独感的主要因素有婚姻状况、子女是否孝顺及对自己赡养现状和子女照顾的满意度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烟台市,“空巢”对老人的孤独感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婚姻状况和子女是否孝顺是影响老年孤独感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