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王雪 《唐都学刊》2007,23(1):76-79
明清之际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掀起了海外殖民和传教的新高潮,远离中国二百年之久的基督教再度回到了中国,陕西成为传教的重点地区。以金尼阁、汤若望、方德望等为代表的天主教传教士运用不同的策略,将向上流社会士大夫阶层的传教和向社会下层民众的传教结合起来,推动了天主教在陕西的发展,使陕西成为天主教在中国内地的一个重要的传教基地。  相似文献   

2.
王薇 《求是学刊》2005,32(3):117-121
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欧商人、士兵、官吏和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调查中国国情。其中传教士的表现尤为突出。明代西方传教士调查中国国情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所获得的情报或用于在中国的传教实践之中,或汇集起来传回欧洲。这既对他们在中国的传教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形成了东学西渐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天文十八年 ( 1 549)沙勿略 ( Francisco de Xavier,1 50 6-1 552 )将天主教传入日本开始 ,经过短短的三年 ,天主教就有了370 0人的信徒 ,极盛时曾达 75万之众。但是从“伴天连追放令”开始 ,日本的天主教经历了“踏绘”、“改宗门”、“寺请”1 等种种禁制后 ,其教徒处于根绝状态。天主教在日本如此 1 80度逆转的命运 ,在其海外传教史上是个特异的存在。日本人对这段天主教历史的学术性记录极少 ,而新井白石是幕府统治者中罕见的留下了关于天主教记录的人。白石审讯了从罗马偷渡来日的传教士斯多悌 ( Sidoti Giovanni Battista) ,他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一个本应在中国思想史甚至是世界文化史上震聋发瞆的口号一直被忽视着,也从未有人加以分析。这就是中国基督教历史上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由开教“三大柱石”人物之一的徐光启提出的“补儒易佛”。万历四十年(1612),在《泰西水法序》一文中,徐光启说:“余谓其教(指天主教)必可以补儒易佛……”。四年后即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著名的《辩学章疏》中,针对沈漼排斥耶稣会士传教的上疏,他又一次提出天主教与儒学、佛教的关系问题,对“补儒易佛”  相似文献   

5.
程文 《日本研究》2003,(4):87-93
16世纪中叶 ,在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冲击之下 ,耶稣会传教士渡日传教 ,将天主教及西方文化一并传入日本 ,打破了日本传统的亚洲文化圈内的文化交流模式 ,拉开了日欧之间东西方文化相互接触、碰撞与交流的序幕。  日本当时正处于由混乱逐步走向统一的战国时代末期。尽管战乱频繁、社会动荡 ,但经过长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历经佛、儒两教的文化洗礼 ,已经积淀了深厚的具有自身独特性格的东方文化底蕴。而天主教作为完全异质于东方文化的外来文化 ,在日本社会世俗权利的影响下 ,走过了悲喜交加、跌宕起伏的艰难传教历程 ,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随…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来华传教士为了推动传教事业的发展,十分注重对中国社会风俗的考察。传教士对中国风俗的考察和研究,是其了解中国国情、探索传教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西方中国观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复杂的原因,传教士对中国风俗的考察、认知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先从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时谈起。早在清代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就有奥国耶稣会传教士奥古斯廷·德·哈勒施泰因(Augustin de Hallerstein,1703—1774)来到北京,他的中文姓名为刘松龄,字乔年。但是说起来,刘松龄的家乡当时属于奥国管辖,若按现在的划分,却是在南斯拉夫境内。刘松龄来京后,因为当时雍正皇帝不让耶稣会会士在京传教,已将传教的会士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主要有三大派系 ,即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历史最长。鸦片战争前共有 5个传教会在中国活动。当时在东北地区活动的外国天主教会主要有 :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奥地利加布遣会、奥地利本驾会、德国本驾会、瑞士白冷传教会等。东北沦陷时期 ,据 1940年伪满铁道总局情报科的《满洲宗教志》中所调查 :教徒近 1780 0 0人、志愿受洗者约有 390 0 0人、合计近 2 2 0 0 0 0人。是东北地区较大的外来宗教之一。天主教传入东北  罗马天主教在中国东北的传播有相当长的历史 ,东北的主要城市都巍然耸立着天主教堂。罗马教皇最…  相似文献   

9.
三历史上斯里兰卡岛是印度佛教向南传播的第一站和中转地,曾对佛教的传播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二次大战后,斯里兰卡佛教徒在复兴佛教弘扬佛法的旗帜下,热衷于向世界传播和交流传教文化,努力扩大佛教的影响。1950年建立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和1966年建立的世界佛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上古时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各自独立发展的。约在十五世纪,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入西方,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论述“印刷、火药和磁石”的作用说:“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见培根所著《新工具》,转引自《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这说明了中因的技术发明传到欧洲之后起了促进西方近代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十六世纪后期,即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传教,在宣传耶教的同时也介绍了西方古代的天文学、数学等科学知识,更向西方介绍了中国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主要有三大派系,即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历史最长.鸦片战争前共有5个传教会在中国活动.当时在东北地区活动的外国天主教会主要有: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奥地利加布遣会、奥地利本驾会、德国本驾会、瑞士白冷传教会等.东北沦陷时期,据1940年伪满铁道总局情报科的<满洲宗教志>中所调查:教徒近178000人,志愿受洗者约有39000人,合计近220000人.是东北地区较大的外来宗教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近代天主教在桂传播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志辉 《江右论坛》2007,8(9):77-82
近代天主教在广西的传播历史是中国基督教史的组成部分,本文在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并深入北海、防城、东兴、龙州、南宁、永福、金秀等主要天主教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近代以来法国传教士在广西传播天主教的历史进行比较系统的史料整理,并通过纵横向对比天主教在全国以及广西以外其他地区传播的历史,归纳出天主教在广西传播历史方面的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7,(12):164-167
清末民初,天主教、基督新教相继传入宜宾。为了传教的需要,西方教会在宜宾创办了各种类型的教会学校,其目的在于传播基督"福音",但客观上对宜宾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有明一代,明代皇室重视佛教的教化作用,并对其进行保护,使得佛教极端兴盛。在北京地区寺院中,现存三通明代敕谕碑,以敕谕的形式对佛教寺院给予政治和经济上的保护,使人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探寻明代皇室与佛教之间深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航路开辟后,葡、西、荷、英等西方商业殖民势力纷纷涌向东方,天主教传教士亦随之而来。天主教会依靠的主要力量,1540年成立的耶酥会,也把东方作为传道布道的主要对象。耶酥会士最早到日本是1549年,在日本活动将近一个世纪。本文试图从耶酥会士在日活动情况、特点及其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略作阐述,并为对这段历史的深入探讨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在进入正题之前,有必要对西方商业殖民活动与耶酥会传教活动关系作一说明,因为两者关系直接影响到耶酥会在日本的进程。葡萄牙是殖民势力先锋。自达·伽马时起,葡萄牙向外发展对都打十字旗,祈祷给商业带来巨利并与称霸地中海的回教徒作战。罗马教庭认可了葡萄牙  相似文献   

16.
正1897年6月6日,54岁的德国海军少将奥托·冯·迪特里希,为表示效忠,扬言为德皇在胶州湾地区夺取一处要塞是他努力的唯一目标。11月1日晚,两名德国传教士能方济和韩·理加略在传教途中借宿山东巨野县张庄德国传教士薛田资的教堂时,被大刀会成员送上了天堂。11月7日,迪特里希接到海军部密令,让他充分利用巨野传教士被杀事件进一步扩大事态。时任德国总理克洛德维希·祖·霍恩洛厄认为应该谨慎行事用外交手段和平解决。11月9日,迪特里希接到德皇命令:立即占领胶州湾。当时旗舰"皇帝号"、"威  相似文献   

17.
陈志刚 《社会》2018,38(2):111-133
明代上川南地区毗邻乌思藏,是西番朝贡贸易的必经之地,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在这一地区并行不悖,汉藏社会由此得以整合。佛教在“善”与“义”方面调和儒家思想,僧人社会接触之广,地方适应方式之多,令儒家士大夫普遍接受佛教信仰和寺院生活,地方政府的庆贺礼仪也在佛教寺院中完成。佛教仪式帮助乡民解决“死亡”问题,地方大族依赖佛教仪式祭祀祖先、维系家族组织,通过捐献茶园田土供养寺庵僧人来树立地方权威。在明末清初动乱的武装自保中,佛教为地方社会的稳定与延续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世居青海的民族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族,信仰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民间信仰。这种多民族、多宗教生态中,现代天主教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与近代青海地区天主教教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天主教如何与近代青海地区民族、宗教、文化相互交流、适应、互动,是观察天主教在近代中国社会传播发展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9.
何孝荣先生的明代寺院研究,是以明代南京寺院为起点的。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结撰成《明代南京寺院研究》一书,20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刊行,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在从事明代南京寺院研究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不少关于明代北京寺院的资料。这使他深深地认识到:“明代的北京,佛教  相似文献   

20.
编后语     
正下卷重点推出日常生活史的研究论文。如何评价日常生活,生活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明代的社会经济变化较大,如何判断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明代生活史研究名家陈宝良作了综合考察。日常生活与社会空间栏目下发表三位日常生活研究专家的论文。李志生通过考察唐代妇女的佛教功德活动,就"立塔写经"与"内外之际"提出看法。许哲娜以近代致意礼变迁为中心,考察全球化视野下的礼仪、身体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胡悦晗探讨了民国时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