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界》2017,(8)
习近平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运用于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利益与中国梦的有机结合,提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是党和国家长期奋斗的根本目标。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理论来源除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长期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实践以及家庭的家风家教等。梳理和归纳习近平人民群众观对于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鉴于时下存在着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标语化和口号化的倾向,因此,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人民群众观做系统梳理,为在全党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显得紧迫而必要.“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是贯穿马克思恩格斯全部著作的核心范畴,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支柱和内核.当今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人民群众观,最紧要的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秉持的人民群众的坚定立场和真挚的人类情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穿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时代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致力于追求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内在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召唤。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亟需更进一步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不断彰显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的实践价值,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发展了人民群众的概念,科学分析并界定了领袖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先富带后富"的群众致富观,提出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和创造的观点,提出了群众利益是判断是非的最高标准,提出了群众监督的思想。邓小平的这些群众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研究邓小平群众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唯物史观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出发阐明了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依据,从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着眼论述了人民主体作用的基本标志,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维度指明了实现人民主体利益的现实途径,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规定了促进人民主体发展的目标体系,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颇具时代特色的人民主体观。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则和基本观点,深刻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新时代、新思想,是我们理解体会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精神的一把钥匙。仅从报告在对时代问题的准确研判、对主要矛盾的深刻认识、对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历史担当方面看,这篇纲领性文献鲜明地表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矛盾观、人民观。首先,在时代观视角上,对时代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对当下中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作出准确把握,显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历史观特别是在时代观上的充分自信。其次,在矛盾观视角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作出新的深刻分析,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观点。再次,在人民观视角上,全方位、多角度和深层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观点,通篇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彻底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也彻底地体现了党的宗旨意识。总之,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西方传统政治思想是孕育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理论武库与文化土壤。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影响问题,尽管在马克思主义问世之前的绝大多数政治思想家那里还得不到科学系统的研究解释,但他们关于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特别是其中那些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因素的卓越见解,自然成为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得以产生的重要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学者指出列宁的群众观是“悖论式的群众观”,认为列宁一方面将群众视为历史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列宁的党的先锋队理论又在理论和实践中有意无意地漠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人民群众视为一种“盲目自发的力量”,并提出列宁的“灌输论”将工人阶级视为“愚昧无知”的群众,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变为革命知识分子的事业等观点。[1]186从三个问题入手对此观点进行反驳以澄清列宁的先锋队理论。第一,驳工人阶级“愚昧无知”说;第二,党的先进性不意味着党“凌驾于群众之上;第三,党的先锋队性质不否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国初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困难的环境,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坚持了群众路线,取得了其执政史上的辉煌成就。坚持群众路线是由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立场、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反过来又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成败和政权稳固。建立人民信访制度、反对官僚主义、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干部蹲点等是建国初期极具特色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其对于中国共产党化解脱离群众的风险,长期执政,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启示意义,即坚定人民群众主体论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立场、整顿党的作风、干部深入群众、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执政的渠道、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刘浩 《理论界》2013,(12):1-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历代中共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向人民学习,对人民负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求为出发点,让人民群众享受生态幸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建设生态文明,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坚持了唯物辩证的普遍联系观;提出“生态生产力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提出“绿色科技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提出“环境民生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出“严密制度保障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改革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运用实事求是分析方法建设美丽中国、运用战略思维方法谋求人类永续发展、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破解生态发展难题、运用系统思维方法找到解决生态难题的最佳方案、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思考人类生态文明发展规律、运用底线思维方法维护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和新要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促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发展,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3.
宋美茹 《中文信息》2013,(5):109-109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首先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尤其是以下几个重要的观点:第一,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我们的党员干部不能像一滴油,而应像一滴水,自觉地融人到人民群众的海洋中去,成为群众的普通一员,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相反“如果脱离了群众,而不坚决改正,就必然是由于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而失败。  相似文献   

14.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观 ,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始终强调要以人民群众为本 ,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要尊重群众的创造 ,虚心向群众学习 ,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的群众观 ,对于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尤其是加强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 ,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运用,着眼于管党治党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管党治党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以正在进行的管党治党实践为中心,站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对从严管党治党作出了一系新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阐述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特别是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对管党治党理论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是习近平对管党治党理论的时代性贡献。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时代性、规律性、创新性,提升了管党治党理论的新高度,开辟了管党治党的新境界,增添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6.
西藏作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特殊地区,地处边疆、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要做好群众工作,赢得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西藏的实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西藏的实践历程可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既有理论上的发展,也有实践上的创新。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西藏的实践,使人民群众在政治上获得了自由、平等和尊严,在经济上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团结、民主、富强、和谐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四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中的重大问题,涉及到党能否使自己的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践力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大众化,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完全能够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寻找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是唯物史观必然的逻辑结论 ,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命题 ,也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活水源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相结合 ,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特别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理论境界 ,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思维空间和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19.
试论江泽民的政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坚持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讲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这段话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这一根本问题认识上达到的新水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创造性继承,是江泽民同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群众观在政治观上的反映,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理论概括。学习和研究江泽民的政治观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全面落实“讲政治”要求,更…  相似文献   

20.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兴亡与人民支持与否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自执政以来,便将人民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他代表十八大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更加密切党群关系的工作理念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体现了我们党发挥着总揽全局、把握四方的作用。把握和认识习近平的人民观,对于我们在新时代重塑党的形象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