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中国梦与美国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梦与美国梦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深刻的内涵和意蕴,有深远的社会和世界影响,值得我们深入进行比较研究。美国梦的终极目标是个人成功,核心内容是"白手起家",其产生和实现的土壤是美国精神和美国制度,三者交互作用构成了独特的美国文化。中国梦与美国梦产生的时代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内涵和意蕴有着国家之梦与个人之梦、国家基点与个人基点、国家意志与个人愿望、国家建设与个人奋斗之别,两者实现的主体和条件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较告诉我们:个人国家都要有梦想,要追求成功。美国梦有不少合理的、有价值的内容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中国人更要超越美国梦,追求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主体是我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其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力,从层次上可以分为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其外在表现形式体现为由硬实力与软实力构成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国力;它是亿万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产生的合力。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激发中国力量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价值认同是中华民族成员对中国梦价值内涵的承认和认可,培育和建构中国梦价值认同,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方式。在现实性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中国梦价值内涵理解认同的结果,因而是中国梦价值认同实现的目标;中国梦价值内涵的凝聚力、物化力和对外影响力是中国梦价值功能作用的基础,因而是中国梦价值认同推进的动力;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相结合带动中国梦的价值认同,顶层设计与底层探索相结合贯穿中国梦认同之制度、利益和绩效,社会展演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拓展中国梦认同之主体、客体和介体,因而是中国梦价值认同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梦高度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当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理想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刻的蕴涵。中国梦是理想与现实、共性与个性、世情与国情、静态与动态、合力与张力、求同与存异、刚性和柔性、国富和民福的统一,它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可纵向从过去、现在、未来,横向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构建由强盛中国梦、法治中国梦、文明中国梦、和谐中国梦、美丽中国梦与幸福中国梦组成的"5+1"立体结构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系统探索有效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并构建保障系统,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实践和当前诸多因素发展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篇章,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民族精神为根基,是凝聚中国人民共识的梦,是我国科学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从“中国梦”的内涵出发,它包含着梦想与现实的统一,历史与发展的统一,国家梦想与个人梦想的统一,阐述“中国梦”对个人、民族和国家的深刻影响,从“中国梦”使人们坚定了追求理想的信念、化解了社会矛盾和支撑着民族长期发展三个方面论证“中国梦”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逻辑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逻辑系统,它内在地包含三个逻辑子系统:中国梦价值内涵的存在方式、基本属性和演进模式构成了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理论逻辑;小康梦、大同梦、王道梦相互交织的历史传统,天国梦、维新梦、共和梦依次递进的思想启蒙,强国梦、复兴梦、富民梦相互印证的价值体认,构成了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历史逻辑;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构成了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发展逻辑。这三个逻辑子系统分别从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原因与依据、演进的方式与路径、演进的规律与机制三个维度建构了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7.
王船山乃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一生有着伟大的责任担当意识,这种责任担当意识铸就了船山梦。船山梦与当下中国梦在三个层面相契合:船山主张"大贾富民"以发展商品经济的富国政策与中国梦之国家富强相契合;船山力推彰显华夏民族特色的振兴华夏民族之梦与当下中国梦之民族振兴梦相契合;船山主张"以人为依"、"依人建极"的人本哲学内蕴着人民幸福与当下中国梦之人民幸福相契合。虽然船山梦带有很强的历史、民族局限性,但船山梦与当下中国梦的契合是客观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8.
从美国梦与中国梦的文化内涵比较中探究慕课梦的价值取向,旨在用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引领高校英语教学新思潮和配套数字化英语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通过在微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英语课堂、进英语教材、进高校师生头脑,以实现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为我国英语教育的转向找准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与世界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这一指导思想,凝聚了13亿中国人的共同力量,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热情。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产物,中华民族对中国梦的追寻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寻梦过程,并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其梦想关系着世界的命运。在美国梦、欧洲梦破灭后,中国梦承载着人民的真正梦想,走文明和平发展之路,它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态。实现中国梦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它必然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凝聚了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沉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中国梦”具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维度,在价值观和文化意蕴上既不同于美国梦,也不同于欧洲梦和其他的梦.现阶段,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把握和正确处理各种不同主体、不同层次“中国梦”的价值诉求及价值冲突.以文化为支撑,立足于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正道沧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状况,面向未来科学发展道路的主观正确反映,是中华民族在全世界范围内本土独立身份和主体意识的充分展示和体现。中国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它是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实践选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是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2.
论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萌生了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历经170多年的上下求索,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实践,中国人民有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第一,道路自信,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精神自信,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三,力量自信,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凝聚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历史性合力。当下,全党全国人民要坚定这样的路径自信,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都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断推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方面在话语体系上要实现学术话语向大众话语、意识形态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换,在路径上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化,使马克思主义由抽象深奥到通俗易懂,由少数人掌握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了解、内心认同和自觉运用,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洪秀全的"天国梦"与孙中山的"民国梦"既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洪秀全渴望天王专制,幻想以均等的方式化解民生难题,实现人人温饱,最终人去梦碎;而孙中山倡导"民有、民治、民享",希望民富国强。斯人虽去,但他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已经和正在变为现实。由于洪秀全、孙中山的梦想都滋生于中华大地,他们都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都吸收借鉴了西方思想文化元素,都以推翻清廷为己任。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改造中国社会,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一个富于生机的开端。他认为历史是物质的、变化的,历史有其自身矛盾运动和规律,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环节,并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研究李大钊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于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和实践运用,以及运用唯物史观正确看待当今中国社会和未来发展,都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张志平 《学术探索》2005,1(1):118-123
沈从文的中国梦是他基于其审美主义理念对"中国"的艺术想象。他梦中的"中国"是一个完全以人性为原则建构起来的理想社会,文学和教育是他为这一梦想设计的实现方略。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政治文化语境中,他一直恪守着通过思想文化变革,参与现实政治实践这一"大政治"的胸襟、理念和思维方式,这使他只能宿命般地走在梦中的道路上"向人类远景凝眸"。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广大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群众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和探究而形成的制度体系,凝结了全党上下的汗水和付出,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在该制度系统地统领下,全党全国万众一心,从而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显著的优势。在我国,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工作都需要依据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而进行。通过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制度自信的科学内涵、影响因素及时代价值,最终提出当前我国的制度自信的实践路径。这对新环境下贯彻和落实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未来发展的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要项目,培育中国梦的筑梦人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中国梦的提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机。中国梦的融入正是它的本质所向和内含之义,是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让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战略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探索融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