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新加坡     
我在新加坡孙源新加坡深深地吸引我,是从一下飞机就开始的。我们在北京时间晚上10点左右到达新加坡漳宜机场。这机场真大,大厅一眼望不到边,走产天也走不到头,又清洁又漂亮。工作人员个个穿戴讲究,彬彬有礼,面带发自内心的亲切笑容。这和我们国内许多机场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2.
颜士州 《社区》2008,(25):57-57
新加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净。无论大街小巷、公园花圃,还是办公大楼、私人住宅,都清新美观。我们听当地居民讲:“这里地处热带,蚊虫多,人口密度大,又缺乏淡水。要搞好环境卫生,一是靠教育,二是基本设施(包括组织机构和卫生设备),三是强制执行(即惩罚制度)。三者密切结合,而以教育为主。如果教育不听,就要警告和罚款。”  相似文献   

3.
留学不仅是为了学习国外学校的某个专业,获得一张国外大学的文凭,而且是为了学会做一个有道德水准的国际人。为此,笔者采访了新加坡商学院驻沪办事处萧永强先生。请他谈谈新加坡的道德观,以为我国准留学生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留洋深造青年学子的梦想当陈奇(音译)决定离开中国去海外时,新加坡并不是他的第一选择。像许多中国青年学生一样,当他在上海附近的中美合资企业工作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去  相似文献   

5.
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之法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法视野中,对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的研究较少,但由此引发的纠纷却大量存在,以致司法实践中经常将二者混淆,对其作为法定免责事由的认识也难以统一。为正确实现二者在法律中不同的免责功能,在廓清其概念的基础上,就二者的区别及各自在民法中的免责效力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6.
雷高林 《老友》2013,(9):68-68
去年夏天,我被单位派往新加坡工作半年。工作地点位于郊区,离市区有差不多一小时的车程。为方便出行,新加坡同事建议我考个驾照开车上班。提到考驾照,我先是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有时间去驾校学习。新加坡同事却笑着对我说:"你也可以选择不用去驾校,自主安排时间考驾照呀!""自主考驾照?"在我的惊讶中,这位同事热情地介绍道:"驾考是一项汽车驾驶技能考试,并非有多大的专业难度,只要训练  相似文献   

7.
刚到新加坡时,我的先生已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取得学位。我参加了他的国大毕业典礼。望着他头上那顶黑色方帽,我目光烁烁。年长7岁的先生自然地一挥手:“既然喜欢,就到国大申请个学位念书吧! ” 申请递上去,我一边在国立大  相似文献   

8.
9.
新加坡法纪严明,培养了国人对事情的认真劲儿。一次交罚单的经历,让我真正领略到了新加坡人的那种认真。有一天早晨,我驾车急着去参加一场考试。在准备过十字路口时候,黄灯亮起,但是路上行人不是很多,我想试着闯过去。但在我过线之前,红灯亮了,相差不到0.5秒。每天从这个路口走,我知道这儿有摄像头,但是还是心存侥幸,希望能逃过这一劫。我平常是个遵纪守法的公民,这次确实是因为赶考,否则不会去冒这个风险。  相似文献   

10.
黄建如 《社区》2014,(24):59-59
不久前,我去新加坡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从踏上新加坡国土的那一刻起,我就真切地感受到新加坡人强烈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1.
施忠良 《今日南国》2007,(22):63-63
我女儿高中毕业不久就拿到了驾驶证。大学毕业后,她远嫁新加坡。今年暑期回家探亲时,我发现她居然不会驾车了。难道她在新加坡不开车?"是的,我在新加坡没有开过车。"女儿证实了我的猜想。"因为我在新加坡考不下来驾照。"女儿有点儿无奈。  相似文献   

12.
夜遇     
路丁 《社区》2002,(18):28-28
每天下夜班都要从这里经过。都不太晚。午夜12时左右。通常,路旁的小食店里都有人,网吧幢幢。虽说路灯不是很亮,但她从未有不安全的感觉,总是将小枕头一样的拎包的带子套在手腕拎在手上。拎包里放着一串钥匙,几个口香糖而已。  相似文献   

13.
周一海 《社区》2012,(10):58
最近,我和先生到新加坡去看望读中学的女儿,一个多星期的游历,除了感慨于这里中西合璧的文化、整洁优美的环境外,人们文明自律的公民意识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加坡期间,我几乎每天都要出门乘坐地铁。新加坡地铁又叫大众捷运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发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之一。它要为全国接近一半的人口服务。因为这里乘车付费几乎  相似文献   

14.
何如平 《社区》2008,(21):31-31
小姨住在新加坡市中心附近的仲宅小区——东陵美景同,这个小区的业主大多是新加坡的白领,另外还有不少业主是外籍人士,他们一般是跨国公司设在新加坡的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好在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邻里之间交流起来问题不大,不过大家平时工作都十分繁忙,没时间文流。  相似文献   

15.
我利用多次去新加坡探亲的机会, 做民间的双向交流工作,到新加坡宣传 中国,在国内介绍新加坡,以增进相互 了解和友谊。 新加坡有《联合早报》、《联合晚报》 和《新明日报》三家华文大报,每份每天 少则30多版、多则60多版,订报不要动员,更不用开会、发文件,发行量却很 大。每家报纸都有“言论”、“交流”等专栏,就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环境、人文 习俗等多方面的问题展开广泛讨论。我 在报纸上先后发表了19篇文章,介绍 改革开放的中国。新加坡比较民主,也 重视民间舆论,有关方面还对我的建议 在报上作了答复。  相似文献   

16.
“达娃里氏”是我久记不忘的 一句俄语,翻译成中文是“同志”。 “同志”,进入我的心中已经68 个春秋。 我家境贫寒,懂得喜怒哀乐较 早,不足10岁,脸上就挂着忧苦, 口上就多叹息。它来自父亲对地主 的欠债:大年初一见不到新衣,吃 不到白面饺子。12岁的春天,从一 张红色传单上看到了毛泽东、朱德  相似文献   

17.
<正> 1.1 遇摄辖《广韵》鱼、虞、模三韵。传本《广韵》卷前韵目下皆注独用、同用之例,如“鱼”下(举平兼该上、去,下同)注“独用”,“虞”下注“模同用”即是。此类规定皆为诗人作诗押韵而设,如谓鱼韵字只能与本韵所属字为韵,是谓“独用”,虞、模韵字则可彼此相押韵,是谓“同用”。作诗押韵,旨在求语音和谐,增加音乐美,故必须字音相谐乃可为韵,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唐人之诗,并不率尔为韵,其常相通押之韵脚,自应同归一韵。倘韵书所定同用、独用的规定与诗人用韵不一致,则说明韵  相似文献   

18.
正新加坡华人对新加坡立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华人在1330年前后,已于新加坡岛上居住,同时华人在新加坡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一直是总体人口的大多数,因此华人的活动、居住、生活的场所和形式,在受到新加坡地理、气候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华人迁徙前居住地传统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加坡的政治经济生态,但目前为止,未见系统总结新加坡华人建筑的文章,特撰此文,初步探讨新加坡华人与新加坡建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每年,我们单位都给老干部订阅《山西老年》,可能由于自己尚处中年,对于老年人的期刊不是太感兴趣。所以,平常我只是随手翻一翻。  相似文献   

20.
网遇儿子     
正放暑假后,儿子就玩儿起了失踪,除了在餐桌上匆匆看到他一眼,其他时间,他基本上都宅在自己的卧室里。真没想到,同一个屋檐下,父子见一面,会这么难。我知道,儿子身在家里,心却在外面广阔的世界,内外连接的,就是那根细细的网线。我决定去网上找回我的儿子。我申请了一个QQ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