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时讯快递     
北京市顺义区积极开展公益性林葬公墓建设管理工作公益性林葬公墓是顺义区在掌握全区殡葬设施基本情况基础上,经过多次调研而探索出的新的骨灰安置形式。这种骨灰安置形式以节约土地资源、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免审批、公益性等特点受到基层和群众欢  相似文献   

2.
何睿 《社会福利》2008,(2):19-2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不少公益性骨灰安置设施(以下简称“公益性设施”)被迫拆迁,而新的公益性设施未及时建立起来,加之农村村民居住分散,经济收入普遍偏低,无力选择经营性骨灰安置设施,且村民自治组织基础较薄弱,导致农村村民骨灰安置难问题日益凸显,乱埋乱葬现象屡禁不止,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阻碍了殡葬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多年公墓建设经验、借鉴国际同行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首都实际,北京市以"资源节约,环保生态,休闲观光,社会教育,人性服务"为城市公墓建设理念,提出了既节约土地又美化环境的城市生态墓地建设目标,先后筹建了以长青园骨灰林基地为首的一批生态型城市公墓.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05,(11):1-1
生态公墓建设是深化殡葬改革的重要成果。近年来,浙江省 宁波市、杭州市等地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遵特循生态、环保、节约 的精神,以卧碑为主要形式,植以草坪,种以树木,在推进骨灰 处理方式多样化方面,创造了新经验,取得了新的进展。可以说,  相似文献   

5.
背景: 1.2005年,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在浙江省宁海县召开农村公益性骨灰安置设施建设研讨会。会上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张明亮司长以《倡导绿色殡葬构建和谐社会》为题,对推动生态墓地建设,促进骨灰处理多样化工作做了分析和部署,为全国农村公益性骨灰安置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2.北京市民政局编制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殡葬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殡葬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制定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各区县应根据地方实际,制定各地公益性殡葬设施发展规划,实施标准建设和规范管理,为推进习俗改革和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服务。  相似文献   

6.
背景: 1.2005年,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在浙江省宁海县召开农村公益性骨灰安置设施建设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植树葬植树葬的基本形式是将遗体或骨灰深埋于地下,地上植树作为墓的标志。植树葬具有以下好处:植树葬能满足人们入土为安、回归自然的愿望,缓解骨灰安置设施的压力,杜绝滥埋乱葬,是造福后代、一举多得的利国利民的好事情;植树葬是土葬改革区遗体深埋不留标志的好办法,是骨灰一次性处理(不保留骨灰)的最  相似文献   

8.
遗体火化和骨灰安放是殡葬管理的重要内容。广东省年均遗体火化量约40万具,妥善解决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安放,关系到殡葬改革目的的实现。多年来,广东省坚持遗体火化和骨灰安放并重,巩固提高火化率,探索骨灰出路,推行文明、生态、节地、环保葬法,切实保护土地资源、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张星 《社会福利》2005,(9):37-38
领导重视形成强大合力农村公益性墓地是推进农村殡葬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目前杜绝骨灰棺葬等乱埋乱葬行为的最有效办法。为此,江西省德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殡葬改革工作,把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作为2004年全市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殡改实施前,市委书记徐跃进、市长吴步高召集有关部门领导专题研究殡改工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05,(12):8-8
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决策部署,省民政厅把握机遇,启动了“绿色殡葬”为主题的新一轮殡葬改革,全面推行以草坪葬、花葬、山崖葬、壁葬、撒江、撒海和骨灰集中存放为主要形式的生态葬法。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全面推行生态葬法的通知》,明确了大力推进文明殡葬,实现“三沿五区”无坟化、农村墓地生态化、已建公墓园林化的具体目标。各地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出台实施方案,建设样板、以点带面,全方位、有组织地推行生态葬法。  相似文献   

11.
徐永强 《社会福利》2007,(11):61-62
为深化公墓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公墓经营行为,日前,铜陵市制定出台了《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设置公益性公墓和公益性骨灰堂,须报市民政部门审批;公墓应当进行统一建设规划,墓型设计应当因地制宜,小型、美观、符合公墓园林化要求,墓区应当建设绿化带和供群众祭奠的场所。销售公墓要依法签订合同,禁止公益性公墓对外经营,经营性墓地的经营者不得跨服务区域推销墓穴,并对公墓实行年检制度。  相似文献   

12.
裴悦 《社会福利》2005,(6):62-62
2005午3月底,湖北省宜城市跑马山公墓专门开发了一片树葬区,培育了多种苗木,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殡葬改革,倡导骨灰树葬方式,推行“以树代墓,与树千古”这一符合环保理念的绿色殡葬,引导殡葬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全市已经有了“树葬”宜城第一人。据悉,该市计划在今后两年内,以跑马山公墓树葬区建设为标准,在全市各乡镇建设一批以“树葬”为主要安葬方式的公益性公墓,从而有放解决决土葬和乱埋乱葬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举措一:把生态技术融入农村生态经济型公益性公墓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生态建设的目的在于为农村人居环境的外围建造一片生态绿洲,按技术的难易程度和生态效果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墓区的单  相似文献   

14.
随着青岛市“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大都市框架的形成,城市建设步伐日新月异,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其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土地已变得寸土寸金,死人与活人争土地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2004年12月,青岛市民政局会同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局、林业局、公安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乡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具有里程碑式的殡葬改革,在全市城乡全面展开,成千上万随处可见的坟头被迁移、寄存或树葬、花葬、海葬,以社区、街道(镇)为主体兴建的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已分布全市。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以绿色殡葬为主流的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建设已驶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05,(12):8-9
墓碑是千百年来殡葬文化传承的标志,“无碑不成墓”的思想根深蒂固,青岛市在改造传统公墓的旧模式上下功夫,抓住全市公墓改造的机遇,打造了生态公墓的典范——福宁园公墓,该园的殡葬模式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形态各异的自然石体代替了格式化的墓碑,石头与绿树、鲜花、草坪融为一体。二是多种生态型安葬方式,包括树葬、花葬、草坪葬、盆景葬等三十余种形式。三是骨灰深埋,保证单体植物生长。在墓碑设计上把与环境的融合度、可识别度、心理感受度极艺术表现度结合起来,按照生态发展、节约用地的原则,把园林艺术融人生态殡葬,使广大群众乐于接受,真正“从大自然中来,又回到大自然中去”。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强化公墓管理,促进重庆市公墓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据《重庆市殡葬管理条例》和《重庆市殡葬事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重庆市民政局决定围绕“安葬骨灰或遗体的墓地占地面积是否符合规定标准,是否擅自扩大公墓占地面积。墓穴(格位)管理费是否专项用于墓地的绿化、维护和管理,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挪作他用行为;是否按规定使用安葬(安放),证,是否使用市财政局监制的殡葬专用收据是否存在传销、炒卖墓穴(格位)或以许诺回购方式销售墓穴(格位)行为;公益性公墓是否对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出售墓穴”等方面对全市公墓单位进行专项检查,  相似文献   

17.
綦理达 《社会福利》2006,(10):21-22
近年来,即墨市民政局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立足实际,全面实施村级公墓规范化管理,在城区将分散的村级公墓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在农村统一规划,采取不同形式建立村级公墓,节约了土地资源,初步实现了公墓建设园林化,公墓以外无坟头的总体目标。其中经验可圈可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06,(12):58-59
青岛市城阳区自2006年开始,以规划建设公益性怀念堂、公墓,集中坟头为重点,全力打造绿色殡葬、文明殡葬,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青岛市城阳区通过转变思想,奠定了殡葬改革工作基础。青岛市城阳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将殡改工作当作体现执政为民的政治任务来抓,在工作中大力宣传国家殡葬改革法规政策。向群众算清公墓集中后的三笔账:经济账,公墓集中后腾出的土地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账,优良的软硬环境,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延边州的殡葬工作者在推动殡葬改革过程中发现一些朝鲜族人将死者骨灰既不保存也不安放,当即吹散。于是,积极宣传推广,在朝鲜老人聚集的街道社区、村委会进行宣传引导,并采取现场示范、亲朋传递等方式争取群众认同。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扶持丧主吹骨灰。对于拟吹骨灰的丧主,给予运尸、火化、丧葬用品等方面的优惠。2004年吹骨灰918具,占全市火化总量的51%。在积极推广吹骨灰方式的同时,还大力引导丧主采用骨灰撒江、撒河等生态的葬法,有效地遏制了骨灰二次土葬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骨灰的集中安葬,永久性石材的大量采用,大面积的青山在公墓建设中的“白化”,使得公墓成为殡葬改革中令人质疑的焦点问题。群众“入土为安、无碑不成墓”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如何跳出传统公墓的旧模式,更好地实践生态公墓、绿色殡葬的理念,如何逐步引导群众选择生态型的安葬方式,是公墓改造和建设面临的突出课题。青岛福宁园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经验和更多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