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和诺斯是社会制度变迁理论或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本文比较了两人的不同分析框架及其关于社会制度的起源和本质、社会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动力与途径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两大制度变迁理论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诺斯都是社会制度变迁理论或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通过两种理论不同分析框架及其关于社会制度的起源和本质、社会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动力与途径的理论比较,系统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差异,提出我国的制度建设应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制度理论为基础的前提下,吸收西方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中科学、合理的成分,有利于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经济结构的本质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在社会经济结构形成和调整过程中的作用,但这些理论在解释历史实事时,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经过比较诺斯的新经济史学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经济结构的本质及其变迁的解释,指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首先应该归因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动力则来自于对生产力起推动作用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4.
诺斯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制度变迁理论。诺斯把西方经济增长归因为有效的产权和制度安排,把原动力最终设定为人口的增长,由此而创制出人口统计变动理论。这一理论的创立与20世纪中期兴起的人口经济学存在关联。诺斯深受马克思的影响,但其立足点还是新古典模型,用此模型来分析历史只能得到一个个静态、微观、短期的时间切片。若要使这些片段像马克思模型那样连贯且运动起来,则须在源头处给予一个推动力量,于是,人口增长在诺斯的世界里充当起了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探究人类社会演变规律和制度变迁动因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简言之,它是一种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而马克思是借助生产力、阶级和国家这三个相互衔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脉络,揭示人类社会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的.其中,生产力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阶级是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力,国家是制度变迁的核心内容.正是这三者较为完整地解释了马克思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制度变迁的逻辑链条.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过去在马克思制度理论与诺斯制度理论的比较中,侧重二者的差异研究,往往把二者对立起来。实际上,尽管他们研究主题的差异决定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但是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研究视野出发,可以发现二者在方法论和研究基础上存在着融通的必要性。第一,研究方法论融通的必要性。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研究中,马克思和诺斯都注重制度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现实分析方法。第二,研究基础融通的必要性。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是诺斯制度理论的3块基石,而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之所以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最有说服力,正是因为它包括了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马克思着重分析社会基本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宏观性、长期性,诺斯着重研究在现存制度前提下的制度、组织结构及其效率问题,补充和完善了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的实证性分析框架.使制度变迁理论更接近现实。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对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修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决定经济增长,这一理论虽有贡献,但它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缺乏充分的说服力.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决定力量是技术的长期积累和进步,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态势的反应,其调整是一个适应性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诺斯新制度经济史学制度变迁理论和一般模型的概括和分析,总结了诺斯新制度经济史学制度变迁理论的成就。虽然诺斯的理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其理论中仍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制约了新制度经济史学制度变迁理论形成对制度变迁一般规律的认识,也给其纳入主流经济学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国的农村地权关系在近代化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国家放弃了对土地所有权的控制,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进一步深化,土地交易市场化趋势加快;应用托马斯和诺斯以及速水和拉坦的分析框架,从人口、技术与制度变迁的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农村地权关系在近代中国转型的动力机制,会发现人口压力是近代农村地权关系演变的主要动力;而农业技术层面进步缓慢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受阻是影响农村土地制度效率的发挥以及进一步变革的内生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是激励高校教师竞争力和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提出较为有效地解释了西方世界近代市场经济兴起的成因,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教育作为立国之本,而将制度变迁理论引入到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通过剖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师聘任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根据制度变迁理论中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三位一体理论模型,制定我国高校聘任制度,确立改革方向,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农业制度变迁与诺思界定产权的"国家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49-1978年间,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过程证明,诺思的国家理论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府行为也有很强的解释力。政府的经济人行为不受社会制度的约束,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也会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不断改变经济交易的规则,从而使这些规则完全失去激励,使经济增长处于长期的停滞状态。我国政府还具有强大的设计制度结构的功能:从工业化发展目标出发,改变土地产权结构,并创造出相应的组织、政策及意识形态。政府的这一功能已经超出了诺思国家理论框架的涵盖范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马克思著作文本的解读,可以看出,马克思不仅从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节约的角度对技术创新作了分类,而且从自然、经济、社会、人的广阔视野出发,全面审视了技术创新的功能,论证了技术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马克思的技术创新思想进一步证明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科学原理,深刻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有关制度理论,在诺思对有关国家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在世界历史的转折时期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法国、西班牙和英国的不同的命运。在历史的关键时期,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胎死腹中的直接原因是专制主义宰制的结果;西欧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直接取决于该国的政治形式,否则工业革命应该首先发生在客观条件更优越的西班牙而不是英国,英国也难于取胜对法国的争霸战争。比较研究再次验证了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经济增长取决于以产权为核心的制度安排,而产权的背后是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提出的因果链条律是宏观动力机制规律,而不是微观动力机制规律;马恩所说的"自然历史过程"仅仅是针对世界历史总趋势之轨迹而讲的,而不是说历史演进的快慢、具体实现形式等.经典作家所讲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实乃历史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社会形态的演进之所以最终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在经济、社会系统的哪反馈控制机制中,最终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效果检验标准的.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曙光,在关于文化作用的问题上,不允许我们在理念的选择上有丝毫的含糊和犹豫.  相似文献   

15.
分工、剩余控制权配置与经济效率--经济效率的制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诺斯对经济效率的分析都有局限性,社会分工形成的技术效率是经济效率的物质基础,制度因素对社会分工、制度效率和经济效率有重要影响,剩余控制权配置是实现经济效率的核心。分工的技术效率决定潜在剩余控制权,制度因素决定形式剩余控制权,短期内通过产权明晰和引入竞争使二者相适应形成制度配置效率,在长期内通过制度变迁使二者相适应形成制度变迁效率。在生产和交易领域相结合的基础上,以分工演进为纽带,以剩余控制权配置为核心,初步构建了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的经济效率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重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可以看到,马克思社会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对资本主义既有客观现实社会的批判,另一方面又是通过现实批判建构未来的理想社会。对于未来理想社会的建构,更加本质地体现着马克思对人类的历史贡献。马克思关于社会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种情形:第一,社会存在——与自然相区别的人类总体存在;第二,社会形态——人类历史进程变化中的经济关系和由这种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政治国家制度等的总体称谓;第三,人类社会——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相联结的人的彻底解放状态。在马克思那里,社会本身不再仅仅作为一个客观实在的构成,同时也是人类可欲求的价值目标,它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一个内在的道德基础和人性的动力。重温马克思的社会思想,对我们目前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所提出的因果链条律是宏观动力机制规律,而不是微观动力机制规律;马恩所说的“自然历史过程”仅仅是针对世界历史总的发展轨迹而讲的,而不是说历史演进的快慢、具体实现形式等,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典作家所讲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实乃历史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而之所以社会形态的演进最终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在经济、社会系统的反馈控制机制中,最终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效果检验标准的。  相似文献   

18.
诺思的国家与政府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格拉斯*C*诺思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的主要学术贡献是对制度与制度变迁问题的开创性研究,正是他将国家理论与产权理论结合起来,使他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诺思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更是对政治学、行政学的国家和政府理论的极大丰富.本文对诺思的制度、国家模型与国家目标、国家与产权的关系理论,制度与政府职能理论进行评述,略述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非公有制经济的勃兴不是对马恩“消灭私有制”思想的否定 ,而是马恩“消灭私有制”思想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展现和发展 ,它的发展也遵循着马恩论述“消灭私有制”同样的逻辑。考察非公有制经济的这一历史进程 ,对我们今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